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提起馬魯姆火山,很多人可能覺得陌生,但這座火山卻是地球上最危險的活火山之一。2017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賽中國區大獎得主、國家地理中文網簽約攝影師宋剛,成功深入馬魯姆火山口,站在熔岩湖邊,帶來來自這座活火山內部最最熾熱的畫面。同時他也成為抵達馬魯姆火山底部400米深度的第一個中國人。

撰文、攝影:宋剛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飛行,我們的小團隊終於抵達南太平洋的島國瓦努阿圖。關於瓦國的形成,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大地之母在一次火山噴發中把她藏於海底的珍珠拋出海面,散落在南太平洋上,“珍珠”形成數十個大大小小島嶼。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圖為一座非常古老的休眠火山,已經被綠色的植被所覆蓋。

而這個傳說,如果用嚴謹的地質學來解釋,就是這個群島國家恰好位於太平洋板塊和大洋洲板塊的撞擊帶上,一系列火山爆發形成了這些島嶼,將它們從深深的海底推出海面。即使現在,這個火山堆起的國家,仍有7座活火山在噴雲吐霧。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而由“珍珠”變成的其中一個火山島,

就是“黑島”——

安布里姆。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瓦努阿圖共和國中部島嶼安布里姆島,又被稱為“黑島”,火山活動頻繁,整個島嶼都被厚厚的黑色火山灰覆蓋。沙灘是黑沙灘,山麓是黑沙漠,連天空都因為羽狀火山灰上升變成奇異的灰黑色。在安布里姆島的熱帶雨林腹地,生活著原始的土著居民,他們以傳統舞蹈、木雕和火山石藝術品吸引著外來者的目光。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黑天黑島黑沙漠”,

在一片黑茫茫的圍攏下,

中間的馬魯姆火山瘋狂湧動。

我決定去下到火山中心的邊緣,

從火山口向下400米。

此舉未免瘋狂,

但不同於探險者的狂熱,

當地土著對馬魯姆火山卻敬而遠之。

在我們眼中,

火山口似乎與“地獄”相連,

而當地土著卻把馬魯姆火山口稱為——

“天堂之門”。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傍晚時分,粉色的煙塵從馬魯姆火山口蒸騰而上,好像一團巨大的粉色棉花糖,這是火山口內劇烈翻滾的熔岩湖發出紅光並在煙塵中散射的結果。左上角是我們的露營地,與巨大的火山口對比鮮明。

馬魯姆火山最近一次爆發是2012年,在火山口向下400米深的底部是一個翻滾的熔岩湖。也是這次我要去探索的最終目的地。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小飛機降落在位於島嶼邊緣的簡易機場,距離馬魯姆火山口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我們一行人稍作休整,開始了向著火山腹地的徒步攀登。沿著火山灰海灘,走進茂密的熱帶雨林,翻過一座座山丘與溝壑。隨著海拔的逐步爬升,植被也呈現出明顯的變化,茂密的雨林逐漸變成低矮的灌木,又逐漸變成齊膝的草場,然後又變成點綴於黑色背景上翠綠的苔蘚。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火山冒出的煙塵遮天蔽日

5個多小時後,

最終接近火山口,

眼前猶如混沌未開的史前世界,

一片蠻荒,寸草不生。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火山周邊的世界猶如異星

在火山口邊的露營地我見到了這次繩降火山的嚮導——加拿大探險家喬治·康尼羅斯。喬治性格爽朗,精力充沛,剛一見面,他就把我帶到馬魯姆火山口的邊緣,指向下方說:

“這就是你來這裡的原因。”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夜晚的馬魯姆火山口在紅色煙塵的中如夢似幻

我將身體微微探出,

望向幾百米深火山口內,

紅色光輝映在我臉上,

霎時間是撲面而來的灼熱。

火山低沉咆哮聲,

煙雲滾滾下是忽隱忽現的熔岩湖。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如果,如果,

當我進行繩降的時候,

恰好火山爆發怎麼辦?

