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力赛的最强大脑:比车手更重要的是领航员

在斯巴鲁官方纪录片「LAUNCH CONTROL」中曾经出现过这么一幕:


拉力赛的最强大脑:比车手更重要的是领航员

拉力赛的最强大脑:比车手更重要的是领航员

拉力赛的最强大脑:比车手更重要的是领航员

拉力赛的最强大脑:比车手更重要的是领航员

拉力赛的最强大脑:比车手更重要的是领航员


一辆WRX STI出现引擎盖出现闭合故障,在比赛过程中直接掀起挡住了挡风玻璃。在视线严重受阻的情况下,驾驶员几乎等于闭着眼睛开车了。但是最终在领航员结合路书的指引下完成了比赛,尽管赛后成绩不理想。


拉力赛的最强大脑:比车手更重要的是领航员


拉力赛的最强大脑:比车手更重要的是领航员


路书的神奇之处,不少车迷大略体会过。首屈一指的赛车游戏《DiRT Rally》中,其首席设计师Jon Tucker以最接近现实的驾驶方法还原到游戏当中。游戏中,音响中不断传出「Left Five into Right Three」等等指令时,擅长英文的不用费神去看图标,把自己当成车手,接受领航员的口语指令往往能快上数秒时间。


拉力赛的最强大脑:比车手更重要的是领航员

拉力赛的最强大脑:比车手更重要的是领航员


《DiRT Rally》中以图表方式表达转弯角度再直观不过,现实比赛也是如此。通过赛前不封闭赛道的低速堪路,调整主办方给的标配路书,记下最佳路线、障碍物和路况等信息。


数字1~6根据车队习惯,能够表示弯道的缓急,亦能表示以几档入弯。通过赛段的重复比赛不断完善出「终极版路书1」、「绝逼不改路书2」等版本,以达到更短的成绩。


拉力赛的最强大脑:比车手更重要的是领航员


题外趣闻:在顶级的国际拉力赛WRC中,2011年第一个分站赛——瑞典站,索尔格所驾驶的福克斯嘉年华堪路时,在一条限速80km/h的路段上时速达到112km/h。按照瑞典的法律,被判吊销驾照。


组委会为其争取了48小时的缓刑期,48小时后赛事到了最后的加分赛段,由车手索博格和领航员对调位置,领航员开着WRC赛车完成了比赛,最后获得第五名的成绩。(连车手的副驾都不是善茬啊。。)


拉力赛的最强大脑:比车手更重要的是领航员

路书分为英式/欧式两派,英式数字1代表能以更快速度通过的全速弯,6则代表急弯;欧式反之。


当然,这是最基础的路书设定。如你翻开领航员的路书笔记,你还能看到:


Start, 30, Keep left over a crest into short 4 right plus opens, 60, crest and 6 right plus and don’t cut short 6 left minus.


解读:起步,行使30米,保持左线,飞跳,进入4挡短右弯,路变宽加速,行使60米,飞跳,6挡右弯,保持中间线路(勿切内),6挡短左弯,半开油门通过。


拉力赛的最强大脑:比车手更重要的是领航员


想象一下,领航员像唐僧一样将这一串如此复杂的路讯传递出来时,集中力、执行力和双方默契都要到达极高的水平。


漂移过弯席卷尘土、凌空飞跃而起,重重摔在地上紧接着下一个过弯是拉力赛中最经典的画面。比赛中的大雾、盲弯或者水坑视线都会严重受到影响,想要在平均400km的赛程里超过100km/h的速度飞奔,如此快节奏的操控意味着车手要对领航员有绝对的信任和执行力。


拉力赛的最强大脑:比车手更重要的是领航员


拉力赛的最强大脑:比车手更重要的是领航员


车手以副驾为眼,能够预判紧接的第二个甚至三个弯道,就像车手大脑般的领航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高度紧张的比赛中,领航员全程保持冷静十分不容易,「腾鸡」起来传达路书指令的语气语调,情绪都会影响到正驾驶的心态和技术动作。不但要在左摇右晃的高压状态下保持冷静,甚至乎领航员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

对车手的情绪管理。


▲Subaru Rally Team USA

与场地赛不同,领航员不用通过Pit房的屏幕和耳机观察比赛。坐在副驾驶能够第一视觉的感受车手节奏和情绪,就像篮球赛场外的教练吆喝拍手一样,压住队员情绪,保持对方冷静。如觉得车手杀红了眼,接近失控,领航员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即时调整路书,压低比赛节奏,以免发生意外葬送整个赛季,双方最紧密的团队合作,也是拉力赛事最独特的魅力。如果仅仅关注比赛本身,你将失去拉力赛的最大乐趣。


拉力赛的最强大脑:比车手更重要的是领航员


「高速度」和「可靠性」是拉力赛赛车设计的六字箴言,想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比赛中夺冠,领航员担任的角色就是一一队伍中的最高指挥。车手要像军人般,对领航员指令绝对服从,经历残酷的比赛中打磨双方的匹配度,成熟体后的组合十年都不会拆伙。拉力赛就是这样——两个人、一部车,一次次在飞沙走石中演绎最具团队合作的赞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