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常見28脈象:

脈象,是指脈搏的快慢、強弱、深淺的情況;脈象要素指脈象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位、數、形、勢等四個方面;一般分為

浮、沉、遲、數四大類。

晉·王叔和 《脈經》細分為二十四脈, 明·李時珍 《瀕湖脈學》增為二十七脈, 明·李中梓 《診家正眼》增為二十八脈,古往今來,不同醫家關於脈象的分類雖有差異,但是大體一致,現代中醫認為,常見脈象28種。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常見脈象寸關尺分區

7字口訣,28脈分脈歌訣

  • 浮脈類:
  1. 浮脈舉之有餘來,風寒表證外感得。
  2. 洪脈來勢如洪水,熱盛陽亢火炎開。
  3. 濡脈浮小細而軟,主溼主虛有關連。
  4. 散脈浮散無根來,元氣將脫臟腑弱。
  5. 芤脈中空是蔥葉,大病津傷主失血。
  6. 革脈浮而搏指取,精氣血虛氣血弱。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浮脈總綱,白話文一覽表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浮脈:舉之有餘,按之不足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洪脈:脈體闊大,充實有力,來盛去衰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濡脈:浮細無力而軟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散脈:浮取散漫而無根,伴至數或脈力不均


  • 沉脈類:
  1. 沉脈輕取不可得,裡證鬱證水證來。
  2. 伏脈推筋著骨得,邪閉厥證疼細弱。
  3. 牢脈沉實弦長大,陰寒內實疝瘕寒。
  4. 無力細弱是弱脈,氣血不足當安排。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沉脈總綱,白話文一覽表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沉脈:輕取不得,重按始得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伏脈:重按推至筋骨始得


  • 遲脈類:
  1. 遲脈一息四至來,寒氣阻結脈道塞。
  2. 緩脈急緩四至來,脾虛溼盛來安排。
  3. 結脈緩時一至來,止有定數不規則。陰勝氣結病在裡,溫陽散結中焦開。
  4. 澀脈往來又艱塞,循行不暢刮竹排,精傷血少氣血滯,調和氣血定治則。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遲脈總綱:白話文一覽表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遲脈、緩脈:一息不足四至或四至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澀脈:往來艱澀,遲滯不暢


  • 數脈類:
  1. 數脈五至七不上,或熱元勝或裡虛。
  2. 促脈來時急促來,止無定數陽髒敗。
  3. 疾脈來時七八至,陽急陰竭元氣衰。
  4. 動脈如豆偏滑數,主痛主驚要分開。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數脈總綱,白話文一覽表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促脈:數而一止,止無定數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動脈:脈短如豆,滑數有力


  • 虛脈類:
  1. 虛脈手按無力得,虛證多為氣血衰。
  2. 細脈脈來如線來,應指明顯容易得,諸虛勞損也主溼,細數必是陰虛脈。
  3. 微脈脈來細極軟,似有似無不明顯,陰陽氣血諸是虛,多為陽虛病危險。
  4. 動而中止是代脈,止有定數良久來,臟腑虛弱風痛證,七情驚恐跌撲摔。
  5. 短脈首尾俱短來,不及本位是脈則。有力氣鬱無力虛,培補氣血來安排。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虛脈總綱,白話文一覽表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虛脈:半按無力,應指鬆軟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細脈:脈細如線,應指明顯


  • 實脈類:
    1. 實脈舉按有力來,實證熱結氣不衰 。
    2. 滑脈往來圓滑利,痰食實熱中焦克。
    3. 弦脈端直如琴絃,主痛主肝主痰飲。
    4. 緊脈繃急緊長開,狀如解索不規則,寒痰宿食中焦病,散寒止痛把食排。
    5. 長脈端長超本位,陽氣有餘熱證來。此為二十八脈形,寫出詩編記心懷。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實脈總綱,白話文一覽表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實脈:舉按充實而有力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滑脈:往來流利,如盤走珠

    綜上,中醫號脈,不止脈搏及血壓,每一時間段,每一個個體,脈象都不會相同,脈診作為中醫最具特色的診療方法,雖然神奇,也只是中醫診斷的一個部分而已。

    臨床上,象多兼見,脈診時單一脈象較少見,當脈象與證候不相符合時,可考慮“舍脈從證”或“舍證從脈”,診斷不能單靠切脈,而須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不能機械地、一成不變地對待兩手寸、關、尺分主臟腑的規定,而應全面地從脈象主病及個體症狀出發,以偏概全,誇大其詞都是不可取的。

    真正的中醫大家,必定是辯證的,整體地看待人體,陰陽並非固定,陰陽之中又分陰陽,醫聖張仲景常說,“勤求古訓,博採眾方”。

    手把手教你把脈:7字歌訣+白話文解釋!(中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