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話“聚會”

疫情期間說“聚會”,這個話題肯定不合時宜,簡直就是開玩笑,誰敢?不要命啦!

但退休的這些年,隔三差五的少不了與老同學、老朋友、老同事們聚一聚,拉拉家常相互問候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聚會少不了吃飯,有時是AA制,有時是輪流做東。兩杯酒下肚談性大發,警句、俚語噴湧而出,或生活,或時事,評頭品足,妙語連珠,就連平時少言寡語的人也會變得喋喋不休起來,高論很多,常常令人耳目一新,實在是愜意得很。有時遇到一個有些特色的酒店,可能一連幾次聚會都會再去,甚至無需再看菜單,隨口就能點出來幾樣特色美食。

聚會者無疑多是熟悉的同學、朋友、同事,並且多為本地人,就是有個別例外也是在本地多年,早就入鄉隨俗了,所以在吃喝的口味上大都差不多。

中國人好吃會吃享譽世界,並且前人總結出“八大菜系”,其中有七大菜系為南方享有,粵菜、閩菜、浙菜、淮揚菜、湘菜、川菜、徽菜,北方只有山東的“魯菜”為八大菜系之一,所以北方叫“基本沒菜”。八大菜系中以粵菜最為出名,有人戲稱“除了桌子腿不能吃,其他都不在話下”,這話其實有些玄乎,如果現在你說他們吃蝙蝠,那豈不是有了“冠狀病毒攜帶者”的嫌疑嗎?其實南方這幾大菜系多口味偏淡,鹽味重的北方人總感覺不是很過癮。但湘菜和川菜另作別論,霸道的很,特別是湘菜,那簡直就是除了辣還是辣,嘴和舌頭都能辣的沒有味覺了!川菜是在辣的基礎上加上麻,也讓人難以接受。那年到成都公幹,在一家有幾百人吃飯的酒店吃一頓火鍋,乖乖,第二天“出恭”,那“出口”都是火辣辣的!

雖說山西人的宴席排不上名次,但吃喝起來也不是那麼簡單,人多的情況下聚會吃飯“講究”。上菜要“幾葷幾素”“幾冷幾熱”。所謂“葷菜”自然是肉食,“過油肉”“糖醋丸子”算是山西的自產,必有;魚也是要有的,討個吉利,預示著“年年有餘”;其他燒雞爬鴨子隨意,也是葷菜。素菜簡單,時令季節的蔬菜來幾樣即可。冷盤是必須的,因為要喝酒助興。冷盤其實就是幾樣涼菜,這個有幾樣也是必備的,如花生米必不可少,下酒菜的第一佳品;豆製品也是要的,豆腐乾講究是“壽陽豆腐乾”,有五香味道,至於是哪“五香”,大多數食客同我一樣懵懵懂懂,至今說不明白。涼菜中也需要肉類,如有名的“平遙牛肉”或者“手撕驢肉”,都是極好的下酒菜。有人讚美驢肉之美用“天上龍肉,地下驢肉”來比喻。仔細想來這個比喻實在是滑稽的很,試想天上本無龍,何來龍肉?既然沒有龍肉又何來與驢肉比較呢?

山西的天氣四季分明,該冷的時候就冷了,該熱的時候就熱,所以聚會吃飯一般並不關注天氣變化。但在一年四季唯冬天要講究一下,黃銅或者紫銅色的火鍋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還需木炭作為燃料。火鍋一般是“什錦鍋”,就是裡面的配菜大約十多樣,白菜、粉條、土豆、海帶、豆腐、腐竹、豆角等,肉食也是不可或缺的,店家自制的丸子和碼放在配菜表面的一層五花肉,就是火鍋的亮點。熱氣騰騰的火鍋端上桌子時也就是聚會吃飯的高潮,此時一般已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或盛一碗火鍋菜大快朵頤,或搭配一碗米飯、一個饅頭下肚,也爽快的很。火鍋的湯也是一道極好的解酒湯,經過多次添水,火鍋湯味越來越淡,一般情況下湯也會喝盡。

聚會吃飯酒是必須的,正所謂“無酒不成宴”。中國的“八大名酒”山西佔兩樣,汾酒和竹葉青。竹葉青其實是一味藥酒,且含有一定的糖分,所以山西人酒席宴上多是汾酒。汾酒又有高度低度之分,這些年又生產出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不同年代的汾酒,包裝也各異,價格相差懸殊,就一般人而言酒席宴上有個十年或者二十年的汾酒足矣!夏天聚會喝了汾酒有時還要來幾瓶冰鎮啤酒,以解暑氣。

如果是三五人小酌,自然不必如此費事,一碟花生米,一盤醬油豆腐,一盤過油肉,或者再增加一條熬魚,幾杯酒下肚,一碗西紅柿或者澆肉面足矣!

疫情期間聚會純屬奢望,疫情之後還能有這種聚會?說不好。寫一段文字咽點口水,存個念想而已。眼下唯願疫情早點過去,還人們一個祥和的世界。

疫情期間話“聚會”


疫情期間話“聚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