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頭條上發表了純文學的散文詩歌等文學創作,是不是受眾很小,漲不了粉?

千古文學鑑賞


我認為「是」,詩歌的確是小眾,不是大眾文學,否則就不是詩歌了。

詩歌需要一定的鑑賞能力,需要共鳴者才能領悟,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需要你用心品味、研讀。

曲高和寡,用來比喻詩歌的閱讀量和漲粉應該算妥貼。

這裡沒有絲毫打擊條友的意思。看看條友的喜好和所屬領域就能判斷。

小視頻、微頭條、圖文很火,瀏覽量和漲粉較快,與詩歌不可同日而語。

不是每個人都能寫詩歌,也不是每個人會欣賞詩歌。

現在看自媒體,以快速瀏覽為趣味,以休閒解壓的心態去學習,以目的性去撲捉自己的需求,誰還有精力去揣摩詩歌的平仄韻律、曲徑通幽之意境、精準用字之巧妙。

推敲來推敲去,半天還不能憋出一對楹聯,有這功夫,十個小視頻也發完了。

誰的產出率高?誰的瀏覽量大?誰的漲粉快?一目瞭然。

但是,終歸有一部分人痴迷於詩歌,堅守著這方古樸典雅的陣地,不為漲粉,也不為閱讀量,因為愛好!


新媒體自悟


頭條號的定位就是資訊平臺,自媒體平臺,關注的是新聞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純文學本身就不屬於大眾傳播的內容,從來只是小眾,純文學與今日頭條的定位有差別,因此純文學在頭條不受歡迎,不被看重,推薦量低,閱讀量低,都是很正常的。

如果你是純文學寫手,就不要選擇頭條號,你應該選擇一些文學網站,文學公眾號,還有文學期刊,去發表自己的作品。如果你有網絡作家的天賦,有很強的編寫故事的能力,也可以在頭條的連載專欄連載自己的小說,那是專門推廣長篇小說的平臺,寫的好還可以有收益,有廣告費和稿費。今日頭條在小說連載這塊兒現在正處於起步階段,所以推廣力度很大,還是比較有前途和錢途。如果是短篇小說詩歌散文之類的,那還是不要在頭條,確實沒有人看。不過生活之類散文,也可以參加頭條青雲計劃,如果能獲獎,收益也還可以。

進來一個平臺,就要去研究這個平臺的特點,研究它的方向和趨勢,研究他的特徵與需求,然後適應它,才能發展自己。如果不能適應這個平臺,可以選擇其他適合你的平臺,如果稀裡糊塗的,時間再長,再用功,也是無用功。

希望以上答案能對你有所幫助,也希望你能在頭條玩的開心,能有所成就。


作家鬼譚


問題:在頭條上發表了純文學的散文詩歌等文學創作,是不是受眾很小,漲不了粉?


前言

發表純文學的散文與詩歌,是不是受眾小?除了名人以外,對於普通人來說,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要看您寫的內容質量。

我是詩詞文化的區域,所以就從自身的觀察與體會來簡單說一說。

在詩詞的領域,大概分以下三個方面。

純文學作品在頭條上其實不少,但是一般來說閱讀量不高。這也是正常現象。

我看到不少喜歡詩詞創作的朋友,如果單純寫自己創作的詩詞,大多數沒有什麼閱讀量的。不過有些朋友禮尚往來,經常相互轉發評價、交流切磋,他們的閱讀量會高一些。

如果只是默默無聞地發表自己的”詩“,基本是沒有什麼受眾。如果渴望大家注意到你,就多和其他人交流,例如多去別人的內容下評價、轉發,多參與一些頭條的活動等等。

如果自許清高,就要甘心寂寞,寫自己的詩,作喜歡的事就很好。何必關心什麼受眾和漲粉呢?

