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打人,家長別“以暴制暴”,這樣管更有效

文|淘媽

之前和一位媽媽聊天的時候,這位媽媽滿臉愁容,說她家兒子和別的小朋友玩不了多長時間就打人家。開始她幾乎是每天都會給對方的家長道歉,現在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她乾脆不讓孩子出去,每天都是自己在家玩。她說她不清楚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每次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還是不改,生怕以後出生社會走上歪路。其實很多孩子小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常常會打人。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不能“以暴制暴”,這樣管會更有效。

孩子為何會打人?

當孩子打了別人,家長不要盲目去說教、打罵,而是應該先清楚孩子為什麼會打人,然後才能採取有效的措施。

孩子愛打人,家長別“以暴制暴”,這樣管更有效

1.自我意識的發展

3歲前的孩子,在他們心智發展的過程中,出現打人的現象是再正常不過了。一般這個階段的孩子打人,並沒有我們大人所理解的“暴力”的成分。像1歲左右的孩子,看似是他們在打人,實際是通過這種肢體語言在探索和交流。而2-3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發。這個時期的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只要有不合他們心意的就會通過“打”這種方式來表達,而這其實只是一種本能反應。

2.語言表達不成熟

3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很多時候都不能清楚說出自己的具體需求、想法,然後在情急之下就會通過打人來表達。也有些孩子是為了能引起大人的注意,但是不知道要採用什麼有效的方法,最後選擇了打人。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看來,動手是解決問題最直接的方法。

孩子愛打人,家長別“以暴制暴”,這樣管更有效

3.環境的影響

孩子的很多言行都是模仿大人而來,如果孩子經常會打人,那可能就是從身邊的人模仿來的。像電視裡打鬥、暴力的行為,或者是家長之間經常打罵,這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那些在暴力中長大的孩子,往往也會變得很暴力。

總的來講,孩子打人,大多數情況都屬於是心智發展過程中的正常行為。但是打人終究不是一種禮貌、文明的行為,所以如果孩子有這種情況,家長還是要進行正確引導的。

孩子打人,家長該如何引導?

孩子愛打人,家長別“以暴制暴”,這樣管更有效

1.不盲目介入

很多情況下,小孩子之間鬧了彆扭,雙方的家長知道後不問青紅皂白就“開撕”。事實上,孩子之間會有點小摩擦,這是正常的。作為大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先觀察,搞清楚具體的情況,然後再決定是否需要家長的介入。很多時候,孩子之間打打鬧鬧,過一會兒就沒事了,或者他們會有自己的處理方式。

2.立好規矩

如果孩子出現了明顯的攻擊性的行為,那家長就不能當做是小打小鬧來處理了。其實孩子打人不可怕,怕的是大人的默許。如果孩子故意打人,家人卻坐視不管的話,孩子就會得到放任,以後這種行為會越來越嚴重。所以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家長要在第一時間表明自己的態度,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

孩子愛打人,家長別“以暴制暴”,這樣管更有效

3.幫助孩子認識情緒

發現孩子打人之後,家長先彆著急生氣,而是應該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媽媽可以問下孩子“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如果孩子的感受能得到家長的認同,那孩子也就更容易冷靜下來。待孩子情緒穩定之後,家長可以趁機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並且告訴孩子宣洩這種情緒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4.事後道歉

在孩子的情緒恢復之後,家長還是應該引導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最基本的是讓孩子去道歉,哪怕是自己的家人。有了這種儀式感之後,孩子既能得到他人的原諒,又能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懂得友好表達。

孩子愛打人,家長別“以暴制暴”,這樣管更有效

淘媽說:小孩子打人,確實不是多大的問題,但是家長也不能無視孩子的這種行為。只有學會正確引導孩子,才能讓孩子學會更好的和人相處,也不至於以後返更多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