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淮海省,淮安連雲港響水建湖是衛星城市!

淮海省

光緒三十年(1904年),張謇擬就《徐州應建行省議》,系統地提出徐州建省計劃。此後,1931年,時任國民黨內政部常務次長的安徽鳳陽人張我華等提交給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的縮小省區案中,主張在徐州設立“歸德省”。1940年民國省制問題設計委員會胡煥庸提出的分省案中,也主張設立“徐淮省”。1944年,汪偽亦曾設立偽淮海省,省會徐州,以郝鵬舉為省長。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淮海省

別名:淮海經濟區

所屬地區:華東

政府駐地:徐州

地理位置:淮海區域

面積:17.8萬平方公里

人口:1.39億(2015年)

方言:中原官話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雲龍湖/雲龍山/彭祖園/漢文化景區/淮海戰役紀念塔/徐州樂園等

機場:徐州觀音國際機場、徐州空軍機場等

火車站:徐州站、徐州東站、宿州東站

成立時間:1944年2月1日

下轄城市:徐州、連雲港、日照等

歷史規劃

“以徐州為眾星之月,因時制宜,變散地為要害,莫如建徐州為行省。”1904年,張謇擬就《徐州應建行省議》,系統地提出徐州建省計劃。在徐州設省和將隴海鐵路延長至南通、崇明,是張謇的兩個願望,但都未實現。“徐州行省”、“歸德省”、“徐淮省”、偽淮海省,想讓徐州從“邊緣”到中心的不只是張謇一人。

主張設立

清末蘇淮分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相關利益集團的矛盾衝突。新設江淮省省會清江(淮安)官場對於反對分省不以為然,“清江北連徐、海,南控淮、揚,民風強悍,盜賊縱橫,鹽梟會匪……甫經改設行省,忽又收回成命,亦復無此政體”。顯然,這是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聲音,改變不了最終的結局。

清末蘇淮分省動議流產後,就到了1931年,時任國民黨內政部常務次長的安徽鳳陽人張我華等提交給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的縮小省區案中,主張在徐州設立“歸德省”。1940年民國省制問題設計委員會胡煥庸提出的分省案中,也主張設立“徐淮省”,面積66872平方公里,35個市縣,相當於約40個市縣。

奏請設立

行政區劃向來是國家的一項大政,封建王朝劃分行政區劃,只考慮如何有利於當時的封建統治。江蘇、安徽二省既跨長江南北,又跨有淮河南北,據說是朱元璋搞出來的。此後分合之聲就不絕,清同治時陳廷經就曾要求腰斬蘇皖,以江南為江蘇,江北為安徽,而清末張謇則提出尾斬江蘇,“以徐州為眾星之月”,捎帶著魯南、豫東、皖北等地,建立“徐州行省”。

說起張謇[jiǎn]其人,作為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和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在中國近代史上那可是大名鼎鼎,在他的祖籍常熟更是無人不曉。關於“清末狀元”的頭銜,有資料說,這裡面還有翁同龢的功勞。從16歲中秀才到27歲,張謇5次鄉試都未得中。1882年,朝鮮發生了“壬午兵變”,張謇隨吳長慶到了漢城,他撰寫的政見和議論主張對外持強硬政策,受到光緒的帝師、時任戶部尚書的翁同龢的賞識。1885年,張謇終於在鄉試中考中了第二名舉人。1894年,慈禧六十壽辰特設恩科。心灰意冷的張謇因父命難違,第五次進京應試,中了一等第十一名,翁同龢將他改為第十名。4月殿試時翁同龢的提攜之心更是迫不及待。他命令收卷官坐著等張謇交卷,自己匆匆看過後,便勸說其他閱卷大臣把張謇的卷子定為第一,向光緒帝說:“張謇,江南名士,且孝子也。”於是張謇在41歲的時候,得了個狀元,授六品的翰林院修撰。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銜。

現在看來,翁同龢有鼓搗潛規則的嫌疑,但也成就了張謇。1898年他到北京銷假,正值“百日維新”,恩師翁同龢被罷官,心知官場險惡難測的張謇決心走實業之路,“三十年科舉之幻夢,於此了結。”

光緒三十年(1904年),張謇擬就《徐州應建行省議》,系統地提出了徐州建省計劃,經兩江總督端方代為上奏,引起了清廷的注意。《徐州應建行省議》以為當年劉邦崛起,與項羽爭天下的這一片千里無垠,莽蕩平原,一方面“控淮海之襟喉,兼戰守之形便,殖原陸之物產”,可自成局面;一方面“俗儉民僿,強而無教,犯法殺人。”久為朝廷的隱患,“變散地為要害,莫如建徐州為行省。”由此看,張謇的“徐州省”有點“人以群分”的味道。

對“徐州省”的轄區,張謇提出,以徐州為眾星之月,東到海州,西至商丘,南起泗州,北迄沂水,有四十五個州縣。

分又複合,江淮省存在了三個月。

張謇撰寫《徐州應建行省議》條陳的時候,正在徐州一帶開礦設廠,其議自然也帶有綜合開發利用徐州和周邊資源的意思,更便利自己發展工礦。當時在江蘇,本有2督1撫3箇中心,省級行政長官有兩江總督駐江寧,江蘇巡撫駐蘇州,漕運總督駐江北淮安清江浦。徐州建省勢必與漕督勢力衝突。恰在此時,漕運總督的裁撤問題已被提上議事日程。

