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盡留心:酒者,就也


酒盡留心:酒者,就也


《說文解字》上說得好,“酒”是一個轉音字,轉自“遷就”的“就”,“酒者,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也。”以什麼心態看待酒,反映著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更反應著一個人的人生修養和智慧。從而感悟人生的灑脫與自在之境。



酒者,以水為表,火為本質,屬火,坎卦外柔內剛;以火為裡,離卦外陽內陰,合起來就是水火既濟卦,乃陰陽和諧之象,上下相通之意。

酒盡留心:酒者,就也

酒是點燃詩情的引子。從當年的曹孟德“橫槊賦詩”,“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那杯酒就擺在我們千古的夢想和詩情裡。


酒盡留心:酒者,就也


我們也曾經跟著陶淵明去喝他田園裡淡薄的酒,“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這是一種迴歸了恬淡的酒,他在酒中怡然自若。

到了蘇東坡。他曾經“舉杯邀明月”,“把酒問青天”,“一杯還酹江月”去感慨歷史的滄桑。我們在喝酒的時候,能不能讓這個千年盛筵,讓那些詩人的魂魄再回到我們的生命中呢?


酒盡留心:酒者,就也

李白不僅詩寫得好,同時酒量也是無人能及,可以一天到晚都舉著酒杯獨自飲酒,所以他的詩作中處處能夠看到酒,如果沒有了酒的話,那麼很顯然他的作品沒那麼靈動。“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喝酒不但無愧天地聖賢,還能參通儒家大道,合乎道家自然,詩人把喝酒當成了人生…又譬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酒中品味到了孤獨,一個人獨自在外,自然在喝醉了之後會思念故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李白只能舉杯感慨;“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這又是另一種孤獨,也把那種醉意描寫得更為深刻。



酒盡留心:酒者,就也


茅臺醬香酒

未見其物,先聞其香,優雅大氣!

酒是陳的香,友是老的好。友情就如美酒,沉澱的時間越長味道就越甘甜。


酒盡留心:酒者,就也

白酒是流淌在中國人血液中的詩情,他的流動,處處散發著中華文明的芳香。還沒有哪種酒能像白酒一樣承載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白酒的氣質,就是中國人的氣質。


在中國文化中,儒家學派是最重視朋友關係的,孔子在論語的開篇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說法,意思是朋友來找你喝酒了,能不高興嗎?周易中說,“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這是對朋友關係最美好的表達。在2020新年賀詞中說:“我們的朋友遍天下!是的,德不孤,必有鄰。領導人的一席話意蘊悠長。


酒盡留心:酒者,就也


中國文化講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酒就是糧食的魂魄,其中凝聚著多少中國人對生活的態度。祭祀大典上,中國人都會用一杯一杯的美酒祭告天地,酒成了中國人對信仰的一種禮讚。如果說西方的酒神文化是以果酒輕盈的香氣和飽滿的熱情祭拜天神,那麼中國的糧食酒就是以這樣一種深沉、透徹的魂魄去回饋大地。在今天這種都市化的進程裡,真正追本溯源,按照一年節序如流,讓春夏秋冬從生命中穿過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少。我仍然喜歡中國人說“沐春風而思飛揚,臨秋雲而思浩蕩”。春秋往復能不能夠找到一個載體呢?中國白酒為什麼能夠百年飄香?我想是因為白酒飽含著中國人對自然的敬畏。


酒字就是三點水加一個酉;酉是什麼,西加一橫;西在象形字裡是太陽;那一橫代表地平線。太陽快接近地平線的時候,也就是太陽即將落山的時候,是每天下午的五點到七點,這個時辰是酉時。所以,酒就是酉時喝的液體。古人如此造酒這個字,就是在說明這個道理。喝酒時,如果能配上充足的水,水火既濟是最棒了。


舉杯佳釀,以酒敘友


友情如美酒,猶如夏日的雨露,冬日的太陽,心田靠它滋潤,冰雪靠它融化,萬物賴以生長。無論身處何地,忘不了的是濃濃的味道和情誼,讓我們共同度著濃情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