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不應該時常和老師交流溝通?

球球我酸了


我覺得,家長如果時常和老師交流溝通,這是不應該的。因為老師工作忙,家長工作也很忙,頻繁溝通對彼此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一點兒也不溝通,那也是不行的。下面分兩種情況來說一說。

第一種,需要及時溝通的。例如作業經常不完成,出現厭學情緒,成績下滑嚴重,有早戀現象等等,家長就要及時和老師交流溝通,瞭解孩子的具體情況,並共同制定相應的對策。我兒子上六年級的時候,一次月考過後,我發現他語文成績下滑嚴重,我立即向老師瞭解情況,老師告訴我,他過度沉迷打籃球,下課十分鐘也去打,而且是和幾個不愛學習的同學一起打,估計是這原因導致他的學習成績受到了影響。我瞭解之後及時對兒子進行教育,很快他的成績重新提升上來。

第二種,一個月左右溝通一次。就是沒發現孩子有什麼異常,成績也過得去,思想行為等也沒有什麼不良現象,這種情況下,家長可以選擇一個月左右和老師溝通一次,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如上課是否專心聽講,作業是否認真完成,有沒有什麼違紀現象等等,瞭解之後及時進行教育。

前段時間,有一位朋友向我講述了他的煩惱:他兒子讀初三,他希望兒子報考高中,將來有機會考上大學。但是兒子自己本身不想,他好不容易逼著他報考了,但是學校老師卻又打電話來勸他去讀職校,理由是他八升九的數學成績只有3分,根本沒希望。朋友說,聽到老師說自己的兒子八年級數學只考了3分那一刻,他真是驚呆了,知道自己兒子成績不太好,但也絕對沒想到會是3分這麼差。

我想,這就是因為家長沒有和老師溝通而造成的結果。如果及時瞭解情況,及時制定措施補救,相信不會是這個結果。

所以,家長和老師保持適當的交流溝通,有問題及時商量解決,還是有必要的。但需要注意溝通的時間和頻率。





哲媽說教育


對於現在的農村中小學來說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尷尬。無論是誰都知道家長和老師多溝通肯定是必要的,這不僅有利於老師瞭解學生的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更有利於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狀態。我在每一屆當班主任首先在報名時都要登記好家長的聯繫方式,農村的家長們很少會主動聯繫老師,一個學期開一次家長會能參加的父母們極少,大多是爺爺奶奶來,有的甚至是隻比孩子大幾歲的哥哥或姐姐來參加,我會經常打電話給家長,既然他們不來學校,也不主動打電話給我,那隻能我主動打電話給他們了,可能有的人認為老師主動打電話給家長一定是告狀了,其實我打電話給家長很少告狀,一般我會將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學習、衛生、參加活動等情況比較全面的講給家長聽,孩子的問題我會委婉的提出來然後和家長一起探討如何糾正孩子的偏差,多看到孩子的優點,有的家長一聽說孩子有什麼問題,就是把孩子一頓數落,這時候我還得先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讓家長心平氣和的與孩子溝通,主動與家長溝通多了,家長收到的不只是孩子的問題,也瞭解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慢慢地家長也會願意更多的主動的與老師溝通,有時候對於孩子的問題還得了解孩子的家庭狀況,有必要時要去家訪,與家長一起探討如何才能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這些都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只要是為了孩子們能更好的成長,我相信大多數老師也是無怨無悔的。


吊腳樓下的燈光


首先,您是有責任心的老師,毫無疑問。對能夠不斷能提出問題,以獲得更好教學效果的老師,我內心都很尊重,像對不斷提出問題的學生一樣。

儘可能、盡力的幫助、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是老師的本分,天職。所以還是要繼續督促,這種督促就是關注。而很多很多的學生,因此終生銘記在心的就是當年這樣的關注。

其次,同樣毫無疑問的是,對子女教育影響力最大的是家庭。家庭環境。坦率地說,我對今天所謂孩子成績差的家長們,是非常失望的。

他們或許真的很努力為生活在打拼,太累了顧不上孩子,然而更多的,是把一些不良的社會舉止、品性,映射投影在孩子身上。有些甚至連一個溫暖穩定的家,都沒法給孩子。何況優秀的品行傳承。

然而,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記住,孩子本性絕大多數是純良的,像一張白紙,需要通過我們精心設計的工作,幫助他們畫出美好的人生畫卷。這是優秀學校和優秀老師的意義所在,也是各種不同情況家庭的期望所在。

最後,通過督促,家訪,約談家長,持續關注,影響特殊情況下的學生,有時候,我們只能和很多努力的家長一樣,靜待花開。

以上感受,拋磚引玉,不妥之處請海涵。

並祝工作順利愉快!





