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如何接种疫苗的?老祖宗的智慧远超我们想象

超越历史故事表面,从宏观的社会视野来讨论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

更多文章尽在“启蒙时代的余孽”,喜欢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吧!


在现代医疗体系之中,疫苗是预防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疫苗本身就是微量的病毒,一般来说,医院会在被注射者患病之前为其注射微量的病毒。由于病毒的量很小,他不会利用被注射者患上此种疾病,相反,被注射者体内会对病毒有防御反应,产生相对于此病毒的抗体,等疾病来临之时,注射过疫苗的人就会对疾病有着基本的抵抗力。

疫苗技术的进步要依赖于微生物学的进步。19世纪60年代,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在实验中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从此,微生物学才作为一门正经的学科登上了学术界的舞台。微生物学诞生之后,很多困扰人类多年的疾病的疫苗被生产出来,例如由蚊子传播的黄热病、曾经造成大规模人口死亡的天花。至此,人类才拥有科学抵御瘟疫的能力。

中国古代是如何接种疫苗的?老祖宗的智慧远超我们想象

巴斯德

不过。虽然疫苗的研发与微生物学的进步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微生物学出现之前就不存在疫苗。诚然,微生物学将疫苗的研制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但在各个文明圈的传统医学之中,医生先辈们亦通过他们多年的经验制造出很多疫苗。或许这些疫苗在生产规模和效用上没有现代的疫苗这样强大,但是我们也不应否认。正是这些相对原始的疫苗。使我们的祖先们摆脱了疾病的困扰。让文明得以在一代一代人之中延续。

中国古代是如何接种疫苗的?老祖宗的智慧远超我们想象

在本文之中,余孽君将向大家介绍,中国古代医师是如何通过一种传统的疫苗——人逗,来预防曾经杀死无数人的疾病——天花的。

天花在中国的传播与杀伤力

天花是一种历史十分悠久的病毒。在3000年前的古埃及时期,天花就出现在法老的脸上。天花的扩散范围极其之广。无论是身处欧洲的罗马帝国,亦或是东南亚的印度次大陆。都曾深受天花病毒的肆虐。大航海时代之后,天花病毒也被来自欧洲的侵略者带到了美洲大陆之上,这种新型疾病为美洲带来的是无数印第安人的死亡,而这个过程也加快了欧洲的殖民侵略速度。据西方历史学家估测,在19世纪一种较为温和的天花病毒出现之前。天花的死亡率竟然能达到惊人的25%。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天花传入中国的时间在公元三世纪至四世纪之间。但不知是早期得病的人数不多,还是医生们对这个疾病束手无策,宋代前鲜有关于天花的诊断记录以及医治方式。到了宋代,医生们对于天花的关注逐渐增加。很多专营儿科的医生们写书介绍天花的病状以及医治方式,例如钱乙、董汲、陈文中等人。这个现象说明,自天花传入中国之后一直到宋代,天花的情况基本已经稳定。天花患者主要集中在刚出生的婴儿身上,并造成了大量夭折现象,因此引发儿科医生的重视。

中国古代是如何接种疫苗的?老祖宗的智慧远超我们想象

显微镜下的天花

不过。稳定并不意味着危害小。即使到了清代,天花依然是一种相当致命的疾病。清朝初年的礼部尚书王崇简曾自制一份年简记录自己的家庭情况,在这份年简之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崇简总共生育了17名孩子,但其中6人都在10岁之前便死亡,其中有4名是因为逗疹而死。身处封建社会顶点的统治者们亦要受到此病的折磨,顺治和同治皇帝都直接死于天花,康熙虽然成功在天花中生存了下来,但他的脸上也因此产生了很多麻子,这是得过天花的象征。

中国古代是如何接种疫苗的?老祖宗的智慧远超我们想象

康熙生过天花,脸上很可能有很多麻子

到了18世纪,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发现,很多挤奶工的手背上长有牛痘,而这些人常常不易患上天花。琴纳立刻想到,牛逗是否可以抑制天花的传播?于是琴纳便从牛豆之中挤出脓汁,并将其注射到孩子的手上。琴纳惊奇地发现,这些被注射过牛痘的孩子不会再患上天花。从此,人类终于有了对抗天花的手段。牛逗的原理与现代疫苗差不多,都是通过注射微量的病毒让人体产生抗体

