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廣明的昨天和今天

自從1978年底的“省港杯”比賽以來,古廣明逐漸成為人們所熟悉和喜愛的運動員。人們稱他為足壇的後起之秀。因為他進入一線隊伍不過兩年多的時間,而在國家足球隊正選隊員中,又是最年輕的一個。然而,說古廣明是個後起之秀,也還有另一層含義,那就是在他作為一個運動員的成長過程中,他往往處於逆境而後起。這種經歷也許正是造就他今天達到較好水平的內在因素。事情得從頭說起……

幸遇伯樂

古廣明1959年生於廣州市。“古仔”在廣東人中也屬於小個子。正因為他身材瘦小,幾乎斷送了他在足球天地中的前程。

古廣明從小好動,對不少運動項目都沾邊。小學三年級時喜歡踢足球,那是一種自發的愛好。四年級時被束莊小學的陳汝良老師看中,幫助他轉學到這所廣州市足球重點學校,在這裡古仔開始接受訓練。在陳老師帶領下,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幾乎天天都在練習或比賽。一個好動尤愛踢球的孩子,此時對將來雖然還沒有什麼憧憬,但有了這樣的條件該是多麼高興啊!這一年多以球為伴的日子平常但不枯燥,對於未來的球星具有啟蒙和奠基的作用,古仔至今仍念念不忘。

該上中學了,古仔到了廣州58中。學校裡也有足球隊,雖然不強,踢球還是沒問題的。但是,古仔想得到深造,於是課餘就到西村工人體育場和越秀山體育場的業餘體校去鍛鍊。這兩所業餘體校裡有原廣東隊的關輝舫、蔡棠耀、林效才這些技藝不凡的老將執教。古仔如魚得水,高興極了。教練們因材施教,對古仔注力於技術的培養,以發展其靈巧之長。古仔不負教練們的苦心,勤於鍛鍊,並努力吸取教練本身的技藝。曾指導過古仔而後到中心體校工作的葉培之教練看到了這個瘦小孩子的潛力,動員他轉學到體育學校去唸書,古仔自然滿心歡喜。這樣他又得到了三年正規訓練的機會。由羅榮滿和葉培之執教的一批孩子,畢業時都各有歸宿分配走了,唯有古仔這時身高才1.66米,17歲了,顯然身材基本定型,大家都喜歡他的技術,卻又不得不為他個小猶豫。古仔只好回家去等待分配。對自己學生十分了解的羅、葉兩位教練,一方面積極向省青年隊推薦,一方面又鼓勵古仔,即使一時分配不了,也決不能放鬆自己的鍛鍊。他確實沒有放鬆自己,獨自在暗中加班加點。1977年,經過考察,省隊的總教練鄭德躍終於把小古選入了廣東青年隊。

內因和外因

選入省青年隊後,小古心裡踏實了,專心勤學苦練。然而此時的省青年隊,卻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況——上到一隊很困難,又經常敗在少年隊腳下。所以處境也不十分美妙。小古卻不為所動,仍然勤學苦練。一個人的精神和身體的潛力,外表是看不透的。條件、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然而,如何對待環境和條件又是關鍵。處於逆境才知道珍惜機會,強烈的上進心能使人把握一切可能的機緣。就在這並非美妙的處境下,小古又向前跨了一步:1977年6月,作為最後一名被選中的隊員,小古第一次代表國家青年隊去南斯拉夫參加青年邀請賽。從裡耶卡回來,小古上調由蘇永舜主持的省隊參加甲級隊聯賽,次年在省港杯比賽中有了出色的表演。 1979年5月,小古被選入了國家隊,其時正好20歲。

路子走對了

國家隊無疑是每個運動員追求和嚮往的目標,進入國家隊是不容易的,然而,更不容易的也許還是進隊後將遇到的一切……

小古十分珍惜在國家隊的好條件,訓練更加自覺了。對自己應該如何發展,心中也有數。在熟練技術的基礎上,向巧和快發展,小古自認為是一條正確的路子。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古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向著預想的高峰一步步接近。

他代表國家隊第一次出征是去法國參加土倫邀請賽。小古踢得不怎麼樣。過人過不去,處理球也總不對點。他留心觀看外國運動員,人家動作簡練,掌握突破的時機特別好。對照自己卻是動作太多,華而不實。他鑽進自己想解決的問題中去,從別人的成功中去尋求答案。多看的結果他意識有了提高,懂得了合理運用技術。多打比賽,又增加了實際鍛鍊的機會,——這就是小古進步的奧秘。

技藝與膽識

優秀運動員在技術上總是各有各的特點,然而,有膽有識則是他們共有的特徵。古廣明的進步也正是技術與信心並進的結果。從土倫比賽到世界盃預賽,小古覺得最大的差別是現在信心強了,拿球不再慌張,敢拿也敢過,不至於隨便丟球了。隨著他技術的提高,膽識有了增長,而膽識的增長又保證了技術的發揮。技術與膽識兩者缺一不可,尤以後者最難得。因為它是前者的伴生物,又具有獨立性。小古的進步難得的也就在此。容志行說他“比過去成熟了”。所謂成熟,也就是小古技藝與膽識並進的標誌。

小古快滿22週歲了,從年齡和水平講都處於發展的時期,他還有不少急待克服的缺點。例如如何使靈快的特點,再增添實、穩的成份;在動作的完成階段,特別是最後一傳或一射如何提高把握性;還有防守能力的提高,迅速判斷場上的形勢和意識等等。學無止境,藝無止境。人們對他寄以厚望。

1981年 艾木/文


古廣明的昨天和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