默然前行2020


我認為家長應該經常與老師溝通交流,以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態。

第一,與老師溝通和交流,可以更多的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可能有的家長會說,我的孩子在家裡表現特別好,但是他不知道孩子在學校表現是否也那麼好,所以,要多與老師溝通交流,才能更多的瞭解自己的孩子。

我教過這樣一個男孩,長的非常可愛,可是從入學開始一直到畢業,他從來未與其他同學說過一句話,上課的時候老師如果提問他,他就怯生生的站起來,小聲的回答問題,回答完就坐下,甚至他的眼光都不敢正式老師。這樣的學生是不是有些問題呢?這個班的班主任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孩子的家長,可是孩子的家長卻不承認自己的孩子有問題,卻說孩子在家特別健談很正常,既然如此,班主任老師又能說什麼呢?後來這個男孩上了大學,依然不會與他人相處,這個時候家長才意識到孩子出了問題。其實孩子的問題,不是在大學才出的問題,而是在初中時就已經很明顯了。

每個孩子在父母的心中都是最好的,所以父母不願意承認自己孩子有問題,但是我們必須要走進現實生活中看看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的差異,要面對和接受這種差異,而不是迴避和掩蓋這種差異。這樣才是真正的接納自己的孩子。

第二,與老師溝通交流,才能夠了解孩子發生的變化。

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成長比較快,變化也比較大。這時的孩子成績起起伏伏,情緒波動較大,心裡比較敏感和脆弱,情感變化很大。只有多與老師溝通,才能瞭解孩子的變化,從而才能更好的去關心孩子,也才能與孩子建立起更親密的關係,才能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第三,與老師溝通交流,才能夠了解孩子的生活,才能夠更好的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

一般來說,家長與孩子之間這人存在著代溝的,很多孩子對家長的批評式教育是很反感的。要想與孩子順利的溝通,家長最好經常與老師溝通,這樣才能夠了解學校生活,瞭解孩子每一天的生活,才能夠更好的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也更容易被孩子接納。

第四,家長與老師溝通交流,才能知道孩子在學習方面有哪些優勢或有哪些不足,從而更好的幫助孩子查缺補漏,或者提高成績,這也是關心孩子啊!

我接觸過很多學生和家長,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漠不關心,或者有的家長只關心孩子的成績,不關心孩子在學習中的煩惱,也不理解孩子,特別是不明白孩子成績下降。只有家長多與老師溝通交流,才能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學習問題,才能知道到底是學習方法出了問題還是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

怎樣與老師溝通交流?

與老師溝通交流其實很簡單。例如,可以與班主任老師經常進行溝通交流,問問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學習習慣以及聽課的紀律,上課的紀律等等。同時也可以科任教師進行聯繫,例如,可以針對孩子的弱勢科目,經常與本學科的教師交流詢問孩子學習中問題,通過與老師經常溝通交流,老師就加深了對該同學的印象,同時由於父母對孩子的關心,而引起教師對這個學生的關注。

解答材料問題

題主在材料中提出的這個問題,孩子的父親對孩子根本不關心,他的媽媽看似對孩子很關心,事實上,由於缺乏與老師的溝通交流,她自以為孩子在他面前表現的非常好,卻不知道,孩子在學校裡是不交作業的。

孩子之所以是這樣,很有可能在家裡,他的媽媽是一個強勢的人,所以孩子迫於媽媽的強勢壓力,在家表現比較好,在學校就比較放鬆,甚至有放棄學習的狀態。

因此,這個孩子的家長必須與老師溝通,瞭解自己的孩子,多學習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夠更好的影響自己的孩子。

你覺得家長應該多與老師溝通嗎?把你的想法寫在下面吧!


中考政治劉老師


應該稱讚一聲,題主一定是位恪盡職守的老師,不是所有的老師都願意主動和家長溝通的,一是要佔用自己課餘時間,二是那些屢見不鮮的問題,翻來覆去對著不同的家長重複,不是有耐心的人真是不能忍受,三是碰見不配合的家長,不僅費力不討好,恐怕還要惹來無端是非,所以現在能主動跟家長溝通的老師都是值得敬佩的。

不過,除了個別家長對老師的話充耳不聞,大多數家長還是願意跟老師溝通的,但有時卻不知如何溝通,只能乾著急。



我認為孩子成績優秀,家長就不必過多和老師交流了,因為這種情況與老師交流,大多數不是探討孩子學習情況,多數是家長尋求心裡安慰,希望自己更多些寬心丸,說實話,老師時間也挺緊張,這種心神不定最好家長自行消化。

但是,對於孩子學習成績處於中等或是中下等的,家長必須要和老師保持良好互動,因為如果家長和老師配合好,這些孩子會有很大提升空間。



那這樣孩子的家長如何和老師溝通呢?首先,親其師,信其道。老師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一定會有這樣活那樣的缺點,但家長一定注意不能將老師的缺點擴大,而且還要盡力去尋找老師的優點,讓孩子尊重老師,凡是能讓學生尊重佩服的老師,他所教的那門學科,學生一定不會牴觸,只要沒有牴觸情緒,想學好就不會太困難。