。在现代医学的推进之下,人类终于在1979年彻底消灭了天花。

中国古代是如何接种疫苗的?老祖宗的智慧远超我们想象

琴纳正在给儿童接种天花

不过,在牛逗传入之前,中国医生已经通过丰富的医学经验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天花预防手段——人逗法。

人逗法的出现与发展

在中国医学史上,人逗法的出现时间是一个相当有争议的话题。清代的医学界专家们经常将人逗法的起源追溯到北宋宋真宗统治时代,也就是11世纪。在清人整理的人逗法起源故事之中,发明这种疗法的并不是人类医师,而是峨眉山仙人。但这种神话没有多少史料之称,

而且。即使人痘法真的起源于11世纪,在之后的几百年里,也没有多少史料证明这种疗法流行在中国社会中。

《同治湖州府志》追溯的起源时间较晚。此史料认为,人逗法的发明者是明末清初一位名叫胡美中的医师,峨眉山仙人托梦给他,教会他人痘法。但是,这种说法又将人逗法的出现时间估计的过晚,因为在隆庆、万历年间江南地区就出现了关于人逗法的记载。我们姑且认为,人逗法大概是在明朝初期到中期之间出现的。而各种史料都提到了峨眉山仙人,这意味着人逗法可能起源于中国西南部,亦有些学者认为人斗法是从印度传到西南部,最后传遍布了整个中国。

中国古代是如何接种疫苗的?老祖宗的智慧远超我们想象

人痘法的种痘方式大概可以分为三种,清朝初年的著名医师张璐曾在其著作《医通》(1695年成书)中做了详细记载:一种是取患者之痘浆收入棉内,“纳儿鼻孔,女右男左……大抵苗顺则顺,必然之理”,此方法被称为“早苗法。另一种是用痘痴取代痘浆,为儿童注射,被称为“水苗法。第三种方法则是“以新出痘儿所服之衣,与他儿服之,亦能出痘”,此种方法并非标准的疫苗注射方法,而是将人逗传染给其他儿童。

18世纪末期,人逗法又有了新的发展。医生们按照豆苗的种类,将方法分为湖州派和松江派。湖州派主张用新的逗作为逗苗,为儿童注射,而松江派医生认为。如果将逗中的逗浆保存下来,并用药多次提炼,其安全性和效用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这个事实说明。当时的种植技术已经相当纯熟了。

中国古代是如何接种疫苗的?老祖宗的智慧远超我们想象

张璐的《医学全书》中最早记述了人痘法

在多年的行医经验之中,医生们发现痘苗出现时的客观情况与痘苗的效用有很大影响。因此,医生们并不会随意给孩子接种,而是会考虑逗苗的质量、接种时间、逗苗的培养条件等多方面内容。清代医生张琰在其描写人逗法的著作《种逗新书》中指出:“医人必取吉苗,苗吉则痘无不吉矣,且既种苗,则发热之初,知是痘疹,凡饮食衣被,各思戒慎,自可无冒风触秽之虞。”朱纯霞认为种逗的最好时机是不满周岁的儿童,若到儿童五六岁时再接受种植,那么术后便不太好调理。这些进步不但说明医生们的谨慎,而且也说明,当时的医疗技术并没有达到能完全杜绝一切有害因素影响的水平。

中国古代是如何接种疫苗的?老祖宗的智慧远超我们想象

正因为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当时的医生们会求助于宗教。明清之际,医生的行业之神中有一个痘花娘娘,人们认为他可以保护受种的小孩。种逗之前,医生往往会举行一系列祭拜逗花娘娘的宗教仪式,松江地区的进士董含记录,时人在小儿种痘之前,必“录小儿生辰焚香置几上”。在18世纪,种逗技术得到了大发展,但张琰仍在他的《种痘新书》中用很大篇幅来说明进行宗教仪式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仪式流程。

人逗法的传播与接受

人逗法虽然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疗法,但是中国人接受这种新兴疗法依然要用很长时间。在传统的医学观念之中,天花被视为父母行男女之事时所散发的毒素,是内在于孩子身体之中的毒素。人们无法预防,无法治疗,只能任其发展,而孩子是否存活也只能听天由命。在这种观念之下。号称可以提前预防天花的人逗法自然也被视为一种异想天开之物。

