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兒子朱高煦起兵想推翻他的孫子,朱瞻基如何應對困境?

靖難之役,是朱棣的轉折點,他成功通過武力完成了從燕王到皇帝的角色轉換。

在這場以奪權為目的發起的政變中,朱棣的長子朱高熾和三兒子朱高煦,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當年朱棣在浦子口被擊敗時,朱高煦及時帶軍趕來,扭轉了敗局,朱棣拍著他的背對他說:“勉之!世子多疾。”

“世子多疾”這句頗為玄妙的話,點燃了朱高煦內心隱藏的野心,他第一次意識到:我是有機會當皇帝的!

朱棣繼位後,冊封太子時,雖然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都向他推舉朱高煦為太子,朱棣卻從品行的角度考量還是立了朱高熾為太子。

《明史·朱高煦傳》:時議建儲,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善高煦,時時稱高煦功高,幾奪嫡。

至於朱高煦,則被朱棣冊封為“漢王”,置藩在雲南。

朱高煦不滿:“我何罪!斥萬里。”不肯行。

朱棣也挺喜歡朱高煦,便沒有強迫他去雲南,後來,朱高煦“從成祖(朱棣)巡北京,力請並其子歸南京”。

朱棣拿他沒法,又不忍苛責,便同意了朱高煦的請求。

朱棣的兒子朱高煦起兵想推翻他的孫子,朱瞻基如何應對困境?

【劇照】

過多的溺愛,加上過多的野心,朱高煦即將為朱棣上演一出叔侄相殘的鬧劇

一、以“靖難”之名

朱高煦從未放棄奪取皇位的念頭,他覺得以自己的功勞,僅僅成為一個藩王是不應該的。所以,哪怕是朱高熾當上皇帝后,他也沒有放棄過搞事情的作死行為。

《明史·朱高煦傳》:成祖北征晏駕。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覘朝廷事馳報,一晝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潛伺京師,幸有變。

當然,這種嘗試只是朱高煦作死生涯微不足道的部分,當明仁宗朱高熾去世後,明宣宗前往北京奔喪繼位的途中,朱高煦竟命伏兵在路上打算截殺明宣宗。

《明史·朱高煦傳》:未幾,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喪。高煦謀伏兵邀於路,倉卒不果。及帝即位,賜高煦及趙王視他府特厚。

史料記載,只是因為準備不充分,朱高煦才沒能成功。

朱棣的兒子朱高煦起兵想推翻他的孫子,朱瞻基如何應對困境?

【劇照】

明宣宗朱瞻基繼位後,深知自己兩個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都不是安分人物,他在一邊用後賞安撫他們的時候,另一邊也在著手準備著——削藩之事

朱高煦看到侄子當上皇帝后,他已經無法再忍受只是做一名藩王了,明宣宗繼位幾個月後,朱高煦將明宣宗身邊以夏原吉為首的一干老臣列為奸臣,以“清君側”為由,起兵造反了。

《明史·朱高煦傳》:宣德元年八月,遂反。遣其親信枚青等潛至京師,約舊功臣為內應。

《明史·夏原吉傳》漢王高煦反,亦以“靖難”為辭,移檄罪狀諸大臣,以原吉為首

得知朱高煦造反的消息後,明宣宗在楊榮和夏原吉的勸導下,毅然決定御駕親征。

二、朱瞻基:看我高超的平藩手段

皇帝御駕親征,帶來的直接結果便是“軍心穩固”,因為在古代皇帝代表著天命所歸,普通老百姓從小就被灌輸了君王是神的觀念,在他們看來皇帝都來了,那麼這仗穩了!

反之,朱高煦得知這個消息後,慫了。

《明史·朱高煦傳》:高煦初聞祿等將兵,攘臂大喜,以為易與。及聞親征,始懼。

明宣宗平叛前,還未開打,又開始擾亂朱高煦的軍心了:“張敖失國,始於貫高;淮南被誅,成於伍被。今六師壓境,王即出倡謀者,朕與王除過,恩禮如初。不然,一戰成擒,或以王為奇貨,縛以來獻,悔無及矣。

“如今我大軍壓境,你必敗無疑,投降吧,我依舊待你如初。”

朱棣的兒子朱高煦起兵想推翻他的孫子,朱瞻基如何應對困境?

【劇照】

朱高煦等了大半輩子,就是為了學老爹推翻侄子的皇位,怎麼可能一封投降書就放棄了?

明宣宗也知道他不肯輕易投降,明宣宗便派遣大軍將朱高煦包圍在樂安城中,然後讓大軍朝著城內發射神機銃箭。

《明史·朱高煦傳》:前鋒至樂安,高煦約詰旦出戰。帝令大軍蓐食兼行,駐蹕樂安城北,壁其四門。賊乘城守,王師發神機銃箭,聲震如雷。諸將請即攻城。帝不許。再敕諭高煦,皆不答。

先不談殺傷力如何,光這氣勢,就足以震懾到叛軍了。

明宣宗看到這陣勢,很滿意,他又讓人阻止將領攻城的計劃,反而不斷的往城內射勸降書,表示只要放下武器,你們還是我大明的子民。

朱高煦的手下絕望之境,突然瞧見這勸降書,他們對待這勸降書的態度和朱高煦完全不同——這對他們而言是活命的最後機會了。

試問一邊是漫天箭雨,一邊是隻能龜縮在城中捱打,手都不敢還,朱高煦的手下會如何選擇?

朱高煦依舊對明宣宗的權限置之不理,朱高煦的士兵卻做出了選擇,《明史·朱高煦傳》記載:城中人多欲執獻高煦者,高煦大懼

朱棣的兒子朱高煦起兵想推翻他的孫子,朱瞻基如何應對困境?

【劇照】

朱高煦不出意料的敗了,敗得很徹底,不久,【高煦及諸子相繼皆死】。

漢王的問題解決了,朱高煦的同盟趙王朱高燧卻依舊是個隱患,尚書陳山進言:“趙王與高煦共謀逆久矣,宜移兵彰德,擒趙王。否則趙王反側不自安,異日復勞聖慮。”

明宣宗心中已有打算,他對臣子們說:先帝友愛二叔甚。漢王自絕於天,朕不敢赦。趙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負先帝也。

不管大臣們怎麼說,明宣宗無動於衷,等到將大臣們的意見收集完後,明宣宗讓駙馬都尉廣平侯袁容將這些意見整理起來,去交給趙王朱高燧。

朱高燧瞧見滿朝文武都在提議誅殺自己的奏書時,嚇出了一身冷汗,不敢耽擱,立馬上書明宣宗表示效忠,並且主動提出自己手下的三衛沒什麼用處,還請求朝廷收回。

《明史·諸王三·朱高燧列傳》:高燧大懼,乃請還常山中護衛及群牧所、儀衛司官校。

明宣宗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便從兩個叔叔手中拿回了軍權。

朱棣的兒子朱高煦起兵想推翻他的孫子,朱瞻基如何應對困境?

【劇照】

最配合的還要屬趙王朱高燧,這位野心比膽量更大的造反派。

結語

明宣宗朱瞻基一生好評如潮,圈粉無數,他在位期間吏治清廉、民生安樂,他所開創的“仁宣之治”也成為了一時佳話。

《明史》對他評價極高: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誼。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藩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1】《明史》

【2】《明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