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失控,家長該“以暴制暴”or“以德治娃”標準答案來了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遇到過孩子情緒失控的場景,當孩子遇到想要卻得不到的玩具或零食時,經常會採取撒潑式的情緒干擾來“要挾”父母,在各大商場這種場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面對孩子的情緒失控,不同父母有不同的處置手段,有的媽媽會採用以暴制暴的方式,直接給娃好看,讓其知曉“顏色”。也有的媽媽會耐心解釋,試圖用自己的口才和真誠“打動”孩子……

若是呢,會選擇哪種方式來應對這種隨時可能出現的“情緒失控”呢?

面對孩子的失控,家長該“以暴制暴”or“以德治娃”標準答案來了

面對孩子情緒崩潰,常見的處置方式都“錯”了

一:壓抑型父母,易摧毀孩子心理防線

“以暴制暴”是典型的“壓抑型父母”的行為,所謂壓抑型父母,就是對孩子的消極情緒進行批評,認為消極情緒是孩子性格不好,所以就以更加激烈的方式對待孩子,採取“以暴制暴”的方式。

這樣的方式顯然會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從而讓孩子害怕,不相信自己,懷疑自己的情緒,長久以來面對問題,孩子便不知道如何應對,完全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更關鍵的是,孩子天性情緒敏感,面對父母突如其來的吼叫,會很容易使得心理防線崩潰,給心理健康帶來隱患。

二:放任型父母,易助長孩子嬌慣心態

“以德治娃”的父母,往往難以用理論說服孩子,被迫做出退讓,這一種方式乍一看是有效的處理方法,但實際埋下了禍根。

這種“放任型父母”,他們接受孩子的情緒,不管孩子表達何種情緒,放任型父母都會表示無條件贊同。他們理解縱容孩子,比較少提出要求,允許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衝動,不會密切控制孩子的行動,很少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強硬的控制。

但同樣,這種處置方式會讓孩子學會“鑽空子”,易助長他們的“要挾”心理,經常故技重施,讓父母舉足無措。

面對孩子的失控,家長該“以暴制暴”or“以德治娃”標準答案來了

三:忽視型父母的冷處理,同樣存在弊端

除了上述兩種處置方式,還有種家長喜歡採取忽視型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的情緒失控,那就是我們常說的“冷處理”。

這類父母過度關注自己的事情而對孩子投入極少的時間和精力,對孩子的需求不予理睬或者不敏感。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或者孩子情緒崩潰時,他們會轉移孩子的視線,關閉孩子的情緒通道,認為孩子的情緒是不理智的,因此沒必要回應,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就不鬧了。

可殊不知這種方式,長此以往的使用,可能導致親子關係變淡,孩子滋生負面情緒,甚至對父母產生仇視,埋怨父母“生而不養”……

情緒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產物,即使遠盾紅塵也會多多少少有情緒,那面對孩子孩子的情緒失控身為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情緒失控的原因是缺乏管理,最好的方式是“塑造管理”

1、用擁抱來代替講道理

孩子是我們身上掉下的肉,我們有時很難理性地去面對他。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捨不得而妥協,但當一味妥協之後就會變得煩躁,所以可能又會轉向暴力,或者我們希望和他講道理,讓他變成通情達理的人。

其實最好的方法,在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不要講道理,而是用擁抱代替。可能剛開始的時候他會反抗,但不一會兒就會平靜下來,體會到爸媽的愛。

擁抱是世界上最溫暖的行為,它可以化解一切衝突。孩子哭鬧的時候抱住他,當孩子平靜下來,他體會到的就不只是這件事情本身,而是可以感受到和父母之間更深的聯繫,在這種時候再講道理那就會更好接受。

面對孩子的失控,家長該“以暴制暴”or“以德治娃”標準答案來了

2、代入孩子感受優於帶入自己感受

很多時候,我們會下意識先想到自己,對於孩子也是。但在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如果家長能夠首先想到孩子,下意識代入孩子的情緒,事情可能就會更好解決。當代入孩子的情緒時,情緒就會被重新定義,此時可能就不是他怎麼這麼不聽話,而變成了他是為什麼要哭鬧。

在孩子為了要買玩具和你哭鬧時,如果你能先問問自己:“如果我是那個孩子我會有什麼感受呢?”通過代入孩子的角色幫助我們思考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處境和感受。

3、藉助情緒疏導方法幫助平復心情

所謂情緒疏導法,包括冷靜遊戲和肌肉放鬆訓練法等方法。冷靜遊戲是通過遊戲來讓孩子平靜下來,肌肉放鬆訓練法是通過讓孩子肌肉放鬆來轉移情緒幫助孩子平復心。比如你可以引導孩子和你一起運動,一起有節奏地呼吸。

慢慢地一起同步節奏,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消極情緒會逐步消減,他緊繃的身體也會得到放鬆。

面對孩子的失控,家長該“以暴制暴”or“以德治娃”標準答案來了

4、引導孩子討論解決之道

孩子的情緒出現問題時,最難過的其實是自己。這時他們會感到深深的挫敗感,難以言明,無人可解。在他們心中,也是渴望可以緩解這種負面情緒的,

家長有必要和孩子一起討論解決方法。

找尋解決方法要學會避重就輕,可以從三個維度來嘗試解決:

1)引發問題的觸點

問題的觸點其實就是這個問題發生的時間以及發生的原因,父母重新演繹孩子哭鬧的原因,讓孩子更直接的看到自己的錯誤表現,從而意識到“情緒失控”的場景,給父母造成了阻礙。

2)啟發式的討論

啟發式的討論要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幫助孩子轉換看問題的視角。比如我們可以說:“你這次因為生氣就大哭,自己也很難過,可你有想過要玩具的理由嗎?”

傾聽孩子自己的想法,不干涉,不建議,不批評,當孩子自己想出更多解決方法之後,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3)積極的正向關注

要多關注孩子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哪怕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對於孩子也是很大進步,找出孩子每一次的進步點,進行基本的誇讚,儘可能降低孩子下次情緒失控的可能性,讓孩子逐步優化情緒。

面對孩子的失控,家長該“以暴制暴”or“以德治娃”標準答案來了

幫助孩子管理情緒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事情,即使我們都知道了這些方法,最重要的是用心,多多陪伴,相信在正確的方法和耐心的陪伴下,孩子會茁長成長。

寶媽們,你在面對孩子情緒失控時有哪些處置?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