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国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用户6140332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民国也存在网红大师。

所谓网红,就是通过专业人士进行包装,然后通过各种媒体造势,形成的所谓网络明星。

很多时候这个网络不但没有真才实学,甚至道德品质恶劣,是卑鄙小人。

民国时期,就有这样的事。

这个人,叫做罗振玉。

直到今天,罗振玉在百度词条为:是中国近代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

然而,溥仪却认为罗振玉是个骗子,网红。

1924年,罗振玉被溥仪召唤,经常去他身边做客。

溥仪本不认识罗振玉,请他主要是因为罗的名气比较大,是所谓考古方面人才,多面手。

同时,罗振玉还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亲家。

溥仪认为,罗振玉的真实才学和传说的名气完全不符合。他在《我的前半生》里面这么写:有人说,罗振玉人品固然不佳,才学还好。据我看,他的才学究竟有多少,也很值得怀疑。在伪满时有一次他拿来一批汉玉请我观赏。我对汉玉说不上有什么研究,只是因为十分爱好,收藏了不少,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当然,所谓汉玉,并不是非汉朝的不可,这只不过是对古玉的惯称。我看过罗振玉拿来的汉玉,不禁对他的“才学”暗吃一惊,因为全部都是假货。

另外,溥仪认为罗振玉的人品非常低劣,主要是两件事。其中之一,就是罗振玉成为网红的原因。

第一是罗振玉经商行骗:罗振玉在日本的那些年,靠日本书商关系结交了一批朝野名流,有许多日本人把他看成了中国古文物学术的权威,常拿字画请他鉴定。他便刻了一些“罗振玉鉴定”、“罗振玉审定”的图章,日本古玩商拿字画请他盖一次,付他三元日金,然后再拿去骗人。后来他竟发展到仿刻古人名章印在无名字画上,另加上“罗振玉鉴定”章,然后高价出卖。

第二是罗振玉还是了自己的亲家王国维:我后来才知道,罗振玉的学者名气,多少也和他们这种特殊瓜葛有关。王国维求学时代十分清苦,受过罗振玉的帮助,王国维后来在日本的几年研究生活,是靠着和罗振玉在一起过的。王国维为了报答他这份恩情,最初的几部著作,就以罗振玉的名字付梓问世。罗振玉后来在日本出版、轰动一时的《殷墟书契》,其实也是窃据了王国维甲骨文的研究成果。

我在特赦后,听到一个传说,因已无印象,故附记于此,聊备参考。据说绍英曾托王国维替我卖一点字画,罗振玉知道了,从王手里要了去,说是他可以办。罗振玉卖完字画,把所得的款项(一千多元)作为王国维归还他的债款,全部扣下。王国维向他索要,他反而算起旧账,王国维还要补给他不足之数。王国维气愤已极,对绍英的催促无法答复,因此跳水自尽。据说王遗书上“义无再辱”四字即指此而言。


看看,这种欺名盗世的人,历朝历代都有。

罗振玉可以说是最早的网红,利用自己得名气获得利益最大化。


萨沙


关于民国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从《伪廷幽影录》上看到一个有关汪伪政权后期的故事,感到很有意思。

到了抗战后期,汪伪政权的汉奸们已经非常清楚日军必败,末日即将来临,所以都在悄悄的寻找退路,私下里和国军以及新|四|军联系。

这个时候,伪军们的关卡基本上都成了摆设,新|四|军的探子光明正大、大摇大摆的通过这些关卡,为了防止伪军搜刮老百姓误伤新|四|军,这些探子甚至明确的告诉伪军“我们是新四军的”,伪军们听到后都客客气气的,然后装作没看到,赶快放行。

此时的日军也感到很无奈,败亡的气氛笼罩着每个人,但还是要维持现状,于是就打算树立亲日的典型来提振士气。

某地是一个亲善模范县,号称本地没有一个抗日分子,日军听说后非常感兴趣,就派了一个军官前去调研,打算搞出点经验然后进行推广学习。

这个军官到了县里后,当地的伪政府热情欢迎,待若上宾,好吃好喝好招待,意思很明白,你就马马虎虎的算了,在这里吃美了玩美了,回去写个好的汇报稿就算了。

没想到这个日本军官非常尽职尽责,酒足饭饱之后一定要去伪军的营区看一看,没有办法,当地的官员就陪着他一起去了。

到了营区后,这个日本军官就感到有点不对劲,这里的伪军和其他地方的伪军明显不一样,完全没有那种大祸临头的感觉,精神状态非常好,身上干干净净很利索,训练起来也是有模有样的,这些伪军见到日本军官的时候,眼光里满是不屑,宿舍的营房里也是非常整洁,就是没有亲日标语。

这个日本军官隐隐感到不对劲,到了晚上就把当地的官员找来谈话。

经过一番不断的查问,当地的官员终于说了实话,原来,白天看到的这些士兵根本就不是伪军,而是当地政府向抗日武装借来应付检查的,这就清楚了,长期以来,日军支付给伪政府的粮饷都被当地的头脑们和抗日武装们二一添作五给分了。

第二天,按照计划还要进山查看共荣成果,这个日本军官彻底害怕了,当地伪政府的官员一再保证“没事,都打过招呼了,绝对不会出事儿!”这个日本军官到底还是没胆子去,临走时撂下一句话。

”你们中国的事儿我真的搞不懂!“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看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以前想过,以前着火了是通过什么来通报的?靠喊吗?消防局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在老广州,火灾可是经常发生。据相关的数字,从1922年至1928年,广州共发生火灾447次。

当时广州的火警区域一共分为老城、新城、南关、西关南路、西关北路、东关、北郊、河南、芳村花地九个地段。老城一般是指现在的解放南路、解放中路、解放北路与越秀南路、越秀中路、越秀北路之间的地域;新城一般是指解放路与人民路之间的地域;南关一般是指大德路、大南路、文明路以南到珠江的地域;西关南路一般是指人民南路以西、长寿路以南的地区;西关北路:一般是指人民中路、人民北路以西,长寿路以北的地方;东关就是指现在大东门以东的地段;北郊一般是指越秀山以北的地域;河南就是现在的海珠部分,芳村花地主要是现在的芳村地段。

鸣钟为号 通报火警

从1928年的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火警是以鸣钟为号。不同的地区敲的响声是不同的,共分为九种:老城敲一下,新城敲两下,南关敲三下,东关敲四下,西关南路五下,西关北路六下,河南敲七下,北郊敲八下,花地芳村敲九下。并要求各声之间的声音要均匀。火熄灭了,也要通知。那就是缓敲十下,表明火已经灭了。

娱乐场所必须购置灭火筒

1929年11月,广州市“公安局消防总队”进行了一次全市消防大检查。第一项措施是“换置帆喉”,经过检查发现,很多“帆布喉”已经开始腐烂,故而要求所有更换所有腐烂的“帆布喉”;第二项措施就是“添置内街救火机”,因“内街及河南等处,大机不能赴救”,只能用小机器,但小机器又“不敷应用”,所以要向洋行订购,以增加内街的消防能力;第三是“强迫公众场所置灭火筒”,要求所有的戏院酒店以及其他娱乐场所,购置灭火筒;第四是将总队的警察分期调入各分点加强灭火实操训练。


大洋网


说到这个民国就不得不说下康有为。一个说他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主张男女平等,倡导一夫一妻制,可是他自己一生却是娶了6位老婆。另外一个就是他的死因,有人说是朝廷派人暗杀,有人说是食物中毒,当然最冷的说法是他做手术换猩猩睾丸产生严重的排异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