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世界有51個國家。

到了二戰之前,世界上共有65個國家左右。

目前,世界上共有193個國家(不含地區,比如香港、澳門、臺灣等不算國家,只算地區)。

世界沒有變,國家卻越來越多,這就說明很多國家都被分裂的非常厲害。

我們中國在一戰和二戰後也丟掉了一些領土,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的領土面積總體上是一直在變大的。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我們有強大的時候,也有衰弱的時候;我們的領土有大的時候,也有小的時候。

但是,不管我們的領土是大的時候,還是小的時候,我們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有一個深入骨髓的概念↓

國家分裂的時候,大家就都想要再次統一;國家衰弱的時候,領土被人搶佔了,每個人都想把它再搶回來;國家強大的時候,大家就都想要繼續開疆拓土。

為什麼會這樣?

這是由中國的文化所決定的。

我們先和大家說說中國的領土和統一文化,然後再從地理上和大家說說中國的領土是如何一步步擴大的。

在《禮記·大學》中有這麼一句話: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這也就是我們大家熟知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據說這句話是孔子說的,也有說是孔子弟子曾參寫的,但是不管是誰說的,這句話從戰國時期一直流傳到現在,並深入了每個中國人的骨髓裡。

而這句話就包含了我們中國人對國家、對領土的概念。

但是,絕大多數人都不明白這句話的,因為這裡面的“家”“國”和“天下”都和我們今天人理解的不一樣。

中國的第一個帝國是秦帝國。


在秦帝國之前,人類文明是非常落後的。那個時候的人們以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即所謂的“天圓地方”。

地在天的下面,所以稱為“天下”。

地,又分為五個方位:東西南北中。

在地的中間就叫做“中國”,住著的是華夏子孫。

那個時候,人們認為天是最大的,萬事萬物都是由天創造的。

地需要有人來管理,所以天就委託一個人來管理,這個人就叫做“天子”。

天子只是一個人,他一個人不可能管得了整個天下,所以他又把領土分給了自己的弟弟、叔叔等。

他的弟弟、叔叔分到一部分地以後,就在彼此的邊界處挖一條溝,並在溝的兩側種上樹,這就叫做“封”;劃定界線以後,就要建立一個國家,這個叫做“建”。

這也被稱為“封國土、建諸侯”,簡稱“封建”。

現在大家知道“封建”是怎麼來的了吧。

建立“國”以後,這個國家的最大的人就做“國君”,也被稱為“諸侯”。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諸侯也不能一個人治理那麼大的一個國家吧,所以他也要把自己的領土分給自己的叔叔、弟弟等,他的叔叔、弟弟領到領土後就建成一個“家”。

建立“家”以後,這個家裡的最大的人就叫做“大夫”。

大夫的叔叔、弟弟叫做“士”。

到了“士”這個階層就已經沒有土地了,但是“士”可以做官。

“士”下面的叫庶民,也叫做平民。

平民是沒有做官的權力的。

我們來看看這個過程:

天子、國君、大夫和士其實都是有血緣關係的,這些人都是所謂的“貴族”,都是世襲的。

天子死了,他的長子繼承天子之位;國君死了,國君的長子繼承君位;大夫死了,大夫的長子繼承大夫

天子把土地分給諸侯,諸侯建立國家。

這些國家都尊奉天子,但是國家和國家之間是平等的。

這些國家都有自己的稅收、自己的軍隊、自己的外交,也可以和其它國家發生戰爭,吞併其它國家。

一個國家吞併另外一個國家,戰敗那個國家的人就成了奴隸。

當然了,奴隸不僅僅來自戰敗的國家,還來自於對周邊“蠻族”的征服和一些犯人。

奴隸,是沒有自由的。

我們看看上面這個過程:

由於天子把領土分給了自己的弟弟、叔叔,而他的弟弟、叔叔可以在自己的領土上收稅、建立軍隊,還可以打其它諸侯,所有天子對諸侯的控制能力非常的弱。

於是,便有了春秋戰國。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這些諸侯不斷的吞併其它諸侯,最後留下了七個最大的諸侯,這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戰國七雄”。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儒家在戰國時期提出來的。

這句話是針對“士”來說的。

上面我們說過“士”是最低等的貴族、最高等的平民(平民下面還有奴隸),“士”的作用就是做官協助大夫、國君和天子。

當士沒有能力做官的時候,只能“修身”,加強學習;當有能力的時候,就幫助大夫治理“家”;當能力再大一些的時候就幫助國君治理“國”;再大一些的時候,就幫助天子治理“天下”——這就是所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天下只有一個天子,一個國只有一個國君,一個家只有一個大夫,士就比較多了。

平民沒有讀書和做官的權力,天子、國君和大夫都得依靠“士”,所以“士”就成了天下最有實力的群體。

當每個“士”都把“平天下”當成最高理想的時候,那麼無論中國如何改變,最終必將會統一、必將開疆拓土!

