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白酒企業200強

2019中國白酒企業200強

2019中國白酒企業200強


做酒的企業,應該是最偉大的

酒,作為中國文化的特殊符號,承載著無數國人的情感與記憶。無論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豪情萬丈,還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的淡淡兒女情愁,亦或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的悠然自得,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傾注其中,吟誦出生命的千姿百態。而白酒,作為中國酒類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

因此,尤其是頭部的酒業企業家們,最應該研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研究精神層面的東西,探索世界一流的企業文化。

進而,樹立更高端的戰略,勾畫更創新的模式,搭建更強有力的團隊,策劃更具影響力的市場活動行為,創造更具人文主義的產品,雲行雨施,改變世界。

傳承千年的文化

中國白酒與白蘭地、伏特加、威士忌、金酒、朗姆酒並稱為世界六大蒸餾酒,歷史悠遠。據《本草綱目》中所記:“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

中國燒酒之法創始於元代,其釀造工藝與現代白酒十分相似,可以看做現代白酒的原型,這比西方的威士忌、伏特加還要早上數百年。

白駒過隙,滄海桑田。20世紀初,中國處於封建王朝覆滅、軍閥混戰、外國入侵的混亂局面。戰火瀰漫、災害連連,在這片飽受苦難的大地上,連生存都無法保證,白酒更是一種奢侈的存在。據考證,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我國的白酒年產量僅為10.8萬噸。而現在即使是“一瓶難求”的茅臺,年產量都有3萬噸。

新中國成立後,社會進入穩定,生產力逐步提升,白酒也進入了恢復期。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我國通過液態法或固液法釀酒,提高了酒的產量。到了1978年,年產量達到143.74萬噸,30年間增長了14倍。從1952 年開始,全國連續舉辦了五屆評酒會,評出了我們熟知的茅臺、汾酒、西鳳、五糧液、古井貢酒、瀘州老窖等名酒,這些品牌直到現在依然是白酒行業的頂樑柱。

如果把這30年看作恢復期,那麼真正讓中國白酒煥然一新的,是改革開放帶來的飛速發展。僅1985年,中國生產白酒的企業就達到了990家,產量提升到337.97萬噸,1989年更是達到了448.51萬噸。也正是這一時期,品牌之間的價格出現了明顯的差距。1992年之後,隨著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全國各地相繼湧現出一批優秀的企業,白酒開始進入了百花齊放的時代。

日長則昃,月滿盈虧

21世紀的頭十年,是中國白酒的黃金十年,伴隨著國內生產總值多年10位數的連續增長,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等品牌的銷量陸續超過百億。2011年,全國白酒產量累計1025.6 萬噸,白酒企業1233 家,行業總資產達到3095 億元。

然而過快的增長,也讓中國的白酒企業漸漸喪失了理性,開始盲目擴張,價格也開始虛浮。2012年,受限於反腐倡廉、經濟放緩、競爭激烈、產能過剩等影響,中國白酒市場迎來了新世紀以來最大的危機。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高端白酒甚至一度出現量價齊跌、庫存積壓的倒掛現象。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等多家企業制定的擴產計劃,也被迫緩建、叫停。受高端白酒下行影響,二三線白酒也受到市場擠壓。根據各大酒廠公開財務顯示,2014年滬深兩市15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就有7家白酒企業出現負增長。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如今,在經歷了盲目擴張而帶來的數年反噬後,中國的白酒企業逐漸迴歸了理性。2019年上半年,中國白酒銷量雖然同比減少了20.7%,但產銷率卻達到了101.1%。整個中國白酒市場又出現回暖現象。

中國特色的白酒,用什麼來激勵市場

想要充分了解中國白酒,應該先要知道中國酒類市場的特色。地域廣闊是中國市場的最大特點,中國有句老話叫“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白酒行業更是如此。北京人喜歡喝二鍋頭,山西人喜歡喝汾酒,湖南人喜歡喝瀏陽河,而浙江人和青海人更是不怎麼喜歡喝白酒,只喜歡當地的黃酒和青稞酒。如此大的差異導致了一個品牌能夠做到被全國人民所接受,其實是非常困難的。與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這種全國名牌相比,更多的還是活躍在全國各地的區域性品牌。也正是如此,各異的口味與巨大的人口數量差異也為許多中小型酒廠提供了足夠的生存空間。

但根據近幾年數據顯示,當前的中國白酒市場也呈現出愈來愈強的馬太效應。2018年,四川省白酒產量358.28萬千升,全國佔比高達41.13%,五糧液、瀘州老窖、捨得、水井坊、劍南春、郎酒等知名品牌均出自該省,遙遙領先江蘇、湖北、北京等第二梯隊,並且這一趨勢還在愈演愈烈。

而具體到企業,貴州茅臺在眾多酒廠中可謂一騎絕塵。2018年,貴州茅臺憑藉736.4億元和378.3億元的現實營收與淨利潤,繼續穩居行業第一。但茅臺可以成為一種引導社會文明進步的精神嗎?