漕運在清前期本是與鹽、河、兵並列的四大政之一,但道光以後,漕政弊端叢生,到了1901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江蘇、浙江、山東八省漕運全部停止。張之洞、劉坤一認為漕運已是“有名無實”,主張裁撤。1904,御史周樹模奏請裁撤漕運總督。清廷就把張謇的徐州建省條陳與周樹模的裁撤漕運總督奏片一併交給督辦政務處議奏。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政務處基本上否定了張謇提出的徐州建省計劃,認為“徐州在江蘇,地居最北,若於平地創建軍府,既多繁費;所請分割江蘇、安徽、山東、河南四十餘州縣,亦涉紛更”。同時提出了一個蘇淮分省的新方案:裁撤漕運總督,將其缺改為江淮巡撫。據此,原江蘇省一分為二,蘇、淮劃江而治。此議得到清廷上諭的批准。

腰斬拆分江蘇,北為江淮省,南為江蘇省,引起官員和江蘇官紳的群起反對。蘇淮分省的結果與張謇的徐州建省設想大相徑庭,張謇對所謂“江淮省”的建置大為不滿:“聞建設江淮省,此大謬,痴人前難說夢,信也”。他立即致書湖廣總督張之洞和兩江總督周馥,“請爭江淮省事”。

與此同時,江蘇京官相繼聯名上奏反對蘇淮分為兩省,江淮設省清江浦,“舍臨江扼要之名城,就濱河一隅之小邑,似亦未甚得勢。”蘇、淮單獨立省,彼此削弱,攤派之款相應增加,人民不堪重負。“養兵無資,竭澤而漁,揭竿可慮”。

1905年二月初九,清廷諭令兩江總督周馥會同商部顧問官張謇察看情形速議電奏。張之洞積極支持周馥,“詳陳江淮分省之有害無利,仍以不分省為宜”。蘇淮分省本已成既成事實,但卻“為眾論所不韙”,政務處頗感為難,若仍按張謇原條陳所請,另設徐州行省,又遭到山東、河南、安徽三省巡撫的反對,結果,他們只好“仍請收回江淮設省成命,裁撤漕督,于徐州地方添設提督一缺,以資重鎮。”1905年三月十七日,清廷下令裁撤江淮巡撫,江淮省重新並回江蘇省,將淮揚鎮總兵改為江北提督。

淮海區域

衰落

徐州(古彭城)位於江蘇省西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地處南北方過渡地帶。為北國鎖鑰,南國門戶,京滬鐵路、隴海鐵路在此交匯,京杭大運河傍城而過貫穿徐州南北,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素為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地,歷史上徐州能數得上的戰爭有兩百多場,從楚漢爭霸,三國爭雄,南北朝對峙,到近代抗日的臺兒莊戰役和國共一戰定乾坤的淮海戰役主戰場都在此地,光十萬級以上的大戰不下數十場。雖說徐州的戰亂不斷,但歷朝歷代徐州都聲名遠揚的當國大郡(可以抵一個國家),即便今天,徐州已有人口1000萬左右。

由於歷史的原因,徐州在清朝被劃入江蘇省,徐州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了,要知道,把徐州歸於江蘇不論從文化上還是地理上都是一個錯誤。文化上,徐州屬於典型的北方文化區,飲食習慣以麵食為主,語言和心理習慣都是北方的,大大不同於吳儂軟語,魚米之鄉的蘇南地區,地理上徐州和河南,山東,安徽等地接壤,且為這些周邊城市這一區域中最大城市,歷來為此地的中心城市。

徐州本應該和現江蘇省連雲港市、濱海、響水、灌南、宿遷市、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河南省商丘市、現山東省日照市、臨沂市、曲阜市、濟寧市、滕州市、棗莊市、荷澤市等組成一個省,就叫淮海省,省會徐州。清朝的這一劃分將徐州變成了省邊遠地,自然不受重視,加之處於黃河故道,黃河一氾濫,徐州必受衝擊。

淮海區域

淮海經濟區成立於1986年,地處中國東西結合、南北連接的過渡地帶,擁有蘇、皖、魯、豫四省20個成員市,人口1.2億。自成立20年來,區域聯合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了全國較有影響、富有成效的經濟協作區之一。

淮海文化財富聯盟

2014年4月,由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師範大學等高校專家、教授聯合中華文化財富聯盟、徐州漢文化產業聯盟以及淮海地區二十個城市的近百家文化產業單位共同發起的淮海文化財富聯盟在徐州成立。著名學者郭萬新、範毓周、汪國真等文化專家發來賀電。聯盟秉承"讓有文化者有財富,有財富者有文化,做文化與財富的雙重貴族"(屈金星語)的宗旨,力求團結淮海地區乃至全國文藝家和文化產業團體,共同促進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為國家"文化強國"夢想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