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年味:過年傳統菜餚不斷檔 看看老惠州必吃啥

導讀

年,是每個中國人心中最深的嚮往,辭舊迎新之際,和家人朋友吃頓飯,這就是年味,一桌豐盛的飯,療愈那些奔波忙碌的日子。這個在心裡藏了一整年的大聚會,又豈能隨意地應付呢?在許多老惠州人的心中,除了雞鴨魚肉,總有那麼幾道菜是每年都會上桌的,雷打不動。道道都是經典!口口都是情誼!今天我們去老街坊魏金髮家裡坐一坐。


首播:惠州臺一套18:15分

重播:次日惠州臺一套11:48分

魏金髮的家位於市區水門六角巷。自上世紀70年代起,魏金髮就喜歡上了烹飪。當時惠州人家做喜事,是在家裡擺酒席,邀請酒店大廚到家裡掌勺。為了學廚藝,家裡親戚朋友有做喜事的,魏金髮就早早到場,向大廚們“偷師”。

舌尖上的年味:過年傳統菜餚不斷檔 看看老惠州必吃啥

為了這次與好友們的新年聚會,71歲的魏金髮早早就忙開了。一大早就到橋西市場選擇新鮮的食材。

洗、切、醃製忙得不亦樂乎。自從魏金髮烹飪的東江菜式得到大家認可後,一年一次的好友聚會已然成為新年固定項目。

魏金髮

今天我想快過年了,我們大家就聚一聚,把傳統的菜和東江26個菜中的幾個菜,做一下,讓大家嘗一嘗。

舌尖上的年味:過年傳統菜餚不斷檔 看看老惠州必吃啥

燜,這項講究用水與火候的廚藝,惠州人掌握得如火純青,研究出五花八門的菜式。在溼熱的南方,炸、煎、烤的食物很容易引起“上火”,而燜則運用水,減少了火的熱氣,增加了食物的溫性,向來得到惠州人的青睞。黃燜、紅燜、醬燜、油燜,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這些與燜有關的菜,是惠州人的日常主食,也是惠州餐飲一大特色。

舌尖上的年味:過年傳統菜餚不斷檔 看看老惠州必吃啥

魏金髮

讓大家嘗一嘗,今天準備了有茨菰燜豬肉,這個少不了,還有一個梅菜,梅菜是惠州特產,梅菜扣肉仿照東坡肉,還有一個就是扒鴨,惠州傳統的。

舌尖上的年味:過年傳統菜餚不斷檔 看看老惠州必吃啥

慈姑與蒜都是冬季收成蔬菜,過年吃時機正好。準備年夜菜的惠州人,總要挑上五六斤慈姑,洗得乾乾淨淨,帶著一條小尾巴的慈姑,如同一個可愛的圓頭娃娃,賣相喜人。

魏金髮

每家每戶都會做傳統的菜,例如茨菰燜豬肉,這個是惠州必要的,它一個意頭好,因為它像男孩,加上豬肉和配料,做起來比較適合。

舌尖上的年味:過年傳統菜餚不斷檔 看看老惠州必吃啥

慈姑燜豬肉做法很簡單,慈姑、蒜頭、豬肉一起下鍋,猛火翻炒,下水過面,耐心燜煮。待慈姑鬆軟,豬肉熟透,即可上桌。這道菜的味道顏色搭配十分協調,黃色慈姑、紅白豬肉、青色蒜葉,寓意生機勃勃;慈姑能吸收豬肉的油水,輕微的苦澀又被蒜的重香掩蓋,咬上一口,有種又粉又松的感覺。

魏金髮

以前那個概念,想自己家添丁,多生兒子,傳統觀念,所以這個菜比較傳承,就算你現在吃山珍海味,每個家庭都要加上這道菜。

惠州人春節餐桌上的菜餚,都寓意著美好的祝福與期望,如魚是有餘、蒜是能算、蔥是聰明、芹是勤勞。而慈姑因為多產,惠州人在春節必吃,也許有“多生子”的美好寓意。

苗理潔

這個北方人就不知道,南方才有的,茨菰上面有個常常的把,民間就覺得代表了生殖的願望,代表家族香火延綿,所以飯桌上肯定有這個菜。

除了慈姑燜豬肉,桌上還有咕老肉、 紅糖餈粑等老惠州的傳統菜式,夾一塊咕老肉放進嘴裡,唇齒留香,滿嘴流油。看似油膩的肥肉,卻一點也不會覺得膩;本應最無味的瘦肉因長時間的蒸煮竟也變得酥爛;而紅糖餈粑則一個個圓滾滾,軟黏可口,韌勁十足,成了老人小孩的摯愛。 一桌地道的東江菜,幾杯健康的養生酒,還有敘不盡的友情,說不夠的惠州話……老百姓的日子就在這吃吃喝喝中慢慢流淌,一年又一年!

年飯早已超出了“吃”的範圍,年飯之意不在飯,而在於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溫馨。看了那麼多,口水要控制不住了!每一道菜都讓我想趕緊明天試一試,你家年夜飯桌上的主角,留給了哪道菜呢?未來幾天,我們直播室還會不斷給大家介紹惠州的年俗美味,敬請大家關注了。

西湖花燈,今晚起暫停亮燈!賀歲電影,全部撤檔!

廣東疾控向從湖北返(抵)粵的朋友發出的公開信

惠州市民請注意!各縣區煙花爆竹禁燃禁放範圍劃定!

直播室幫忙農民工拿回工資 開心購物返鄉過大年

新春送福到您家:家貧志堅 高三少女勤學苦讀知奮進

報料熱線

惠州電視臺《第一直播室》欄目組

TEL: 0752-2180812

們鼓勵有內容有觀點的評論~

論後需要通過審核,請耐心等待~

  • 如發生轉載,請註明來源:惠州電視臺第一直播室,否則按侵權申訴
  • 如未註明出處,則來源網絡,我們對作者深表敬意
  •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