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別再“以暴制暴”

都說孩子不能不管教,可實際上“管教”的方法要是不對,孩子就會

“越管越叛逆”

讓孩子關電視,孩子裝沒聽見

讓孩子去刷牙,孩子就“談條件”

讓孩子去睡覺,孩子說“等會!”

……

總之,每天跟孩子之間都要來上幾場“惡戰”,家長越發覺得孩子難管。其實,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共會經歷3次“叛逆期”,在寶寶2歲的時候就會進入一次“寶寶叛逆期”,這時候“以暴制暴”、“吼叫”等方法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別再“以暴制暴”


孩子會有3次叛逆期

2~3歲:寶寶叛逆期

當寶寶出現“自我意識”的同時,孩子會格外需要被尊重,他會覺得我和大人是一樣的,所以我也要被認同、被尊重。

但是寶寶這時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都不足,而且也不太會控制情緒,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鑽牛角尖”。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別再“以暴制暴”


而且寶寶出現“無權意識”之後,還會將“我的!”、“不行!”、“不給!”等詞變成“口頭禪”,很容易和家長起衝突,一些家長會覺得孩子“突然”就不乖了。

6~8歲:兒童叛逆期

6~8歲的孩子,進入了小學有了更多見識,學到了很多新知識,孩子的思維也逐漸豐富起來,很多事情發生時孩子不再依賴父母而是有了自己的見解。尤其是不想再事事都聽父母的安排了。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別再“以暴制暴”


不過,這時候孩子的情緒還沒有穩定下來,所以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這個時候的孩子特別喜歡和家長“唱反調”,經常用“哼!”來回應父母的安排。

12~18歲:青春叛逆期

青春期是著名的叛逆期,這時的孩子身體和心理都在發生快速的變化,孩子們眼看著就要成年所以更加嚮往自由、希望不受父母的“控制”,渴望在父母面前有平等的地位。而這些需求被忽略、被打破時孩子就會用叛逆來反抗。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別再“以暴制暴”


面對孩子的叛逆期,家長不妨試試利用“魚缸法則”,不打不罵管教孩子。

魚缸法則

有個公司的門口有一個裝著十幾條熱帶魚的魚缸,每條魚大約3寸長,在2年內這些魚的大小沒有任何變化。

直到某一天魚缸被打破了,因為一時找不到魚缸,所以人們將熱帶魚放到院子的噴泉中。

過了2個月,人們發現這些魚從3寸長到了一尺。

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稱為“魚缸法則”,在育兒過程中也是一樣的,孩子在大的環境下就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別再“以暴制暴”


家長如何打破“魚缸”?

1、給孩子留出適當的權力

權力和義務是相互對應的,如果孩子在家中沒有任何權力,那他就學不會如何承擔義務。在孩子2、3歲的時候,家長就可以給孩子留出適當的權力,比如“選擇權”。

選擇週末去哪玩?選擇中午吃什麼?選擇早上穿什麼?有了這種權力,孩子會覺得自己被尊重、被認同,將來也會更有主見,和家長的衝突也會減少。

2、鍛鍊孩子獨立能力

給出權力後,就要讓孩子承擔起家中的一些義務,比如整理玩具、整理書桌、擺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家務

,讓孩子體會家長並不容易,培養他的責任感。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別再“以暴制暴”


3、尊重孩子的興趣

孩子在6歲之前,會對玩具、遊戲、運動、畫畫、音樂、閱讀產生巨大的興趣,甚至追著家長講故事,四處“畫畫”,這時我們要尊重孩子的興趣,避免孩子沉迷手機、動畫片等情況。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別再“以暴制暴”


在寶寶處於第一個叛逆期時,家長可以通過繪本、故事將一些道理用更有趣、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講給孩子聽。小筆記推薦一套《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這套書適合2~5歲寶寶,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好性格,做好情緒早教。

另一套《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適合3~6歲寶寶,通過經典的童話故事培養孩子勇敢、責任感、分享、誠實等十大品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