諸侯混戰,民不聊生,士族都以“平天下”為己任,最終形成了一個統一的王朝。

這個王朝就是秦王朝!

秦,滅了所有的國家,這個時候的秦不能再走回以前的封建老路,否則還會出現戰國那樣的混亂。

於是,秦終結了封建制!

秦王嬴政滅了六國後,天下只有一個國家,天下和國家合成了一體,所以嬴政不能再叫“王”了,於是中國便產生了第一個“皇帝”,所以嬴政又被稱為“始皇帝”。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始皇帝以後就沒有分封制,沒有了諸侯,實行中央集權的郡縣制。

在封建社會,權力分散在天子、諸侯手中,但是到了郡縣制的時代,權力集中在皇帝一個手中。

從理論上來說,秦朝以後,我們中國就不是封建社會了。

那麼,就出現一個奇怪的事情:為什麼我們在課本上總看到“新中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句話?

這句話是意思就是指:

在新中國成立的之前,我們仍然是封建社會,而且有一部分土地被殖民了。

明明在秦朝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結束了封建制,採取了中央集權制,為什麼我們還說是秦朝到清朝都是封建社會呢?

這個問題至今也沒有人能說清楚。

不過,我認為到底屬於什麼社會的問題並沒有那麼明確。

比如說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區別在哪?

有人說,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就是劃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界限:生產資料歸私人所有,採取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採取公有制經濟就是社會主義。

但是,這個只不過是一些人為的規定而已。

小平同志曾說過一句話:

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場。

我深以為然!

並沒有什麼嚴格的定義什麼叫做封建社會!

郡縣制結束了封建制,但是土地還是在地主手中。只不過土地從以前的“諸侯、大夫”這些大地主的手中轉變到“士族”這些小地主手中而已。雖然這些小地主沒有了“建國”的權力,但是土地無疑還是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所以,從生產資料所有權的角度來說,新中國之前,依舊可以叫做封建社會。

秦之前存在奴隸,所以我們也可以叫做奴隸社會;秦以後沒有了奴隸,地主階級佔有土地,所以我們也可以叫做封建社會。

關於這個問題,在學術界也有爭論。

不過,我覺得意義不大,我們不討論了。

我們上面說過,秦統一六國以後,國家和天下合成了一個了,士族成了權力的核心,協助皇帝治理天下,以前的“齊家”“治國”不存在了,就剩“平天下”了。

“天下”是什麼?

天下分為東西南北中,中間的地方叫做“中國”,住著華夏子孫。現在“中國”已經平定了,所以我們還需要向其它的方向擴張,即“平天下”,因為在中國的東西南北方向還有廣袤的土地和島嶼。

於是,便有了“開疆拓土”。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中國領土的變化了。

在秦漢的時候,我們的祖先不知道天下有多大,但是知道天下絕對不是我們所在的地方那麼大,因為在“中國”的周邊還存在廣大的山脈、沙漠和海洋等,還存在眾多的“南蠻”和“北夷”,所以我們要繼續往外“平天下”。

由於古代生產力非常的落後,南方主要是山地,北方主要是草原和沙漠,那些地區文明發展比較落後,所以我們把南方的少數民族稱為“南蠻”,把北方的遊牧民族稱為“北夷”。

我們來看看地形圖↓

在地形圖上,我們可以看到由燕山、太行山、秦嶺和橫斷山組成一個天然屏障帶。當時的秦國就在這條屏障之外,所以在戰國的時候,秦國也被其它六國稱為“蠻荒之地”。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秦國當然不想住在那個貧瘠的地方,想往中原地區打,佔領肥沃的中原地區。

想要佔領中原,不是那麼容易的。

在秦國的南部有秦嶺;東部有黃河,就算渡過黃河後,還有太行山阻擋。

想要逐鹿中原,只有沿著黃河向東打,但是這條路也非常的艱險,有潼關、函谷關、三門峽、雁門關等重要關口,這些關口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我們來看看函谷關和雁門關,大家就知道有多險要了。

在冷兵器時代,除非己方實力遠大於對方,否則想要打下這樣的關口實在太難了。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在戰國初期的時候,秦國想要“逐鹿中原”實在是太難了。