2018年,中國規模以上的白酒企業為1455家。

綜述來看,四川和貴州兩地,在白酒產量、企業數量、企業規模等綜合實力上領先全國,雲貴之於中國白酒,就像波爾多與勃艮第之於世界紅酒。

然而,知名度和美譽度不同,從哲學上看知名度是一個局部,是膚淺的,而美譽度才是一種整體,才是偉大的。

為什麼會出現走不出去的“名酒”

2018年,白酒在中國年銷售額達到了可觀的230億美元,產量佔全球烈性酒產量的比例近40%,但在國際市場份額卻不足8%,中國白酒的知名度和認可度都遠不及其他品類蒸餾酒。

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上,中國白酒企業也曾費盡心思。例如花重金在時代廣場大屏幕展示品牌,贊助各大知名體育賽事。但效果都不盡令人滿意。這其中涉及產品標準、文化差異、消費習慣差異、商業模式、關稅政策、貿易壁壘等諸多問題,但這些都是白酒國際化進程中需要面對的很“膚淺”的重重關卡。

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自覺。自覺的前提是全民族內在素質在整體上的不斷提升。酒業,酒業從業人員,理應當仁不讓。

近年來,針對這一現狀,中國白酒也進行了不少變通。例如將白酒做成更加符合西方口味的中式調製酒,在不斷推進綿柔的口感,藉助中國美食、中國藝術向國外推廣普及白酒文化,多渠道傳播中國傳統白酒釀造技藝和獨特之處,加深世界對中國白酒的認同感。近年來,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以酒為媒,可將中國文化帶向全世界。

白酒走出去,只能是文化先行。

文化的前提,是文明。

朝陽產業與夕陽產業的關係

中國白酒的消費人群,主要以中年男士為主,隨著社會的更新換代,時而就盛極一時的白酒會成為夕陽行業還是朝陽產業?

面對這一問題,正反兩方都有各自的看法。反對的一方認為,現代的很多年輕人都不喝酒或者只接受一些啤酒、調製酒,加之中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中國的白酒行業即將面臨一個由盛轉衰大的節點。

而反對的一方也有一套自己的理由。現在很大一部分喝白酒的人,也不是打年輕時就開始接觸白酒的。那為什麼到了一定歲數就喜歡白酒了呢?白酒自然有其獨有的魅力。中國傳統文化講究“禮儀”,所謂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禮。文化的魅力就在於它能夠感染人、引導人,酒文化亦如此。

有人說白酒是男人的成人禮,不無道理。

任何一個行業,其中有格局高的人,它就是朝陽產業,如無,則可能變為夕陽產業。

為什麼“新瓶裝舊酒”,可能會別有一番滋味

雖然白酒的主要消費群體依然以中年人士為主,但近年來,一些小酒卻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目光。

江小白,這樣一瓶僅售20元的小酒,卻在去年賣了20億元。在白酒行業黃金十年結束的2012年,初出茅廬的江小白卻選擇了一條主打年輕化的路線。

“成長就是將哭聲調成靜音,約酒就是將情緒調成振動”“你內心的豐富,才能擺脫生活的重複”“總覺得沒喝夠,其實是沒聊透”。江小白的文案總是能夠深入現代年輕人的內心。

然而江小白的年輕化策略不僅如此。塗鴉、動畫、跨界,憑藉精準的營銷,江小白的階段性小成功讓看似傳統的白酒再度煥發新春,市場上也湧現出一批主打年輕化的新興品牌。而許多傳統酒廠也受到啟發,紛紛推出中低度小酒。

但精神內涵這種東西,取決於企業家在一生感悟道理過程中的階段性水平。沒有一定水平,任何努力都是徒勞的。

開拓年輕人中間的白酒增量市場、謀求增長,貌似正逐漸成為白酒行業規模企業的一個默契共識,這也無可厚非。

畢竟,在具備一定認知的前提下,擁抱年輕人才會擁有未來。

想不通,道不明,不如一醉方休

從新中國的百廢待興到改革開放的百花齊放,從21世紀的黃金十年到當代的年輕化轉型,回顧中國白酒發展數十年,有進步與探索,也有徘徊與反思。從艱難生存到隨意暢飲,傳承千年的中國白酒,記錄著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酒中有喜怒哀樂,酒中有人情世故,酒中有萬般情調,酒中有朗朗乾坤。你看或者不看,它都在那裡,任由世人來品嚐箇中百味。

舉杯大笑出門去,何須身後千載名?放眼全球,這似乎都是我們中國人獨一無二的一種前行的力量,這是親情的力量,感情的力量,藝術的力量。

無論工作、生活諸方面有多少艱難,以及困苦,人民有動力,中國的GDP超過美國,自然將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