儘管那種情況萬中無一,

但只要成真一次,

便是有一萬條命都無法生還的絕對危難。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站在火山口邊緣,聽著岩漿翻滾的聲音,我確認自己已經來到了“地獄”入口。

過於驚駭的景象讓我感覺眼前的一切都不真實,甚至感覺有一點點眩暈。那個巨大的火山口和下面洶湧翻滾的熔岩讓我無法將視線移開,彷彿有魔力把我吸向它。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空氣中瀰漫二氧化硫腐蝕性的辛辣味道,所有人都默默戴上防毒面具。除了探險者,這裡沒有任何生命跡象,臨時火山營地僅建在距離火山口50米,風從營地方向吹來,最大程度減少了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的影響,我們在火山口的臨時營地搭好帳篷,正式開始為期10天的火山探險之旅。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我們的臨時營地,雖然簡易卻非常實用。

火山氣候是一個特殊的氣候體,火山爆發時噴出的火山氣體夾帶著大量的火山灰,結合海上吹來的溼潤空氣,十分容易形成雲、雨。外加活火山不斷散發的有毒氣體,如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以及硫化氫,跟積雨雲混合在一起,就會產生酸雨。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因火山氣候影響,在安布里姆島,一年只有30多天是晴朗天氣。我們到達的當晚,火山口周圍便開始狂風暴雨。接下來的幾天,雨水不斷,火山口總是被蒸騰上來的的濃霧包裹,看不見馬魯姆的真容。我要想

下降相當於帝國大廈的高度、到達火山底部、拍攝後再返回營地,需要至少大半天的時間。但雨水時大時小,卻始終沒有放晴的跡象。

我當時只能窩在低矮的帳篷裡,看著雨不停地下,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內心也很焦急。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下降前我和喬治正在整理裝備

老天爺終於沒有辜負我們的耐心,僅在預定離開日期的前一天下午,給我開了一個窗口。時間有限,我決定直接下降。考慮到安全問題,喬治決定與我一起行動。在喬治的陪同下,我帶著裝備包和攝影器材從火山口邊向下繩降。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由於下降器中進入了很多火山灰,變得摩擦力過大,我正在嘗試清除。

隨著深度的增加,熔岩翻滾的聲音開始震耳欲聾,熱量從背後炙烤著身體,紅色的火光隨即籠罩而來。我回頭看了一眼,馬魯姆在咆哮,熔岩湖在沸騰,並向空中拋灑著紅色浪花。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我和喬治在下降過程中,熔岩湖從身後傳來隆隆悶響。

我們下降了一個多小時終於到達底部,眼前是一片由塌方形成的岩石陡坡,我開始手腳並用,爬過無數的巨型岩石,終於來到熔岩湖邊。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我們抵達了位於100米深的一處小平臺

在距離熔岩十多米處就已經非常熱了,在這裡,人的體表感知溫度大概有70多度,沒有隔熱服的保護,堅持不到10秒鐘就得轉個身。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抵達火山口底部,在熔岩的炙烤下,我不得不退避三舍。

我感覺自己的臉貼著巨大的烤肉爐子,

一面熟了就得趕緊翻面烤——

不然立刻就得糊了。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熔岩湖邊緣的結構並不穩定,經常發生坍塌,外形也在經常變化。

完成了探險與拍攝工作,已是夜幕降臨之時,我和喬治開始返程。一片一片的紅光裹挾著熱浪不斷地從我們後背襲來。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我的搭檔探險家喬治,在接近底部的400米深度,出神望著熔岩湖。

而在到達火山口邊緣的時候,

有一群當地特有的飛蛾飛過,

它們飛向紅光閃耀的火山口中,

絲毫不畏懼葬身火海。

站在“地獄”邊緣的第一個中國人

此時我好像明白了,

人太渺小,

與火山或其他自然偉力相比,

我們與蛾子,

沒什麼區別。

但“飛蛾撲火”可能正是探險的意義所在,我想那些歷史上的航海家,探險家,宇航員,也知道前方未知、充滿危險,甚至隨時有可能失去生命,但依舊奮不顧身投身其中,這就是探險的精神所在吧。也正有了這種精神,人類才能不斷的發現世界,發現自我,才有了人類今天的文明,並不斷進步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