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虽然来自野生动物,但“它们”才是罪魁祸首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谓是动静不小,牵动着全国人们的心,我们不仅为不幸感染的同胞们而黯然神伤,而且对一线无私奉献、勇敢战斗的医护人员感到钦佩,而且还为社会中很多爱心人士捐物捐资而感动,相信战胜这场疫情只是时间的问题,我们都已经了解,这场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但是这个源头到底是因为什么引起的呢?是野生动物吗?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新型冠状病毒虽然来自野生动物,但“它们”才是罪魁祸首

病毒的源头

根据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沈永义的说法:新型冠状病毒源头目前认为也是蝙蝠。武汉疫情暴发在冬季,中华菊蝙蝠冬季在山洞里冬眠,蝙蝠直接感染人可能性微乎其微,需要一个中间宿主,连接蝙蝠和人。我们就找了我国市场上常见野生动物进行检测,发现穿山甲携带病毒跟人的关系比较近。中间宿主相当于是传染源的源头,如没控制住,病毒就会不断从源头扩散出来,使得疫情在控制时容易出现反复。

新型冠状病毒虽然来自野生动物,但“它们”才是罪魁祸首

那么错全部在动物身上吗?

事实上我们早在非典的时候,很多人认为“非典源头来自于野生动物”的调查结果纯属凭空捏造,从而给自己食用野味寻找正当理由。而且到了现在,网上依然有很多声音认为这次疫情不是因为吃野味所引起的。我们知道这段时间还是有很多人私下交易野生动物,那么为什么我们国人对吃野味有如此深的执念呢?

1、走偏的食补文化

在宋朝以后,中医开始脱离临床经验,开始追寻一些哲学理念的支持,于是逐渐催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奇怪理论。到了明清两代时,各种野味养生的理论开始成型,如穿山甲通乳、蛇胆清火、野猪肚养胃等等,再加上“药食同源”的思想,野味逐渐出现了国人的餐桌上,并成为了滋补佳品。到了清朝时,由于女真人(现称满族)并非农耕文明,有猎食野味的传统,这个传统也由满清入关后带到了华夏中原,并且随着文化的融合,野味成为了“山珍”,正式被贵族化,诸如吃熊掌、猕猴头、鹿尾、鹿筋等也是这时候时兴起来的。

新型冠状病毒虽然来自野生动物,但“它们”才是罪魁祸首

2、可笑的虚荣心

有的人对吃野生动物非常痴迷,觉得可以养生,但是有的人不是为了养生而是单纯的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大家肯定在自己的朋友圈见过有人晒吃野味,甚至吃野味成为了很多人宴请亲朋、吹嘘、增加谈资的重要选择,发展到极致时,甚至将舌头伸向了长得最不像食材的蝙蝠。

新型冠状病毒虽然来自野生动物,但“它们”才是罪魁祸首

以上这两个原因是造成部分群众对野味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而真正因为口味去吃野味的人实际上少之又少,因为食物美味与否更多是取决于烹饪方法,事实上野味并不比家养畜禽好吃。而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更为复杂和恶劣,身上更容易存在一些病毒和寄生虫,会给食用者带来健康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虽然来自野生动物,但“它们”才是罪魁祸首

不吃野味,从自身做起

希望大家从这个事情上面引以为戒,少吃野物而且在生活上我们早已告别了茹毛饮血、穴居野处的窘迫,思想上也当与时俱进,尊重科学,敬畏自然和生命。给野生动物一线生机,从而也会给大家的生活留下一片安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