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管理:是舶來的現代管理模式,還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三千年前,作為華夏的CEO的堯漸漸年老,在選擇繼承人時,因為覺得兒子的能力不行,就沒有把位置給自己的兒子。這時候很多人推薦了舜,說此人很厚道,堯就開始對舜進行考察。

堯先把兩個女兒嫁給他,考察他治家的能力;然後再叫自己的九個兒子和他交往,考察他的人際關係能力;再後來,讓他管理對外事務,讓各部諸侯及大臣對他進行評價。

經過長時間的考察,直到所有人都說舜很不錯,堯終於放心把CEO 的位置傳給了他,自己選擇退居二線、頤養天年。所以,舜是通過了堯的全方位的考察才被晉升的,這就是這就是今天的績效評估法。

績效管理:是舶來的現代管理模式,還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績效管理中的三個不等式

傳統的的績效考核≠現代管理

中國人似乎有個習慣,就是把任何東西都放到我們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那去尋根溯源,績效管理也不例外,有人說我國古人早就在使用績效管理工具了。從時間上看確實夠遙遠,不仔細琢磨,還真為我們文明古國博大精深而自豪起來。

這幾年的國學似乎熱了起來,也被許多企業家趨之若鶩,有很多學者專家更是從《易經》《道德經》等經典著作中,悟出了很多管理的真諦,所以形成了“因為外國有的我們全有,為何要捨近求遠呢?為何要崇洋媚外呢?

三千年前的堯舜時期的績效考核並不等於現代管理。如果這這說法成立,為什麼沒有引進現代管理理論的時候,從歷史上看不到這些內涵。堯舜時代的禪讓,雖然目標都是為了發展,是先賢們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智慧,卻和現代管理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自“現代管理”作為一門專業學科在中國大地上出現以來,細數那一陣陣的風靡一時的“詞彙”——戰略管理、精細化管理、目標管理、企業文化、員工援助計劃……這些舶來品,個個在國外企業中得以有效應用,但卻少有在中國企業中落地生根的。

都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但是外來的和尚到了中國,未必會念經,不是念走了樣,就是念過了頭。因為我們總是太聰明,總是在舶來的經文上加上自己的東西,更有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既是民間俗語,也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

自古以來,一說起制度,中國員工頭腦中立刻出現反制度的思路。因為在中國的企業中,除了工作還有太多太多看不見的東西,制度在明處,潛規則在暗處,高下立判。而績效管理也是一種制度,是一種外來的和尚帶過來的經文,放在國內企業這個土壤裡,不一定銷聲匿跡,卻也還會走樣或者過頭。

外來的和尚剛來唸經的時候,悠久的文化帶給國內企業的驕傲和自尊,讓我們並沒有真正的謙虛。也正因為這種態度,學習不可能真正的發生,只能流於表面。所以有些學生叫囂著“這我早就知道了,不用你來教!”。所以,外來的和尚也念不好經,只好隨波逐流、入鄉隨俗。

績效管理≠績效考核

人性好獎惡罰,趨利避害,如果把這種天性等同於績效考核工具,不僅可笑,還很可悲。要知道,我們引進績效管理,引進的不僅僅是一種思路,也是一套操作模式,更是一種為實現既定目的而找到的一條可實現的路徑。

堯禪讓給舜,確實要對其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和觀摩,這是人之常情,別說中國古人這麼做,就算是動物選拔首領,也要在武力上佔優勢,並且得到族群中大多數成員的認同。這是一種績效考核的模式,但是並不是日常管理模式。

績效管理不等於績效考核。從定義上看,廣義的績效管理就是指管理學上定義的“管理”,即一個協調工作活動、以便能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別人一起,或者通過別人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而績效考核只是這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而已。

績效管理:是舶來的現代管理模式,還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績效管理並非萬能,刻板的唸經會帶來“水土不服”

從原則上說,績效管理沒有原罪,但是如果在實施過程中出現問題,同樣會帶了與管理制度和企業發展的相悖,會帶來不適應和負面效應。所以,外來的和尚在唸經的時候,也不能夠照本宣科,更應該想辦法適應本土環境。

績效管理是有剛性的,如果指標過於刻板,實施中過於嚴格,就會走向極端,更會出現問題。如果只關注組織層面和制度層面的管理,一切按照既定的套路和制度進行量化,在當前視野下合理的工作才做,不合理的則絕對不做,會讓員工喪失工作激情。

