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的溝溝岔岔鎖著我們最美的鄉愁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文件中首次將“鄉愁”提到國家層面,原話是:“要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南召的溝溝岔岔鎖著我們最美的鄉愁

越來越多的農村人拋棄了農村老家,進城生活,在祖國廣袤的原野,在靈山秀水之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空心村、無人村。當然,也有許多老人不願離開故土,守著舊巢,佝僂著脊樑,用蒼老的雙肩挑著人生的夕陽。

南召的溝溝岔岔鎖著我們最美的鄉愁

南召的溝溝岔岔鎖著我們最美的鄉愁

南召的溝溝岔岔鎖著我們最美的鄉愁

小時候,鄉愁只在書中見到,是一些文人寫作的材料。而如今,鄉愁卻深植人心,婦孺皆知。有生以來,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人們深切地關注、談論鄉愁。也許是城市的鋼筋水泥叢林隔斷了鄰情,淡漠了親情,疏遠了人情。人需要一片寄情的山水,在閒暇的時光中,故鄉隱約的召喚牽動靈魂,化作鄉愁入夢。

南召的溝溝岔岔鎖著我們最美的鄉愁

南召的溝溝岔岔鎖著我們最美的鄉愁

“小棉襖”十歲,上五年級,一日問我:“爸,什麼是鄉愁?愁是一種痛苦,為什麼人們談起來卻是一種美好的牽掛呢?”

我不禁為之語塞。是啊,“愁”字總伴著“苦”。“愁”是不順心、辦不了、過不去;是煩惱、失望、悲涼;是涼了的情,揪住的心;是漆黑的夜,荒蕪的路。而,唯獨鄉愁,猶如夕陽晚照,在淡淡的傷感中鋪出一天溫暖的亮色。人間最美是鄉愁啊!

南召的溝溝岔岔鎖著我們最美的鄉愁

我不知如何回答孩子。在我們大人心裡,對鄉愁的理解有著不同含義: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苦澀一笑;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柔腸百轉;是“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的鄉音摧魂;是“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物是人非;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萬斛思念;是“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的魚書寄遠;是“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的老淚滂沱;是“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的肝腸寸斷;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是“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白日幻夢;是孩提時打的地牛,推的鐵環;是一起上學放學的打鬧;是飯場裡大人們前三皇后五帝的瞎聊神侃……

南召的溝溝岔岔鎖著我們最美的鄉愁

南召的溝溝岔岔鎖著我們最美的鄉愁

南召的溝溝岔岔鎖著我們最美的鄉愁

我只能回答孩子,鄉愁是一種有針對性的對故鄉的思念。與思念相比,鄉愁顯得廣闊而又模糊,抽象而又具體,就像月籠霧江,空闊蒼蒼,久佇江邊,一任寒露溼衣,卻無法滿足對鄉愁的釋放。等你長大了,自然就明白了。

孩子似懂非懂的點點頭。目光顯得更加迷茫。

南召的溝溝岔岔鎖著我們最美的鄉愁

是啊,真的無法對鄉愁下一個確切的定義。羈旅他鄉的人,總是被鄉愁包裹著, 伴隨著一絲柔美的落寞;人都是戀家的,老家是生命的老根。只要離開家鄉,就要與鄉愁相伴,鄉愁是離家出走必然產生的情感,家有多遠,鄉愁就有多濃。鄉愁是永恆的。一旦遠離家鄉,鄉愁也就來了,而即使已經在城市住了幾十年的人,鄉愁仍然揮之不去。最近幾年,鄉味和野菜卻成了大眾喜愛的味道,鄉遊成了有情的旅遊,鄉愁氣氛越來越濃。鄉愁正在成為一種大眾的世紀情緒。

南召的溝溝岔岔鎖著我們最美的鄉愁

鄉愁產生於距離,距離擴大了想象空間與神秘美感,但鄉愁的實質卻來自鄉村與心靈的契合。近水遠山,雲霞星空,竹籬茅舍,雞鳴狗吠,小橋菜畦,老樹池塘,自小從鄉村長大的孩子,故土裡有一個完整的自己;低矮的圍牆圍不住鄰居的往來,紅白喜事就是全村的悲喜,村莊連著田地,田地連著山野,山野連著雲天,那是能時刻感覺到的雲水家園,也只有這樣的家園才叫家園……

所以,對鄉愁有過切身體會的人一定知道——世間最美是鄉愁。

南召的溝溝岔岔鎖著我們最美的鄉愁

南召的溝溝岔岔鎖著我們最美的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