第二,家長想和老師溝通,最好單獨面談,這樣即使老師對孩子提出缺點,家長也能保留顏面,而且能深入就孩子個性化問題探討。

第三,找老師不要過於頻繁,一個學期一二次為好

第四,不要所有老師都去找,針對孩子最薄弱學科和老師交流。

第五,跟老師交流最好事先準備好想說的話,言簡意賅,不要長篇大論。

孩子最後能不能取得滿意成績,自身努力很重要,家長和老師的態度也絕對不容忽視,但老師要管一個班級至少幾十個學生,不一定會關注到你的孩子,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主動去和老師溝通交流,引起老師對孩子的關注,對孩子只能是有利無弊。


簡心如玉


一般情況下,家長和老師經常溝通,我覺得沒有必要。但如果有特殊情況,比如孩子頑劣成性,品型不佳,這樣的孩子就需要家長和老師經常溝通。

顯然,你的這個學生就屬於這種特殊情況。家長應該時常和老師交流溝通,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首先,家長和老師經常溝通,有利於老師瞭解孩子各方面的真實情況,有針對性的教育孩子。現在每個班級,基本上都有四五十名學生,學生多,老師對學生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歷,興趣愛好等個人情況並不瞭解。所以,當孩子心理上或學習上出了問題,老師無法找到真實原因,當然就沒辦法採取有效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就象題主所提到的情況,孩子撒謊,但家長不和老師溝通,老師就無法瞭解真實的情況,無法有針對性的教育孩子。所以,家長常和老師溝通,就很有必要。

其次,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有利於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最近一段時間,孩子數學沒學好,為什麼?孩子反應,英語老師講課,他聽不懂。孩子平時和同學們的關係到底怎麼樣?家長如果常和老師溝通的話,就會更多的瞭解到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在平時和孩子的相處中,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避免孩子出問題。而且家校聯合,會有雙倍的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頑劣成性,品行不好的孩子,需要家長和老師付出更多的努力。家長平時要和老師多聯繫,多溝通。

父母用心,老師負責,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這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花朵5506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校聯合護航,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分工不同,適當的與老師溝通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

至於該不該時常聯繫溝通,沒有標準答案,得由具體情況而定。

家庭教育做得非常好,孩子的品行習慣基本沒毛病,學習上生活上孩子也能適應,家長對孩子真正心中有數,可以少聯繫。

孩子成績沒有起色,行為習慣上還有欠缺,家長對孩子做不到心中有數,有些壞習慣壞毛病還是得極時瞭解極時糾正,而這個信息來源除了自己的觀察分析,更靠譜的只有從老師處得到。

有很多家長經常聯繫,也有不少家長基本上不聯繫。自己的孩子什麼表現心中沒數?有問題不盡早糾正害的是孩子自己。

畢竟孩子是家長的,老師一個班面對的是幾十人,不可能做到事事跟進入入瞭解,只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最瞭解,極時和老師溝通了解,配合學校的教育,才有利於糾錯、提高,你說對不?


清風教與育


首先,對您負責人的態度點贊。家校溝通不管是校方還是家長都應該積極的配合,父母能夠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老師能瞭解孩子的家庭狀況和性格特點,更有助於家長和老師給孩子更好地教育。生活中很多家長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甚至連家長會都沒時間參加,只說把孩子交給老師他們很放心。的確,老師會給孩子應有的教育,但是家長不瞭解孩子的情況,容易和孩子產生隔閡,交流會變困難,孩子的叛逆心理會增強。還是建議家長,在忙也要和老師多交流溝通。


潛小豹


我覺得老師主動給學生父親打電話,父親居然長達半個月不回覆,主要原因應該是:

第一,說明父親粗心、健忘,平時也不怎麼管孩子;第二,說明父親責任心不強,總認為教育是學校和孩子媽媽的事,認識不到自己錯誤;

第三,說明父親可能文化水平不夠,既不知道怎麼和老師溝通,也不知道怎麼管孩子。

相反,母親倒是對學生非常上心,天天看著寫作業。但孩子仍然作業完成不了,說明母親方法不對,管的過細,讓孩子產生依賴感,學習不主動。

只要家長不能讓孩子產生學習興趣,哪怕天天從早到晚催促,也用處不大。

當務之急,父母需要認識,並糾正錯誤的教育方式,學校可以推薦好的家長教育平臺,特別針對作業問題的專家經驗,可以先讓母親聽課,然後再讓母親影響父親。

因為很多時候,不是家長不用心,是他們黔驢技窮,不知道釆用什麼方法,才能改變自己的孩子?

所以,中國教育部門現在也開始重視家長教育的問題。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老師持證上崗,有的都管不住頑劣的孩子,何況不經任何教育培訓的父母?

老師提這個問題,願意主動和家長聯繫,很不容易。負責任的家長髮現問題,應該主動和老師溝通下孩子情況,找到解決辦法,而不是完全推給學校。

只有家、校聯合起來,才能更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慕芷蘭


家長經常和老師溝通非常必要,便於隨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心裡動態,在校表現以及行為趨向,對學生的健康發展尤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