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三區三州”中小學校長教育信息化培訓觀察

信息時代的教育變革,需要教師主人翁、課堂主戰場、教研主力軍以及校長總指揮這“三主一總”來發揮作用——


2018年4月,《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發佈,從北上廣深等一線大都市到西藏、青海、甘肅、雲南的邊遠山村,從黑板粉筆到電子課堂,教育信息化開啟了教育行業的新一輪轉型,為教育行業帶來一場系統性改革。為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部署,教育部科技司委託北京師範大學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通過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企業的支持,在“三區三州”開展“送培到家”活動。

通過凝聚優質教育資源與社會力量,以強化“三區三州”中小學校長信息素養提升為支點,助力當地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促進教育公平與均衡發展,服務國家戰略部署,走出一條適合中國特色的教育信息化道路。


教育部“三區三州”中小學校長教育信息化培訓觀察

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的校長們正討論學校的教育信息化規劃方案

“三區三州”的“三區”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區;“三州”是指甘肅的臨夏州、四川的涼山州和雲南的怒江州,這裡擁有神奇瑰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獨特的歷史文化。

2018和2019年,教育部“三區三州”中小學校長教育信息化專題培訓分別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區、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舉辦,446名中小學校長參加了培訓。


突破教育困局:超越“時間+汗水”帶來的效果


雲南怒江,地處“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腹地,是全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境內居住著傈僳族、獨龍族、怒族、普米族等少數民族,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原生態文化聚集區之一。四川涼山,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南方絲綢之路”重鎮,有著彝族漆器傳統技藝等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瀘沽湖摩梭文化有“人類母系社會活化石”之稱。甘肅臨夏,古稱“河州”,這裡是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的發源地,曾是古絲綢之路南道要衝、唐蕃古道重鎮、茶馬互市中心,享有“西部旱碼頭”“東有溫州、西有河州”的美譽。西藏自治區位於青藏高原西南部,是我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

“三區三州”是我國連片的深度貧困地區,呈現出生態環境脆弱,經濟發展滯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缺口大,社會事業發展和社會發育滯後等區域性特徵。 “三區三州”中小校長教育信息化培訓班首期在雲南怒江舉辦,怒江州政府所在地瀘水市是全國少數沒有機場、不通鐵路、不通高速的自治州州府,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需要經過十幾個小時的路途輾轉才能抵達培訓點為學員授課。100餘位參訓校長來自全州四個縣,由於大雪封路,山體滑坡等原因,部分地區交通極其不便,一位來自貢山八坡小學的參訓學員走了三天,他說“路斷了,我原本可以回去,但是這次機會太難得了,再困難也要來”。

與此相伴隨的是教育水平發展不均,教育信息化水平落後,教育“數字鴻溝”擴大,教育質量亟待實現突破性均衡發展。參訓校長這樣描述自己所在學校的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目前為止,我們所最常見的也是學校中運用最廣泛的信息化方式就是電子白板教室,就是用最簡單的方式去運用電子白板;硬件設備維護和更新缺少專業技術支撐,缺少專業的計算機教師,資源方面缺少共享,現有資源與課程不同步,版本更新不及時;部分教師對信息化還停留在僅僅是製作一個PPT、錄一段簡單的錄像上;家庭教育環境薄弱,家長受教育程度較低,同時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無法利用現有的信息化資源;學生對於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的認知程度低,沒有機會去認識和接觸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

據調研,西藏自治區2018年共有教學用計算機56842臺(包括平板電腦781臺),雲南省怒江州截至2018年4月,全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擁有計算機網絡教室覆蓋率40%,多媒體教室覆蓋率80%。四川省涼山州全州中小學(不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學校佔74%;班班通佔義務教育階段總班級數的80%,有的縣覆蓋率已達到100%,但有的還不到60%。甘肅省臨夏州截至2018—2019學年初,校校通學校佔中小學校數的95%,班班通教室佔教學班的90.6%。

雲南省教育廳師範教育處處長雷韜提到,目前在雲南省特別是怒江州,教育發展現狀及水平與全國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很多教師仍然沿用“時間+汗水”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這在教育部連續三年對各省基礎教育質量監測的結果中可以反映出來。教師用了遠超過其他省份教師的時間教學生,學生用了遠超過其他省份學生的時間做作業,但從結果來看,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和對學科的興趣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儘管通過教育信息化提速工程“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有的地方已經配備了電子白板,但在實際教學課堂上,教師們把白板當黑板用的現象仍比較普遍。在這樣的現狀下,暫時不說超車的問題,有沒有辦法能夠實現教育發展的提速都是問題。