據我的觀察,大多數的詩人,幾乎都默默無聞,除非你有特別的際遇。

二、詩的--賞析

在自媒體中漲分比較多的,有不少詩詞賞析者,大多數讀者和這些賞析者其實並不一定會作詩,甚至也不想作一個”詩人“。

好比很多的美食家並不是廚師一樣,這一類”賞析“作者是有不少成為大v的。

三、詩的--創作理論

有不少喜歡詩詞的人並沒有耐心學習詩詞的創作,但是也有人讀的詩多了,也想學習一下詩詞的創作方法, 成為一個”詩人“。

因此在詩詞賞析之外,又有人會寫一些關於詩詞創作的方法。這一類文章的閱讀量也比較高。

結束語

以上三個方面,單純的詩詞原創作品,受到的關注度最低。詩詞的賞析與創作方法的文章閱讀量會多一些。

另外,詩歌的原創作品,似乎在任何媒體的受眾都不多。即使是專門的詩詞網站,也是寫得多,讀的少。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這個是自然。

小說、散文、詩歌。是純文學創作,而且必須是原創的。

自然在頭條上申請留號,註冊和回答問題和發表文章,就得完成自我水平和個性的回答,而不是剽竊抄襲別人。因為,你面對的是專家學者的平臺老師,面對的是閱歷經驗和文化水平或許都高於自己的平臺文友詩朋,誰還敢冒天下之大不諱?

即以說純文學作品閱讀量少。一來靠朋友圈:()二來靠讀者的口味愛好:三來靠平臺老師的推薦。現在頭條上暴漲的文章,大多都是實用性很強,實效性凸出,時間性很短很準的文章。比如美食類說明及配料配方,按節課付費的授課類文章,日常生活裡實用的直播,配美圖片類,就會閱讀量大增和追捧的粉絲。所以說,頭條上的暴粉文章應該有個新名稱,估且叫實用網絡文體。

就愚見。想要讓文章增加閱讀量,暴漲粉絲,實現寫作上的經濟獨立與自由,就儘量向實用網絡文體靠攏。

想要在文學上有造詣,在文學藝術上有所作為,讓自己的文章能上到藝術殿堂,就向純文學向齊吧!按個人所好,頭條的朋友們加油吧!


88何明遠


是的,我是一位來自廈門大學的青年詩人,作品質量也不錯,我已經發了兩百多首詩了,但是還是沒有什麼粉絲,因為用頭條的人年紀偏大,他們看不懂青年文學,也不喜歡,他們更關注的是新聞類的,生活類的。





淺歌人的田園生活


看到題主提出這個問題,我就知道題主是不懂的頭條的“推薦”功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一打開頭條號就捨不得放下手機,因為頭條裡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個微頭條,都是自己剛好想看的。


頭條簡直就像我們肚子裡的蛔蟲,知道我們內心的渴求。

其實,以上情況的出現,根本原因在於頭條的“推薦”功能。


所謂的“推薦機制”,就是頭條後臺會根據每一位用戶的興趣愛好,為他量身推薦頭條內容。


比如說,A是剛剛申請頭條的一位用戶,今天他打開了好幾個關於《紅樓夢》的書評。明天,系統就會自動給他推薦一些關於《紅樓夢》的文章、微頭條等內容。B也是才申請頭條的用戶,可是他主要看的是一些情感類的文章,那麼系統給他推薦的內容就會和A完全不一樣。

這樣一類,既提高了用戶的使用體驗,有增加了文章的閱讀量,簡直就是“雙贏。”


而像題主這樣在頭條上發表了純文學的散文詩歌等文學創作,一方面受眾小,不易於頭條更加用戶興趣為你推薦,“無態度”也是漲不了粉的重要原因。


純文字的文學作品,往往在態度方面沒有文章那麼鮮明,而幾乎所有人都是喜歡那些能讓自己產生“我就是這樣想的,作者寫得太好了”的想法的文章。

純文學雖然說能給大家帶來美的享受,可是不太適合今日頭條這個“內容為王”的平臺。


既然題主能夠創作一些詩歌散文,說明題主還是有較高的寫作能力,不如轉換策略,找一條更適合自己的路,頭條對於優質創作者還是非常友好的!題主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也可以私信我哦!

文章作者簡介:菠蘿愛嘮書,喜歡分享自己的讀書感悟,致力於用文字溫暖人心。如果覺得文章有價值,請大家點擊文章右上角 關注 喲!也歡迎大家點贊、收藏、轉發!

菠蘿愛嘮書


在頭條上發表純文學的散文詩歌等文學創作,是不是受眾很小?

說真的,在現在如此欲醉金迷的快文化發展非常旺盛的時期,純文學散文詩歌等等的具有文學修養和內涵的東西,受眾的確是小的,但不是沒有,如果做得好,還是可以成為大V的。

如何讓自己的賬號漲粉?

