項羽自盡1300多年後,被一女子道破他為什麼不肯過江東


項羽自盡1300多年後,被一女子道破他為什麼不肯過江東


項羽自盡1300多年後,被一女子道破他為什麼不肯過江東


摘自《心靈的年輪》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

項羽劉邦的“軍事競選”以項羽的失敗告終。表面上看,誰做最高統治者和百姓沒有太大的關係。

但實際上不是這樣,假如項羽做穩了西楚霸王,中國的未來也許會是另一個樣子。

政治上,項羽更願意復古,所以他採用分封制度;劉邦雖然也分封了一些子弟,但是在整體上還是採用了秦始皇的制度。

這不是我這篇短文的主題,我更想說的是,項羽失敗這一事件對中國人心理上的影響。

這個影響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中國人記住了“成王敗寇”,學會了“不擇手段”,認可了無尊嚴的生活。

分析項羽的性格和心理。他是一個典型的“英雄人格”。

“英雄”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重視道義、有尊嚴、有自信、不願意倚強凌弱、願意保護弱小的人、坦率直爽……

項羽是楚國大將的後代,代表的是貴族精神。真正的貴族精神不是炫耀富有和地位,而是珍視自己高貴的人格。

貴族精神不是功利的生活態度,而是一種對高尚人格的信仰(現在“高尚”一詞正退化為“有財富”的意義,“高尚住宅區”,並不是有偉大人格的人的住宅區,而是有錢人的住宅區。

此文中的高尚一詞用的是它本來的意義)。在春秋戰國時期貴族精神依舊保留。孔子讚譽“君子”,輕視“小人”。

他認為人不是因為做君子有什麼好處而去做,如果為了功利去做只能做成偽君子,做君子是一種信仰。而孔子所謂“君子”,本義是指貴族,“小人”本義是指下層民眾。

所以君子精神實際上就是所謂的貴族精神,英雄精神也是貴族精神的一種形式。

秦朝政治暴虐,各地義軍紛紛起兵抗秦。

項羽是楚軍的大將,當楚軍的同盟趙軍被秦國軍隊圍攻的時候,楚軍統帥宋義決定不救趙軍,讓趙秦鷸蚌相爭,自己漁翁得利。

而且在送他(宋義)自己的兒子到齊國做大使的時候,開了一次大宴會。

項羽很憤怒,先說如今百姓都很窮,士兵在吃芋頭過日子,糧食都吃不上,宋義竟大吃大喝。

隨後批評了宋義的策略,最後又說如今國家安危在此一舉,宋義不體恤士兵而殉其私,不是社稷之臣。他殺了宋義,帶兵去援趙。

單從策略看,宋義的策略也許並不錯。但是在精神層面上,宋義的精神不是貴族精神,項羽的不滿也更多是針對宋義的“不體恤士兵而殉其私”,也就是說,宋義在仁愛心上有所缺乏。

在戰爭中,仁愛不一定是有益於勝利的,但是項羽認為它不可缺少。

這是一個原則,是更人性的原則,是對仁愛和正義的堅持——即使會在軍事策略上吃一些虧。

如果我們為了戰勝一個魔鬼而不擇手段,如果我們最終戰勝了魔鬼而自己也變成了魔鬼,這算勝利嗎?

在真正有貴族或君子精神的人看來,這不算。

在援趙的戰爭中,其他的盟軍都作壁上觀,想等盟軍和秦軍拼個兩敗俱傷的時候去坐享其成,而項羽率楚軍勇敢地加人戰鬥,以一當十殺敗秦軍。

在軍事上這是不是最好的策略我不知道,但是在心理上我知道這樣的貴族精神和勇敢有極為積極的意義——它使楚人的性格更為勇敢、自信、正直,使他們的心理更健康。

鴻門宴上,項羽不願意殺死在自己面前示弱的潛在競爭者,放走了劉邦。在後人看來,這是項羽愚蠢的表現。

1300多年後,被一女子道破他為什麼不肯過江東!

