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比起孤獨死亡更容易接受

《挪威的森林》:比起孤獨死亡更容易接受

又讀完了一本日本作家寫的書,這次是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我所看過,日本作家寫的書,大都像一杯白開水,無論是感動的、悲傷的、黑暗的、正義的……都是類似,在杯中投入故事和情感,掀起或大或小的漣漪,但絕不會讓水滴濺到杯外。

村上春樹的書雖也是一杯白開水,但在我心中卻是另一副光景,玻璃杯裡倒了半杯水放在桌上,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桌子上,杯子裡盛滿了陽光,叫人溫暖。可看完《挪威的森林》,這種感覺就不一樣了,讀完後讓我止不住的悲傷,不是那種痛徹心扉的悲傷,就是感覺自己被一層黑暗籠罩了,一點兒也打不起精神來。

村上說這是一本戀愛小說,雖說的盡是情愛,可要比普通的言情小說深刻得多,因為這裡牽扯了生死,叫我更加迷茫了。愛呀,情呀,甚至可以教人付出生命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恐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

一、關於生死

書中為情所困,為愛而死的,是兩個姑娘。一個是因為自己青梅竹馬的愛人死了,精神就出了問題,最後因為抑鬱症自殺了;還有一個是因為男朋友完全罔顧她的感情,狠心拋棄,最終在與他人結婚之後兩年,自殺了。書裡寫到死的人太多了,因為情緒,因為生病。

讓我想到了木心的一段話。“常以為人是一個容器,盛著快樂,盛著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導管,快樂流過,悲哀流過,導管只是導管。各種快樂悲哀流過流過,一直到死,導管才空了。瘋子,就是導管的淤塞和破裂。”書裡為情所困之人,大概就是因為導管淤塞後心裡不堪重負吧!不過,我想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悲傷或是快樂沉澱下來了,滲透到了導管裡,把導管變成了快樂的導管或者悲傷的導管,再流過快樂和悲傷,那樣的組合會是怎樣的結果,可能性太多了,不得而知。只是,倒空自己真的重要,否則全都記住了,必定會不堪重負。

上週剛看完《人生海海》,寫的大多是在苦難中努力地活著,而《挪威的森林》裡,總感覺輕易地就死去了。世界真是奇妙,其實在相同時間不同地點的兩類人,做出截然不同的選擇,就像是平行宇宙,奇妙無比。

二、關於性愛描寫

《挪威的森林》:比起孤獨死亡更容易接受

這是我看本書之前,所聽到最多的評價,哪怕是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也會告訴你裡面有許多性愛描寫。剛看三分之一的時候,確實有種可能主人公要跟裡面出現的每一個女性都要睡覺。主人公二十多歲,讓我想到了王小波小說裡的一段話,“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書裡的渡邊空虛了就找女人睡覺,可是通過經歷他也在成長,對於性愛的態度也逐漸發生了改變,不再那麼放浪形骸。慾望確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性愛也是人之本性,只是很多時候我們遮遮掩掩的,搞得神秘了,就似乎齷齪了。

三、關於生活

書裡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有時候你太急於將人生納入自己的軌道。假如你不想進精神病院,就要心胸豁達地委身於生活地河流。”

我們身邊有些人總是漫無目的的,他們總是在隨波逐流;可也有一些人,依循著一條既定的道路在行走,有的是自己規劃的,有的是別人賦予的,也有是前人留下的。在這些人裡,總有那種想要不偏不倚恰好走在路上的人,就是太急於將人生納入自己的軌道了,太急於去定義自己的人生。可是生活又哪有這麼如意呢?我們都要時刻準備好有曲線救國的路線和精神,豁達的心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享受人生。

《挪威的森林》是樂隊甲殼蟲的一首歌,書中叫直子的姑娘最喜歡的歌,“一聽這曲子,我就時常悲哀得不行。也不知為什麼,我總是覺得似乎自己在茂密的森林中迷了路。一個人孤孤單單的,裡面又冷,又黑,又沒一個人來救我。”而最後她也確實在森林裡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