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水鬼:河童


传说中的水鬼:河童

电影《河童之夏》海报


河童是日本对一种水怪的称呼,传说中这种水怪看起来像小孩,有四肢,通常很纤瘦,皮肤就像青蛙的皮肤那样黏滑能反光,而且它走过的地方还会留下黏液的痕迹。他们有着绿色的身体、黄色的鸟嘴、背上有甲壳、头上有盘子,这个盘子里盛着水,如果盘子里面的水干了,他的力气也就枯竭了。它们最喜欢吃黄瓜,喜欢跟小孩子玩相扑,时不时给人恶作剧,但它被人捉住后会写悔过书,交出“祖传秘方”,也就是一些秘密药方,还会帮人插秧,给田地引水。正因为如此,被日本民众认为是最亲近的妖怪,在日本民间文学中出镜率非常高。这种妖怪跟中国的“水猴子”极为相似,但是中国的水猴子在传说中是全身有着红色毛发的水怪,在水中力大无比,到岸上就手无缚鸡之力。

对河童感兴趣是从我担任研究性学习老师说起。在有一届学生提交的研究性学习作品中,有一份《关于国漫与日漫的对比研究》谈到日本动画片导演宫崎骏作品的特色,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这之前我对日本的动漫了解不多,只限于我们那个时候看过的动画片《蜡笔小新》、《哆啦A梦》、《一休》等等。

在看过这份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报告之后,我开始到网上查找宫崎骏的作品来看,到目前为止已经看过了他的《风之谷》、《千与千寻》、《天空之城》、《幽灵公主》、《龙猫》、《起风了》、《哈尔的移动城堡》、《红猪》、《魔女宅急便》、《悬崖上的金鱼姬》、《猫的报恩》、《百变狸猫》、《地海战记》等。他的动画片中的主题总能够让我产生共鸣,觉得他虽然是日本人,却拍出了我最想找寻的动画片。

在四处找寻他的动画片的过程中,我看了《河童之夏》这部动画片。这部由原惠一执导的动画电影,讲述了在现代社会苏醒的河童之子“小酷”和少年上原康一之间的友情以及所遇到各种事情和人类的故事。我对日本人把这种水怪叫做“河童”大惑不解。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道,因为它常出现在河边,又长得像3岁至10岁小孩模样,所以才叫“河童”。有人说,他实际上就是中国的“水猴子”,最早起源自中国黄河流域的上游,古时候叫做“水虎”,又名“河伯”。《幽明录》上记载这种生物名叫“水虫”,又名“虫童”或“水精”,身高约60公分至1公尺高,体重45公斤左右,貌似3岁至10岁的小孩模样,长得像人也像猿猴。身上会发出臭味,并且有粘液。大概原来小学语文课本里《河伯娶亲》里西门豹要破坏的用少女祭祀的那个河伯就是这种水怪吧。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甚至专门创作了一部短篇小说,名字就叫《河童》,讲得是一个狂人登山时在晓雾中迷失方向,误入河童国。在那里他耳闻目睹了这个国家的一切,感到无法忍受而逃回了人类社会。可立即又对人类社会感到嫌恶和绝望,他转念想逃回河童国却被抓了回来,并被认为是“狂人”而送进了精神病医院的故事。可见河童这一形象在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据着何等位置?日本岩手县的田园小镇远野有大量河童的传说,其最神秘的地方,是位于一座神社旁的小溪,叫“河童之渊”,传说中是河童的居住之地。当地人传说,如果你哪天撞见了河童,就算它是 “恶河童“,只要向它鞠躬就好了,因为河童非常有礼貌,一定会向你回礼,这样它头顶的水就会流尽,就失去力量了。

后来又看到了国内2019年上映的由项秋良、项河生导演执导,青年演员刘林城、朱丽岚主演的影片《水怪》,影片中的水怪造型让我大失所望,情节也同中国老百姓口耳相传的没什么两样。最近,又找到日本1994年上映的电影《河童》,却发现这部影片中的河童造型就是外星人的造型。只是从这部片子中了解到河童也分男女,男的死了之后就变成一颗丸子,女的死了之后就变成银河。这倒是之前没有听说过的。

相比之下,最符合我心中期盼的河童造型,还是《河童之夏》中那个有点搞怪,也比较可爱,老少咸宜的小酷。那不知道是多少日本人童年一个瑰丽的梦,只是这梦、这河童的形象不太可能出现在任何一种中国人的梦中而已。因为,相对于日本人觉得他可爱,而在中国人印象中,“水猴子”却从来不是可爱的模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