1、在垂直領域深耕

正如上面的發問者所說的,如果是發表純文學的散文詩歌等文學創作的話,那麼是屬於文化領域創作者,如果想要做一個多粉的文化領域創作者話,那當然需要深耕文化領域的一些內容,比如說你寫的文章、回答的問題,儘量都是在文化領域內的,那麼對這領域感興趣的粉絲就會主動的關注你。

2、堅持輸出

堅持就是勝利,特別是在現在網絡時代發達,快文化如此流行的時候,大家獲得的資訊都太快了,如果你一天不更新的話,可能受眾會把你忘記了。



所以要保持不斷的內容輸出,每天在受眾面前刷存在感,粉絲會慢慢的漲起來並且有粘度。

3、突出吸引點

現在網絡上什麼人都能成為創作者,內容實在是太氾濫太多了,良莠不齊。

如何讓自己的文學作品能得到更多的受眾看到?那麼首先就是要和別人的不一樣,就是突出你的吸引點。


比如說你的散文詩歌都是偏向於抒情美好,那麼一些喜歡美文的人就可能會關注你。

如果你的詩歌是現實風派的,很多都是突出現代時代的一些畸形,或者是反映人們的一些狀態,那麼有同感的人會覺得有共鳴,並且喜歡關注你。

純文學的散文詩歌等文學創作,其實無論在哪個平臺都算是小眾,能不能做下去,是看你的粉絲有沒有粘性。如果要持續漲粉,並且粉絲有粘度的話,上面的那幾點就成為了關鍵。謝謝閱讀。


晗晴說


也不盡然吧。我倒是覺得,現在能寫稍微好一點純正的詩歌,散久的人太少了。主要是水平不行,缺乏真情實感的好作品。無病呻吟的東西當然沒人看!

現在的時間多值錢,多寶貴,而且,現在的人對人性對生活都瞭解的比較深透,鑑賞水平都很高。沒有精闢的見解,深厚的語言功為,一般不疼不癢抒情散文是很難打動人心的。所以,我認為主要問題在於,現在的作者缺乏敏銳的視角,剖析入性的能力,挖掘不出有社會深度的東西,找不到新穎的人事,無法引人入勝,引導公眾去思考,這恐怕才是癥結所在。

好東西是不會缺少人圍觀的,中國人多好奇,多喜歡圍觀!可以說著稱於世的。

當然了,時代的信息碎片化,以人一切都來的太容易,使人和事都喪失了新鮮感。這也是客觀現實。春晚就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例子。百姓的欣賞水平已經很高了。那水平不低了,可是人民的熱情呢,每況愈下。

還有,就是頭條不是個文藝平臺,而是資訊平臺,是民眾交流生活經驗的集貿市場。

總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終歸是優質作品大少,夠水平的作品太少,讓人實在看不上眼!大概是!


秋歌988





閆平詩歌


河北有永定河,永定河上有盧溝橋,盧溝橋長六百米,兩邊石欄上,刻了幾百個小獅子,每隻都不一樣。唯一一樣的是:每隻小獅子都七百五十歲,每隻都看了七百五十年人世興亡。……

永定河的河水照舊流著,盧溝橋的獅子,每隻都長了八歲。

中國終於勝利了。上距盧溝橋事變,已經八年;上距九一八事變已經十四年;上距甲午戰爭,已經五十一年。五十一年來,中國人受盡了阻礙、中國人民受盡了艱苦,中國人民在流血、流淚、流汗,中國人民在衰老、衰弱、衰竭,但中國人民在戰——正面的戰、迂迴的戰、公開的戰、潛伏的戰、和平的戰火爆的戰,不論是衝鋒陷陣的勇士,或是淚盡胡塵的遺民,不論是手拿鋤頭的農夫,或是苦口婆心的知識分子,他們都在戰。戰到八年以後、戰到十四年以後,戰到了五十一年以後,看到了國土的重,光。

胡適在死前四個月,在重光以後的臺灣,寫下丁尼生的詩句:“去努力、去追求、去尋找,——永不退卻、不屈伏。”在避免戰爭的和平中,他曾“去努力、去追求、去尋找”;在放棄和平的戰爭中,他曾“永不退卻,不屈伏”。

如今,中國先一代的愛國者,人已蒼老、人已死去,但他們努力、追求、尋找,他們的永不退卻,不屈伏,確是我們的碑記。我們懷念他們,向永定河水、向盧溝橋獅、向千千萬萬為戰爭和平而犧牲的死魂靈,一同讚美與涕淚——中國的愛國者永生,由於他們,中國不再屈辱,中國使東方有了落日。

《中國時報》一九七九年四月二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