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這裡,就像回了一趟孃家”——專訪內蒙古醫療隊昂格麗瑪醫生

距今2000多年前,湖北姑娘王昭君不遠萬里到內蒙古出塞和親,譜寫了一首民族團結的頌歌。而在2000多年後的今天,湖北人民遭遇重大疫病,內蒙古人民滿懷著對王昭君家鄉湖北的感恩,派醫療隊支援京山擺脫疫病之苦。對內蒙古首批醫療隊醫生昂格麗瑪來說“來這裡,就像回了一趟孃家。”

“如果不親身經歷一次我會後悔”

2月29日是昂格麗瑪來到京山的第33天,如果沒有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她和老公原本計劃在休假期間帶兩個女兒出去旅遊。醫院的支援號召一發出,昂格麗瑪第一時間報了名。作為有著十年呼吸內科工作經驗的醫生,昂格麗瑪覺得自己就該毫不猶豫上“戰場”。

“來這裡,就像回了一趟孃家”——專訪內蒙古醫療隊昂格麗瑪醫生

三十五歲的昂格麗瑪是蒙古族人,丈夫是駐邊解放軍,今年是丈夫第二次回家過年。“如果不親身經歷一次,我一定會後悔。”深夜,昂格麗瑪對丈夫表明決心,雖然擔心不捨,丈夫還是支持了妻子的決定。啟程前,昂格麗瑪特意剪短了頭髮,她要以嶄新的面貌和病毒“鬥到底”。

工作從每天早上8點開始。進病房前,準備過程像一個莊重而煩冗的儀式:一層層穿好刷手衣、防護服、隔離服,戴好帽子、護目鏡、手套、鞋套,最後檢查是否封閉嚴實。身上的三級防護服,常常一穿就是好幾個小時。口罩、護目鏡也必須扣得緊緊的,壓在臉上、鼻子上,汗水一浸,又疼又癢。

昂格麗瑪負責第六病區26個病人的診治工作,每日查房、調醫囑、寫病歷……抗疫的日子忙碌而充實。

“多問一句,患者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身處疫情風暴的中心,昂格麗瑪和同事們與時間賽跑,同病毒較量,竭盡全力把患者從死神手裡拉回。

“怎麼會突然出現盜汗、乏力的症狀?”一位32歲的男性新冠患者經過十多天的治療肺部CT已顯示陰影正在逐漸減少,可患者卻說最近每天醒來身上沒勁,半夜還嚴重盜汗。昂格麗瑪立即和醫療組同事會診反覆查看治療方案,細心的昂格麗瑪決定再和患者好好聊一聊,“小李,你的CT片顯示病灶逐步在吸收,再鞏固一段時間就能徹底治癒了,怎麼突然不舒服,是不是你之前患過什麼病?”

“來這裡,就像回了一趟孃家”——專訪內蒙古醫療隊昂格麗瑪醫生

在昂格麗瑪耐心細緻地追問下,患者才告知自己八年前得過肺結核由於早就治癒,入院時便沒有告知醫生,昂格麗瑪長吁一口氣,又迅速調整治療方案,加入抗結核藥物。幾天過後,患者順利康復出院了。

儘管每天的工作讓人疲憊,但昂格麗瑪看到了更多的希望。患者對治療的積極配合,一聲聲由衷地“謝謝”,帶給他們很大的成就感。

一次去查房,一位五十多歲的阿姨看見昂格麗瑪防護服上寫著“內蒙古”,一下就激動了。阿姨合十雙手,流著淚道謝,“謝謝,謝謝內蒙古醫生來救我們!”昂格麗瑪也跟著紅了眼眶。此後,昂格麗瑪查房時也會多陪她說會話,阿姨性格開朗,病情好轉很快,2月18日就康復出院了。出院前,她們互加了微信好友,臨別雙手比心一起合影留念。“家屬不在身邊,我們就是患者的心理依賴,他們太需我們。”昂格麗瑪說。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清晨,昂格麗瑪總能聽到酒店窗外響起“我們有全國人民的支持,我們將取得最終的勝利”的社區廣播。二月的京山,仍陰冷難耐。換班時,昂格麗瑪經常能看見京山的一些醫務人員在樓外的寒風中吃飯。醫院門外,一輛公交車等著接送內蒙古醫療隊上下班。回到住處,服務員送來了正冒著熱氣的羊肉湯,是來自錫林郭勒大草原的“暖心問候”。

前方醫療領隊反覆叮嚀,後方醫院領導殷殷關懷,全院員工鼎力支持,同事們貼心的問候,每一句話,每一件事都讓昂格麗瑪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堅定著戰勝病毒的意志和信念。

“最近,京山的形勢逐步好轉,我們也安心了不少。”昂格麗瑪說,排查和診療措施逐步完善,入院病人也跟著變少了。

休息間歇,喜歡運動的昂格麗瑪會拉上醫生們在走廊做幾組簡單的運動。即使不能出門,也要保持適當的活動量,保持良好的免疫力、抵抗力。“等到春暖花開了,我一定要去嚐嚐咱們京山的火燒粑、肉湯麵。”昂格麗瑪笑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