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亓槭


首先一個好的習慣將會影響孩子一生,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家長應該把培養子女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大量事實充分證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人,眾所周知,成績優秀的學生,一定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良好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便用不著借記憶,就很容易發揮作用,因此,無論家庭教育、還是學習教育,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是關鍵。

幼兒期是人的一生身心發展尤其大腦結構和機能發展最為旺盛的時期,更是良好生活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兒童極易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並將成為人的第二天性。俗話說:“五歲成習,六十亦然”。這句話雖有點誇張,但也說明了幼兒期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對人的一生影響巨大,這是由於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這一時期一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確實能讓孩子終生受益。

好的生活習慣不僅關係到幼兒的身體健康,而且關係到對幼兒的自信心、意志品質、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例如:有的幼兒晚睡晚起,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所以不能保證按時上幼兒園,影響他與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動與交往,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有的小朋友沒有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還有的幼兒有吃手指的壞毛病,這些會影響幼兒的身體健康;高質量的睡眠能保證幼兒有充沛的精力參加各種活動,而有的幼兒沒有午睡的習慣,有的幼兒養成了不正確的睡眠姿勢,這樣就造成了幼兒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動中不能與同伴盡情遊戲,使幼兒的交往能力受到影響。象勇敢堅強、克服困難、抑制不合理願望等意志品質都要在良好生活習慣中形成。

為了使我們班每位幼兒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我結合實際就中班幼兒在幼兒園的良好生活習慣的內容和養成談一點個人體會

一、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內容:

良好幼兒的生活習慣是指幼兒在科學引導的基礎上,經過多次練習所形成的、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的良好的生活常規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衛生習慣、飲食習慣、睡眠起居習慣、與個人生活有關的行為習慣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從小處開始,從細節入手。

飲食習慣包括:

  1. 正確地使用餐具 ,獨立進餐。

  2. 進餐時不大聲講話,不東張西望,專心進餐。

  3. 養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飯的好習慣。

  4. 按要求定時按量喝水,根據自己的需求隨渴隨喝。

睡眠習慣包括:
  1. 睡前大小便,獨立安靜地入睡。
  2. 掌握正確的睡眠姿勢。(右側臥睡或仰睡)
  3. 養成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

自理能力包括:

  1. 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2. 玩具、圖書不亂扔亂放,會自己整理玩具。

  3. 學會有序地穿脫衣服;不穿反鞋,會繫鞋帶。

  4. 喜歡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除此之外家長還要以身作則。從一點一滴做起,給幼兒做榜樣,教育幼兒做到的家長一定要做到,以良好的生活習慣影響幼兒。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重在堅持,在各方面不斷重複和練習。在上個學期,我們經常會看到這些現象:積木玩過就隨地仍,進餐後滿地是飯菜,這都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家長要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幼兒今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活潑的小雪


關鍵是家長自覺自己的良好習慣就行了,不用教,孩子是模仿別人習慣形成的。


讀萬卷書1234行萬里路


孩子從小有個良好的習慣養成非常重要。對於個人的學習生活來說,都會起到很大的幫助與促進作用。如何培養呢?我認為離不開以下幾點:

第一,環境的影響。

孩子生活在一個家居環境中,耳濡目染之下,會先被動接受一種生活順序,乃至無意識接受既定安排,長時間會形成自己與環境的一種適應表現。

比如,自律的家庭環境,秩序井然,作息時間安排有規劃,物品擺放整齊有序,讀書學習娛樂都會涉及,生活起來從容淡定,不會慌里慌張。這樣的環境就像平靜的湖水柔和靜謐。孩子適應其中會潛移默化一種秩序感與條理性,情緒也會容易形成穩定,做事情會注重安排。

家庭環境髒亂差,不收拾,被子也不疊,東西沒個固定地方存放,家裡空氣也不會好。孩子身在其中,也會有樣學樣,眉毛鬍子一把抓,做事情全看心情。從自理能力,自控能力,紀律方面,組織性都會與別人有差距,不易適應學校生活。

家有千萬家,關起門來就是方寸天地。讓自己的家庭賦予孩子成長的能量,父母打造的家庭環境就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力量。

第二,良好的家庭氛圍。

楊絳在《我們仨》這本書裡給世人講述了父妻關係典範,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生活畫面。

她說,夫妻關係平和,孩子才能快樂成長。父母恩愛,舉案齊眉,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性情才好!

夫妻關係是一個家庭的基石。

哪個家庭成員之間沒有矛盾,沒有吵架,但是卻願意為彼此做出改變,有所妥協,才是維護家庭關係的不二法寶。家庭關係穩固,孩子才會有安全感與幸福感,歸屬感。

一個會聊天的家庭才是健康的家庭。以前是兩個人聊天,現在是三個人或四五個人聊天,那種煙火氣,人氣才是一個家庭欣欣向榮的樣子。

一個熱情和諧友善的家庭,一個和睦幸福快樂的家庭,一個被愛環繞的家庭,是給孩子來到人世間最好的禮物。

第三,父母的榜樣力量。

父母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最重要的。古語說的好,子不教,父之過,上樑不正下樑歪!

為人父母要察孩子言觀色。當你做父母的第一天起,就要學會謹言慎行。不是說在孩子面前沒有自我,而是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思考評估事情的是曲彎直。與孩子交往不要嘮嘮叨叨,而是像孩童一樣先學會觀察,思考再說話做決定。也就是三思而行。

做父母要加強學習。學習一些做父母的必備修養,學習做父母的控制情緒的能力,也要學習與孩子打交道的技能方法。學會適當的表達愛孩子的能力。

做父母要少說話,多做事。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要明確,而且不要朝令夕改,語焉不詳。可以約法三章,可以制定家規家訓。接下來的執行父母要起帶頭作用。比如早睡早起,比如學習時間就要一起看書。比如不隨地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等等。

愛學習愛反思專注自身成長的家長才能帶動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第四 ,要有規劃,有具體措施。

①長期計劃:像早睡早起,閱讀,鍛鍊身體都應該在父母帶領之下,培養長期堅持下去,從中培養孩子自律與意志品質。

②興趣與愛好:這個需要父母平時多觀察,多嘗試,多與孩子交流溝通,找準孩子的興趣支撐點,大力支持。從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與專注力以及成就感。

③短期計劃:抽取孩子的假期時間,在孩子稍大一些領孩子出門開拓視野,旅遊增長見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參觀科技館,博物館,到大自然中去,培養孩子的生活情趣以及開拓心胸建立良好的心態,滋養孩子的美好心靈。

以上就是我對問題的一些看法與建議。不當之處還望多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