每個人都應成為信息化推動教育變革的實踐者和創造者


“互聯網+”教育是推動教育變革的有效手段之一。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提出,教育信息化2.0,就是要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開啟智能時代教育的新徵程,每個人都要成為教育信息化2.0的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和創造者。當前“三區三州”正開展多種形式的相關基礎教育活動,以期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優質教育資源進入該地區,緩解教育數字鴻溝問題,實現區域的均衡發展。

作為學校信息化工作的帶頭人、組織者和踐行者,“三區三州”開展的各項教育信息化活動給學校發展帶來難逢的機遇,也給中小學校長帶來極大的挑戰。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李楠在各地開班儀式上寄語全體學員:教育信息化就是信息時代的教育變革,這個變革的實現需要教師主人翁、課堂主戰場、教研主力軍以及校長總指揮這“三主一總”來發揮作用,通過培訓提升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是促進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與創新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信息化2.0將持續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

信息化如何促進學校發展?這是“三區三州”中小學校長教育信息化專題培訓的核心主題,也是本培訓的承辦單位北京師範大學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黃榮懷主任與學員們分享講授的第一堂課。培訓組織專家團隊對“三區三州”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情況與中小學校長的信息素養情況進行綜合調研,研究設計了“三區三州”中小學校長教育信息化領導力提升方案。

混合學習模式針對中小學校長存在的信息化素養薄弱環節,開展針對性的設計學習活動,並通過培訓過程分析、小組彙報專家點評、提交學習心得、填寫滿意度調查問卷和學習社群支持等進一步強化學習結果。數十位來自全國的教育信息化理論與實踐專家,圍繞信息化領導力與學校規劃、網絡空間與教學支持服務、互聯網環境下的師生信息素養、“數字校園”解決方案與應用、新技術與未來教育等主題進行授課。尤其是通過“全聯接與智能時代的學校發展”“大數據在教學中的應用”“AR技術讓你的課堂更精彩”“5G+教育”等精彩前沿課程內容,引領參訓校長近距離體驗、理解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應用。

培訓的組織與實施,得到“三區三州”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和中小學校長的普遍歡迎。四川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胡衛鋒認為,通過培訓提升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是四川省和涼山州未來幾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本次培訓是一場“及時雨”。雲南省教育廳師範教育處處長雷韜表示,將最優質的教育信息化資源以“送培到家”的方式引入到雲南怒江州,是當地的“福氣”。更有參訓校長留下了這樣的學習心得:“聽取了各位專家怎樣利用信息技術服務於平時的教育教學,就像一縷陽光照進我們的世界一樣,為信息技術運用於教育教學課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瞭解了未來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要求和方向。”

2.0時代,未來教育這樣走


順應信息技術特別是智能技術的發展,實現“互聯網+”條件下的區域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緩解教育數字鴻溝問題,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以“三區三州”為重點的深度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2.0時代前進的方向。

對此,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朱贇表示,西藏正全力推動“互聯網+教育”建設,打造一流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環境、豐富的數字化學習資源、科學的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特色的“互聯網+教育”大平臺、專業的運維服務體系、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構築“一帶一路”南亞方向教育信息化的“橋頭堡”。甘肅省教育廳副廳長時寧國表示,甘肅省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水平建設、高效率運行,把教育信息化列為“廳長突破項目”予以重點推進,打出一套教育信息化2.0建設的組合拳,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推動教育均衡、促進教育公平的有力手段。甘肅省臨夏州正通過“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全面改薄”等項目的實施,逐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下一步將通過持續推進重點解決“教學點或小規模學校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教師短缺,無法開足開齊國家規定的課程”“校園安全存在隱患時通過監管指揮平臺制定應急預案”“遠程巡課、評課、授課”等問題,充分利用網絡教育優質資源,提高全州教育教學質量。

“如果我們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無疑是掠奪了他們的明天”。培訓中,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一則名言,引發了廣泛的共鳴。未來的關鍵在教育,建設能面向未來的智慧育人環境,建設教育強國,是教育人共同的初心使命和始終不懈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