如果頻繁重新設計指標,過於關注員工的創造力和自主性,關注過程,企業內部的會產生過度繁瑣的程序,流程的過度管理會讓內部的氛圍變差,企業在整個過程中總是用評價的眼光看人,會造成部門之間相互掣肘,形成巨大的內耗。

根據進化論,一種器官的功能總是不用,就會退化。員工工作動機來自外部刺激,而刻板的績效管理會讓員工逐漸產生懈怠心理,過於嚴格的績效考核會逐漸退化員工的內在動力,會造成極具挑戰精神和創新力的員工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懶散的、好逸惡勞、斤斤計較的員工。

現代企業績效管理經常出現的3個誤區:

01.過於關注結果而忽略流程。

企業的高層始終緊盯著廣泛的財務指標,在組織績效層面過於關注財務目標,只關注結果而忽略過程的管理模式。忽視了質量管理的關鍵環節、保持客戶滿意的關鍵端口、價值鏈的各個流程節點,從而形成了單純依靠財務指標的管理觀念。

02.績效管理的指標過於龐大。

隨著績效管理理念被廣大管理者認同,形形色色的指標及考核方式、信息化管理平臺,漸漸充斥了企業的各個層級,幾乎出現信息超載。在這種狀態下,無論是管理者還是員工都會無所適從,正如某位管理學家所說的“全都考核等於沒有考核”。

03.動態管理淪為靜態管理。

很多企業在推行績效管理的時候,只做到了形似而做不到神似。根據職責範圍、工作時間點、評價規則、彙報關係和溝通事項,經過簡單的嚴密的設計,用填表打分的形式獲得最終結果,讓績效考核的規則、制度和流程停滯在報表和積分上,如一潭死水。

績效管理:是舶來的現代管理模式,還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績效管理的重點在於捋清組織、流程和員工之間的關係

從實踐的角度看,管理的職能包括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都是圍繞提高員工工作績效、進而改進組織績效展開的。績效管理是一個貫穿組織各個層次的管理系統,由組織績效、團隊績效和個人績效組成。

績效管理的作用是正向的,通過設定科學合理的組織目標、團隊目標和個人目標,這是指引員工努力的方向。管理者通過績效考核評價和信息反饋,及時發現員工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給員工提供指導和支持,改進員工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保證組織績效的目標得到順利實現。

另一方面,正確的運用績效管理,可以為企業發現優秀的人才。用績效評價的發放對員工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進行甄選與區分,可以保證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同時淘汰不適合的人員,實現人員的優勝劣汰,督促員工的成長和進步。通過績效管理能使內部人才得到成長,可以促進組織績效和個人績效的提升。

在企業管理中,對事的管理就是流程問題。所謂流程,就是一件事情或者一個業務如何運作,涉及因何而做、由誰來做、如何去做、做完了傳遞給誰等幾個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極大的影響著組織的效率,以提高工作效率為目的優化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是績效管理的關鍵環節。

01.組織層面。

組織層面的績效管理必須抓住組織目標、組織設計和組織管理3個“牛鼻子”,才可以得到績效的整體提高。建立明確清晰的組織目標僅僅邁出第一步,管理人員需要設計相應結構的組織、制定效率高的流程,以及推行科學的人員管理模式,才能夠確保目標的實現。

02.流程層面。

流程層面的績效管理瞭解組織的有效方法之一。雖然組織層次的績效管理設定了組織發展的方向,指出了機遇和威脅所在,但經驗表明,絕大部分變化通常都發生在流程層次。雖然流程管理是對事的,但是執行者確仍然是人,並且是在組織的框架內完成的,所以流程管理離不開組織基礎和員工管理基礎。

03.人員層面

強調組織和流程層面的需求後,組織就打下了堅實的績效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需要建立員工的績效。員工層面績效的觀點反映了“投入—流程—產出—反饋”的視角,是對組織和流程層面績效的鞏固和加強。確保人員實現對組織和流程目標的貢獻最大化的方法,工作目標、工作設計和工作管理是重中之重 。

績效管理:是舶來的現代管理模式,還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結語:率職之言

避開績效管理的剛性誤區,把外來和尚帶來的經書,深耕在中國企業和人文傳統的土壤裡,以實現組織績效提升為目標,向流程要效率,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鼓勵員工創新,才是績效管理的真正意義所在。

在績效管理這個舶來品中,融入中國幾千年文明史傳承下來的觀念,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是讓績效管理這種現代管理制度的拓展。但是這些觀念性的元素的融入,必須要投入巨大的努力,克服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才能夠有所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