嘉靖时期的名医汪机曾对预防天花的可能性表示过怀疑:“人传有药预投儿服终身不出痘疹,岂理也哉,痘中于有生之初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低得人身之大造化也”。也有医生指出,治疗天花的最好办法就是无动于衷、顺其自然:“无实实,无虚虚,无信庸医巴方……守禁忌,节起居,慎调护,谨饮食,即凶亦有变为吉者……”

中国古代是如何接种疫苗的?老祖宗的智慧远超我们想象

即使是详细记述过人逗法的张璐,亦将这种“不入流”的方式称为“然皆方士之所为”,并表示最好的方式还是顺其自然:“吾以静眼观之,易若顺天随时,不假强为之为愈也”。明清之际,讲述天花的专业医书也不愿意提及这种治疗法。雍正初年所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中专门有一部分列举逗疹相关的书籍,但其中没有一本提到了人逗法。

中国古代是如何接种疫苗的?老祖宗的智慧远超我们想象

不过,即使在正统医学界,医生们很晚才注意到这种新的治疗方式,民间早已广泛应用人逗法来预防天花。据董含记载,顺治年间的一位医师的家族祖传人逗法已经传了三代,张琰则声称其祖父在万历年间就曾去江西学过人逗法。明朝人李乐在万历年间写成《见闻杂记》中记载了种逗的见闻:“余通家徽人开典于禾,长郎中痘……”,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则写下自己对逗医的赞美:“浦阳有傅商霖者,以种痘术抵吾里,孙辈七人俱得安全,其未信者,邻里同舍多耀此厄。”

不过从这些记录来看。人逗法主要在南方的民间才得以流行,但在北方却鲜有使用人逗法的记载。因此,纵观明清时期的史料,我们会发现北方深受天花的困扰。满人和蒙古人入关之后,他们遇到的最大阻碍之一就是猖獗的天花病。为了对抗天花,清朝统治者们实行了许多强制性的隔离政策,顺治曾在1645年要求患者远离京城四十里以防止传染,但即使如此,顺治还是因感染天花而死。而顺治选择康熙作为自己继承人的原因,也是因为康熙已经得过了天花,这样长大后就不易因天花而死。

中国古代是如何接种疫苗的?老祖宗的智慧远超我们想象

可能是因为小时候患过天花,康熙极力推动人逗法进入北方

不知是不是因为儿时的心理阴影,康熙成年以后,大力推动人逗法进入北方地区,以防天花再次肆虐。康熙从人逗法较为成熟的江苏、江西等地邀请很多有经验的逗医进京入宫,并请他们为皇室成员种逗。康熙引入人逗法的措施起到了很大的反响,清朝皇室成员和北方平民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很多蒙古和俄罗斯医生还专门来北京学习人逗法,并在家乡推行这种疗法。

结语

19世纪中叶开始,琴纳发明的牛痘法传入中国。开始时牛逗法只在广州流行,但由于其在取种、成本、疗效等方面都优于人逗法,因此牛痘法的扩散速度极其之快。到了19世纪末,牛逗法不仅被中国人广为接受。而且种植牛痘还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专门讲述牛逗法的书籍,也有专门种植牛逗的医生。总之在这个时候,牛痘法已经完全取代了人逗法。

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人逗法远远不及牛逗法重要吗?虽然牛痘法是一种更为现代更为高效的医疗方式,但是我们应注意一点:通过种植疫苗来预防天花的思路正是从人逗法开始

。如上文所述。在人逗法出现之前,医生们往往认为患了天花之后只能顺其自然,人类并无法防范天花。而使用人逗法对天花进行预防,是中国医疗史上的重要思想突破。牛逗法传入中国之后,之所以能快速被中国人接受,正是因为在这之前人逗法已经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医疗思路,令人们接受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天花的思想

中国古代是如何接种疫苗的?老祖宗的智慧远超我们想象

可以毫无疑问的说,人逗法为牛逗法提供了基础。虽然这项传统医术已经消失。但我们也不应低估其在中国医疗史上的重要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