但是,由於有函谷關、潼關和黃河天險,山東(指崤山以東)六國想要打下秦國也很艱難。

秦國打不出去、山東六國也很難打進來,

所以在開始的時候,秦國重點是往北打,一直打到了另外一個天然屏障帶——黃河。

在關中平原到黃河之間的這個地區叫做黃土高原,土地也是比較肥沃的。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現在,大家看看秦朝最大的版圖,就會知道始皇帝統一六國後的地圖為什麼會是這樣的了。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秦以後,中國又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內亂,但是最終又統一於漢。

漢朝的時候,中國逐漸強大,又要“平天下”了。

這個時候,就面臨這兩個問題:是向北擴張,還是向西擴張的問題。

北部就是現在的東三省,那裡有廣闊的草地,草地非常的肥沃,遊牧民族比較厲害,很難打。

再說,就算打下來,對於我們這個農業民族來說,意義也不大,因為那裡氣候比較寒冷,不適合耕種,也很難建立城池。所以,在漢朝的時候,我們在北方主要採取的是守。

於是,我們把擴張的方向轉到了西邊。

為什麼轉到西邊?

因為西邊相對容易擴張。

在黃河的西邊,夾在祁連山、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裡沙漠中間有一條通道,這條通道就是鼎鼎有名的“河西走廊”。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所謂的“河西走廊”就是在我們今天的甘肅省,也被稱為“甘肅走廊”。

這條走廊北部有沙漠保護著,南部有祁連山保護著,易守難攻。

比如,在河西走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關口:嘉峪關。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里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天下第一雄關、連陲鎖鑰之稱。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所以,在漢朝的時候,我們就通過這條走廊向西擴張,佔領了今天的新疆一帶。

現在大家知道漢朝的地圖為什麼會向下面那樣吧:

我們重點在河西走廊的北部修建了長城,阻擋匈奴的進攻,然後一路打向西,佔領了整個新疆。

所以,新疆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是我們的領土了。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那麼,能不能再往外擴張了?

在那個時期,很難了,因為那時的新疆離中原核心地帶實在有點太遠!

新疆是一個“三山夾兩盆”的地形:

“三山”指的是北部是阿爾泰山脈、中部是天山山脈,南部是崑崙山脈;

“兩盆”指的是北部的準格爾盆地,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有大量的沙漠存在。

天山將新疆分為南疆和北疆。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漢以後,中國又進入了漫長時間的內亂。

經歷了三國時期的魏(魏蜀吳,以魏為正統),後來的晉、南北朝等時期,這段時間內,中國主要是處於內亂時期,忙於內戰,被外敵找到可趁之機,我們丟掉了一些地盤。

比如,在三國的時候我們丟掉了新疆和原來黃河以南的一些地區(羌胡),但是在晉朝的時候,我們又把新疆給搶回來了。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在晉朝短暫的統一後,中國再次進入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內鬥之中。

中華大地一片混亂!

混戰300年後,又統一於隋朝。

隋朝的壽命比較短,只存了38年。

從漢朝到隋朝,這段時間,中國的領土沒有得到多大擴張,還丟掉了一點土地(新疆的部分土地)。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隨著隋朝的滅亡,緊接著中國開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大唐。

大唐再次開疆拓土,向北我們佔領了蒙古高原,一直打到了貝加爾以北;西部我們一直打到了中亞地區。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打到中亞地區。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那個時候,中亞地區也誕生了一個強大的帝國,叫做阿拉伯帝國。

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在中亞地區打了一場戰爭,叫做怛羅斯之戰。

怛羅斯戰役是一場當時歷史上最強大的東西方帝國間的直接碰撞。

這場戰爭,阿拉伯帝國動用30萬人,唐帝國的遠征軍只有2.4萬人,由高仙芝總指揮。

由於兵力懸殊,最終唐帝國只返回了幾千人。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雖然唐帝國在怛羅斯之戰中失敗了,但是並沒有動搖大唐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新疆和部分中亞地區依舊控制在大唐手中。

後來,大唐發生了“安史之亂”,不得不退出中亞地區。

安史之亂,駐守西域的安西都護府的精銳部隊都被調往國內平亂,只留下少量的部隊駐守西域,吐蕃趁虛而入,攻佔西域的大片領土,

只剩下安西四鎮:碎葉、龜茲、于闐、疏勒。

有傳言,李白就是出生於碎葉城。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大唐守軍守著4個孤城,頑強的抵抗吐蕃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由於守軍和大唐完全失去了聯繫,所以直到15年後,守軍派出的使者終於到達長安,唐德宗及朝廷上下無不感動的落淚。但,此時朝廷已經自顧不暇,無力救援。

就這樣,大唐守軍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堅守了四十年——40年後的龜茲依舊還飄揚著大唐的旗幟。

公元808年,吐蕃大唐守軍發動了最後的進攻。

這個時候的唐軍,都是堅守了將近半個世紀的老兵,當初年輕的將士皆已是白髮蒼蒼,所有唐軍軍士揮舞刀劍,發起了最後一次悲壯的衝鋒,全部壯烈殉國。

有詩曰:

滿城盡白髮,死不丟陌刀;

獨抗五十載,怎敢忘大唐?