朱建軍 環球文摘優選 3天前

項羽自盡1300多年後,被一女子道破他為什麼不肯過江東


項羽自盡1300多年後,被一女子道破他為什麼不肯過江東


《 環球文摘 》每日經典,良師益友

項羽自盡1300多年後,被一女子道破他為什麼不肯過江東


摘自《心靈的年輪》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

項羽劉邦的“軍事競選”以項羽的失敗告終。表面上看,誰做最高統治者和百姓沒有太大的關係。

但實際上不是這樣,假如項羽做穩了西楚霸王,中國的未來也許會是另一個樣子。

政治上,項羽更願意復古,所以他採用分封制度;劉邦雖然也分封了一些子弟,但是在整體上還是採用了秦始皇的制度。

這不是我這篇短文的主題,我更想說的是,項羽失敗這一事件對中國人心理上的影響。

這個影響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中國人記住了“成王敗寇”,學會了“不擇手段”,認可了無尊嚴的生活。

分析項羽的性格和心理。他是一個典型的“英雄人格”。

“英雄”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重視道義、有尊嚴、有自信、不願意倚強凌弱、願意保護弱小的人、坦率直爽……

項羽是楚國大將的後代,代表的是貴族精神。真正的貴族精神不是炫耀富有和地位,而是珍視自己高貴的人格。

貴族精神不是功利的生活態度,而是一種對高尚人格的信仰(現在“高尚”一詞正退化為“有財富”的意義,“高尚住宅區”,並不是有偉大人格的人的住宅區,而是有錢人的住宅區。

此文中的高尚一詞用的是它本來的意義)。在春秋戰國時期貴族精神依舊保留。孔子讚譽“君子”,輕視“小人”。

他認為人不是因為做君子有什麼好處而去做,如果為了功利去做只能做成偽君子,做君子是一種信仰。而孔子所謂“君子”,本義是指貴族,“小人”本義是指下層民眾。

所以君子精神實際上就是所謂的貴族精神,英雄精神也是貴族精神的一種形式。

秦朝政治暴虐,各地義軍紛紛起兵抗秦。

項羽是楚軍的大將,當楚軍的同盟趙軍被秦國軍隊圍攻的時候,楚軍統帥宋義決定不救趙軍,讓趙秦鷸蚌相爭,自己漁翁得利。

而且在送他(宋義)自己的兒子到齊國做大使的時候,開了一次大宴會。

項羽很憤怒,先說如今百姓都很窮,士兵在吃芋頭過日子,糧食都吃不上,宋義竟大吃大喝。

隨後批評了宋義的策略,最後又說如今國家安危在此一舉,宋義不體恤士兵而殉其私,不是社稷之臣。他殺了宋義,帶兵去援趙。

單從策略看,宋義的策略也許並不錯。但是在精神層面上,宋義的精神不是貴族精神,項羽的不滿也更多是針對宋義的“不體恤士兵而殉其私”,也就是說,宋義在仁愛心上有所缺乏。

在戰爭中,仁愛不一定是有益於勝利的,但是項羽認為它不可缺少。

這是一個原則,是更人性的原則,是對仁愛和正義的堅持——即使會在軍事策略上吃一些虧。

如果我們為了戰勝一個魔鬼而不擇手段,如果我們最終戰勝了魔鬼而自己也變成了魔鬼,這算勝利嗎?

在真正有貴族或君子精神的人看來,這不算。

在援趙的戰爭中,其他的盟軍都作壁上觀,想等盟軍和秦軍拼個兩敗俱傷的時候去坐享其成,而項羽率楚軍勇敢地加人戰鬥,以一當十殺敗秦軍。

在軍事上這是不是最好的策略我不知道,但是在心理上我知道這樣的貴族精神和勇敢有極為積極的意義——它使楚人的性格更為勇敢、自信、正直,使他們的心理更健康。

鴻門宴上,項羽不願意殺死在自己面前示弱的潛在競爭者,放走了劉邦。在後人看來,這是項羽愚蠢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