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處於敏感期,再生氣也不要“以暴制暴”,這幾個字更適用

本文為木蓮媽媽原創作品,圖片為木蓮媽媽原創插畫,歡迎個人評論分享收藏。

家有熊孩子的父母都像一枚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被孩子氣到“原地爆炸”。在失去耐心時,以暴制暴的手段往往是最簡單有效的解決方式。

心理學家及兒童教育專家都曾針對教育問題明確指出:針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家長應運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充分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及特徵,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培養孩子。

孩子處於敏感期,再生氣也不要“以暴制暴”,這幾個字更適用

如果家長缺乏耐心,有點錯誤就對孩子打罵只能讓孩子害怕卻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有時會讓孩子和家長有疏離感,從而更加不聽話。

良好的教育方式應該基於充分尊重並瞭解孩子的發展規律、基於對孩子包容和尊重的基礎之上。

若採用簡單粗暴的方法,雖然表面上讓孩子老實聽話,卻在孩子的內心深處埋下了一個種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這顆種子會生根發芽,變成一棵大樹,而結出的果實往往都是“自卑”、“懦弱”、“膽小”等。

特別是對於這幾個敏感時期的孩子,教育要“因時制宜”,再生氣也不可以“以暴制暴”,這幾個字--尊重理解,更適用。

這三個比較重要的年齡段分別是那些呢?

一、三歲以內的孩子打不得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世界完全處於懵懂狀態。在他的世界裡只有父母和家人,此時外界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新鮮的,他的探索慾望非常強,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

因此,這個時期的孩子很容易“犯錯誤”,他們要摸索出自己與這個世界友好相處的方式,他們要試著瞭解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而試探的過程就是犯錯的過程,家長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

孩子處於敏感期,再生氣也不要“以暴制暴”,這幾個字更適用

3歲以前的孩子是心智發展的重要時期,如果這個時候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不僅不會達到預期目的,還會令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舉止產生疑惑,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羞愧的,應當受到指責的。慢慢孩子就會形成膽小怯懦的性格,對今後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如何應對?

首先,家長可以對孩子的無理取鬧採取冷處理的方式。家長不去理會孩子的哭鬧行為,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生一種心理暗示:我哭鬧是不會得到父母的關注的,哭鬧並不能解決問題,也不能滿足我的需要。

這樣也會引發孩子的思考,如何才能用其他的方式獲得關注,滿足需求。這樣良性的循環不僅會讓孩子養成愛思考的習慣,更能逐漸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家長也不必強迫自己耐心對待孩子的哭鬧,冷處理就好。

二、6歲以後的孩子打不得

孩子在6歲以後,對生存的需求降低了,對自尊的需求增強了。他們已經清楚的明白,自己如何能夠很好的生存在這個世界上,衣食住行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會產生威脅,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他們也能夠有意識的照顧好自己。

因此,在生存需求降低以後,更高層次的需求就展現出來了。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非打即罵,會嚴重的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若孩子的自尊需求在父母身邊無法得到滿足,他們就會轉而用別的方式發洩不滿。父母與孩子的教育就變成了一場博弈,相信這是很多父母都不願意看到的結局。

被傷害了自尊,孩子的內心就會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從而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不僅會對孩子自身的心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更會影響到孩子的日常交際,與人交流的過程中無法很好的展示自己,變得內向甚至自閉。

孩子處於敏感期,再生氣也不要“以暴制暴”,這幾個字更適用

如何應對?

孩子已經6歲了,到了上學的年紀,很多道理都聽得懂了。在孩子犯錯時,家長首先要耐心詢問了解情況,給孩子一個機會解釋他自己的想法。

這時孩子已經逐漸成為有主見的獨立的個體,想問題辦事情也會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就會發現,孩子的所作所為是有據可循的。

說不定你會了解到孩子的另外一面,越多的瞭解自己的孩子,以後的教育之路就越平坦。

如果孩子無法自圓其說,的確犯了錯誤,家長也不可以進行人身攻擊,不分青紅皂白的去數落孩子的不是,而是要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裡,如何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錯誤,這才是有效的教育,而不是單純的發洩情緒。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他的行為是錯誤的,而不是人品或者人格有問題。這是本質的區別,家長一定要認真對待,斟酌自己的言行。

三、青春期的孩子打不得

青春期的孩子有多叛逆、多難管教不必多說,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也並不是不講道理,無法溝通的。家長首先不要給孩子打標籤,要以平常心面對。因為你越是覺得他特殊,他就越有底氣與你對抗。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個性十足,像仙人掌一樣把自己包裹起來,他們敏感倔強,父母越是想靠近他們,他們越抗拒。從兒時便形成的性格,這個時候將展現的淋漓盡致,也是父母檢驗自己教育方式的一個反光板。

如果父母從小對孩子充滿耐心,不吼不叫,那麼這個時期的孩子多半也不會過分叛逆,而是願意與父母溝通交流,把內心的困惑說給父母聽。

在孩子的心中,父母不僅僅是父母,更是可依靠、可信賴的朋友,如果從小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過於壓制,沒有充分的給予尊重理解,那青春期的教育的確要費些心思了。

如何應對?

孩子即將邁入成人世界,家長此時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朋友的心態與孩子交流。不要擺出父母的權威,而是放下身段和孩子溝通。在孩子犯錯時,不要急於指責,而應該多一些體諒和包容,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孩子處於敏感期,再生氣也不要“以暴制暴”,這幾個字更適用

想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最好的方式就是平等、尊重、理解。父母切忌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對立面,針尖對麥芒,問題便無法解決,溝通也必將以失敗而告終。父母要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個陣營,我們是夥伴、是朋友、是戰友,以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才能有效的保證溝通的順暢。

看過了不同時期孩子的發展特點,家長就應當對號入座,針對自己孩子的年齡段實行相對應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勢必不可一味的縱容他、溺愛他,但同樣也不可以過分懲罰孩子。

教育的方式要因時制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再加上不同年齡段的發展規律,家長要充分了解孩子,充分認識其規律特徵,只有這樣,才能將教育最優化。

為人父母,自然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培養和教育,讓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和健全的人格。

培養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短跑,不需要爆發力,而是一場盛大的馬拉松,它需要你有足夠的經驗、足夠的耐心和足夠的精力。

為人父母的確不易,可一個優秀的孩子能反饋給我們,回饋給社會的一定會更多,這就是為人父母的驕傲之處,也是為人父母的偉大之處。

與孩子共同成長,教育孩子的同時完善自己,成就更好的彼此。

我是木蓮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兼插畫師,也是4歲孩子的媽媽。如果您在育兒路上,有關於孩子心理、飲食以及日常護理等方面的問題和困擾,可以來找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