中國銀聯曾發佈一則的微廣告《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說的就是這段歷史,讓人落淚。

安史之亂是中華文明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浩劫,這場歷時八年,席捲半壁江山的戰火不僅成為唐朝的轉折點,更是整個中華文明由開放轉向保守的轉折點。

由於安史之亂,大唐不得不退出中亞地區,讓阿拉伯帝國統治了中亞地區,並將伊斯蘭文明傳入中亞地區。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那麼中亞地區現在可能就是中華文明,而不是伊斯蘭文明——現在的中亞地區及新疆的部分地區信仰伊斯蘭教就是因為在安史之亂後大唐進入了衰弱期,無力再控制局面。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大唐滅亡後,宋朝誕生。

但是,不幸的是,這個時候,蒙古人強勢崛起了。

其實,中國在宋朝的時候也很強大,但是沒有辦法,碰到了逆天的成吉思汗了。

崖山之戰後,宋被滅亡了,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整個國土被完全佔領了。

由於蒙古人是遊牧民族,文明比較落後,入主中原以後採取高壓統治,而且拒絕被中華文明同化,所以很快就滅亡了,只存在了97年。

元滅亡後,中國又誕生了一個強大的帝國——明帝國。

明朝是繼漢唐之後黃金時期。

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不和親、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下面的視頻是我自己錄的,普通話不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簡單看下:

明朝非常強大,也非常繁榮。

康熙皇帝南下金陵時,在耳聞目睹南京城的盛況後對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由衷的讚歎之詞,評價明朝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意思就是說:明朝的時候,比唐宋的時候還要強大和繁華

唐朝在最強盛的時候也沒有把西藏納入中國的版圖,但是在明朝的時候,西藏被納入了中國的版圖,從那以後西藏就成為中國再也無法分割的一部分。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然而,再強大的帝國也有衰弱的時候。

在明朝的末期,有東林黨爭、國本之爭等重大事件,對外有朝鮮之役與薩爾滸之戰。

在內憂外患的時候,吳三桂引清軍入關。

明亡!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

清軍入主中原以後並不像元朝蒙古人那樣拒絕與漢人同化,相反積極和漢人融合,最終又開啟了一個盛世——大清帝國!

我們公正客觀的說,清帝國對中國也是有很大的貢獻的,因為它是唯一一個同時將新疆和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一個帝國(不算元朝)。

當然了,清朝的後期由於閉關鎖國,導致我們在近現代遭受了百年屈辱,也丟掉了很多土地。比如外東北和新疆的一些地區。

但是,不管怎麼說,清朝也是有很大的貢獻的,因為至少新疆和西藏永遠的被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清亡!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傳十一帝 ,享國276年。

清亡以後,中國進入軍閥混戰的時期。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點擊此處,看不為人知的精彩,你懂的

1926年7月9日,廣東國民政府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十萬人正式出師北伐,發動了針對北洋軍閥的革命戰爭,也被稱為“北伐戰爭”。

在蘇聯軍事顧問的幫助下,北伐軍制定了正確的行動方針,首先向軍閥吳佩孚部隊盤踞的湖南、湖北進軍。共產黨人葉挺領導的、以共產黨員為骨幹組成的第四軍獨立團是北伐先鋒。

北伐戰爭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基本消滅了北洋軍閥,為以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然而,在1927年4月和7月的時候,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北伐戰爭的勝利果實被竊取。

1931年,日軍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啟了侵華戰爭。

隨後,國共兩黨鬥爭中有合作,經過十幾年的抗戰,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

抗日戰爭結束,國共之間矛盾升溫,國民黨一邊假意和談一邊積極搶佔地盤,準備發動戰爭。

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發動瞭解放戰爭,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國成立,國民黨戰敗後逃往臺灣。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人民在共產黨人的領導下,通過艱苦卓絕的奮鬥,只用了短短的70年的時間,就把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發展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今天,我們仍然在不斷的前進。

可以預料的是,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必將會成為世界第一。而埋藏在每個中國人血脈深處“平天下”的思想,必將引領我們創造更大的輝煌!

曾經失去的,我們一定都會拿回來!

不僅僅要拿回來,我們更要創造新的歷史!

努力吧,每個中國人!

中國為什麼一定會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