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糕點比如芙蓉糕之類的怎麼做?

如果有家965


用蒸的方式製作西點,雖然成品的香氣與色澤不如傳統烘焙方式做出的點心,但其清爽口感和健康特色深受大眾歡迎,這款蛋糕因口感細緻,所以有芙蓉之稱~\r

材料\r

鬆餅粉 150g,可可粉 1大匙,牛奶 45g,全蛋80g (約1又1/2個)\r

做法\r

將材料a混合過篩入盆中,再加入材料b攪拌均勻至無顆粒狀,即成蛋糕麵糊。\r

將蛋糕紙鋪在小蛋糕模中,倒入麵糊至8分滿,再排放在蒸架上。\r

待蒸籠水煮滾,放入芙蓉糕以中大火蒸約12分鐘即可。\r

第一,蒸熟食物的原理,是將食物放入密閉的鍋中,利用水蒸氣的循環讓食物熟軟,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水蒸氣的存在,就無法達到蒸的效果。\r

第二,在使用蒸籠、蒸鍋等不是插電工具時,記得先把水燒開再放入食物。\r

第三,用電鍋蒸食物可以在鍋蓋外面包裹上一層紗布,能吸收多餘的水蒸氣,以免水滴在食物上而影響外觀和口感。\r

第四,點心蒸好後要馬上從鍋中取出,才不會讓點心變得乾硬難入口。




小米探店


第一次吃芙蓉糕是九點前了,是姐姐結婚之後的蜜月旅行帶回來的各地小吃中的其中一種,當時是在安徽黃山的特產店裡買的,包裝上寫著芙蓉糕,當時還很好奇這是個什麼東西,打開之後才看到真容,小小的一袋裡面只有六塊,外表跟沙琪瑪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比沙琪瑪加了一點青紅絲,其實吃起來也是差不多的,都是甜甜的,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第一次做應該是三四年前,當時剛剛學會了做沙琪瑪,做沙琪瑪的過程中忽然想起來了當時的這個芙蓉糕,就在網上搜了一下,發現正宗的芙蓉糕現在已經沒有做的了,因為製作難度太難了,現在做的都是沙琪瑪的改良版芙蓉糕,就嘗試著做了一下改良版的,其實改良版的沒什麼難度,跟沙琪瑪的製作過程大致是一樣的,只不過當時我沒有加青紅絲,因為不喜歡吃那東西,所以就加了些蔓越莓葡萄乾跟一些南瓜子仁,口感也是不錯的,特別加上蔓越莓之後口感酸甜吃起來不會這麼膩。

下面我把我當時的做法分享給大家:

準備食材:麵粉500克,食油250克,雞蛋5個。泡打粉15克,白糖250克,飴糖150克,蜂蜜100克。蔓越莓幹、葡萄乾、南瓜子仁、黑芝麻適量,果乾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準備。

製法:

1.將白麵倒入盆內,把雞蛋磕入面內,加適量清水和起,揉勻揉光成蛋麵糰。

2.麵糰餳5--6分鐘後,上案擀成大片,切成6釐米長、竹簾棍粗的麵條,下油鍋炸成米黃色撈出。

3.將飴糖、蜂蜜與250克白糖一併倒入瓢內上火熬成漿(待熬盡水氣,漿汁顏色發青起小泡時,滴入水中成脆珠即成),把炸好的麵條放入拌勻,將木框模型放在案上,抹點油,均勻撒上黑芝麻,蔓越莓幹,葡萄乾跟南瓜子仁,再把拌勻蜜汁的麵條倒入模型裡,用抹上油的軸槌軋擀結實,上面撒上白糖250克(喜歡吃甜一點的可以多撒一點),再用槌砸實擀平。放在烤盤上,入烤箱200度稍烤2--3分鐘即可,出爐後切成3--4釐米見方的塊或菱形塊即成。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彬彬的小食光


芙蓉糕由薩其瑪轉化而來,因形態與色調如芙蓉花,故有此稱。本品為長方形狀,金黃色。內部緊密並有勻稱孔隙,風味特點與薩其瑪相同。食之有松、軟、甜、香之感。

芙蓉糕由薩其瑪轉化而來,因形態與色調如芙蓉花,故有此稱。本品為長方形狀,金黃色。內部緊密並有勻稱孔隙,風味特點與薩其瑪相同。食之有松、軟、甜、香之感。

主料:

麵粉500克,食油250克,雞蛋5個。

輔料:

泡打粉15克,白糖750克,飴糖150克,蜂蜜100克。

製法:1、將白麵倒入盆內,把雞蛋磕入面內,加適量清水和起,揉勻揉光成蛋麵糰。

2、麵糰餳5--6分鐘後,上案擀成大片,切成6釐米長、竹簾棍粗的麵條,下油鍋炸成米黃色撈出。

3、將飴糖、蜂蜜與250克白糖一併倒入瓢內上火熬成漿(待熬盡水氣,漿汁顏色發青起小泡時,滴入水中成脆珠即成),把炸好的麵條放入拌勻,將木框模型放在案上,抹點油,再把拌勻蜜汁的麵條倒入模型裡,用抹上油的軸槌軋擀結實,上面撒上白糖500克,再用槌砸實擀平。放在烤盤上,入爐稍烤2--3分鐘即可,出爐後切成3--4釐米見方的塊或菱形塊即成。


小叮噹阿妮


芙蓉蛋糕的用料

蛋清 4個 、 低筋麵粉 150g 、 牛奶 150g 、 煉乳 25g 、 白砂糖 60g 、 植物油 35g

芙蓉蛋糕的做法

1

所有食材!

2/8

低筋麵粉、煉乳、植物油、30G白砂糖、牛奶混合均勻成糊狀……

3/8

蛋白打發,成大泡泡時加入10G糖繼續打發,成細膩裝時再加入10G糖打發,出紋路時再加入最後10G糖打發到提起出一個小尖就行……

4/8

分三步和麵糊呈十字形和均勻(十字形攪拌是防止出現太多氣泡影響蛋糕美觀和口感!)

5

攪勻後掂幾下讓氣泡儘量排出……

6/8

蛋糕紙盒裝八分滿,也可撒入葡萄乾或者蔓越莓幹……

7/8

烤箱170度預熱5分鐘,然後150度中層烤25分鐘,烤箱不同依據個人烤箱的脾氣調整火候!


敏子美食記


很多人印象中,尋一口兒時的傳統糕點味,似乎成了件難事。平日超市買回的所謂“老味道”點心,已在各種因素下再也吃不出最初的滋味。大蝦酥、蜜三刀、江米條……那美妙的味道,在我們的童年記憶中卻永難忘卻。今天為大家推薦15款山東的傳統糕點,幫你尋一尋兒時鐘愛的這口家鄉味和那久違的綿香。

傳統糕點分類

1)糕食點心類:如芡實糕、桂花糕、綠豆糕、合川桃片等。

2)烤炸點心類:如鳳尾酥、龍眼酥、龍鳳餅、麻餅、桃酥、水晶餃等。

3)油炸盆貨點心類:如米花糖、苕絲糖、白芙蓉酥、薩其瑪等。

4)雜糖類:如花生糖、花生粘、魚皮花生等。

在山東該美味以青州最為有名。青州蜜三刀起源於北宋,當地人稱為“蜜食”,以老字號“隆盛”所制最受歡迎。蜜食具有漿亮不粘,味道香甜綿軟,芝麻香味濃厚的特色,補脾、益氣、潤肺止咳。喜愛吃甜食的小朋友,可以首選它了,味道贊!

沒吃過大蝦酥的小朋友,別說你的童年在濟南。這表皮酥脆內心軟糯,口味鹹甜的大蝦曾陪伴了很多小夥伴整個童年。依稀記得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的美味,那味道至今無法忘懷。如今只有在濟南一大糕點鋪裡尋覓它的蹤跡了。

山東的芝麻酥糖,以濱州最為有名,已有百年曆史。吃過的人無不被其酥脆香甜的口味所折服,酥脆香甜、入口即化是它的最大特點。一小塊酥糖從半米高落到地上,即變成碎末,足可見其脆。

炸麻葉,在山東這可是過年的保留甜點。麻葉是一種油炸麵點,口味有鹹、甜兩種,因外形似葉子,上面佈滿芝麻,故稱麻葉。有些地方又叫炸反果子、油炸果子,口味類似新疆饊子。

雖名為燒餅,但形狀及口感與普通燒餅相差甚遠。周村燒餅外形圓而色黃,正面貼滿芝麻,背面酥孔羅列,薄似楊葉,酥脆味美,香滿口腹,具有“酥、香、薄、脆”四大特點,已成為山東人家中常備的零食小點。

膠東花餑餑

餑餑,多產于山東膠東半島,又稱大棗餑餑。不僅外觀好看,而且是純天然手工製作,營養美味,是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白麵饅頭上捏塑成各種美輪美奐、栩栩如生、色彩豔麗的圖案,為膠東民間老百姓絢爛質樸的鄉土文化。大棗餑餑是膠東人引以為傲的傳統糕點麵食。

生活中的幸福與溫馨往往就存在於這些讓人垂涎的美食當中。這些我們從小吃到大的傳統美味糕點總是讓人覺得幸福。一口糕點,一口家鄉味……


人是鐵飯是鋼s


你好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下面介紹下芙蓉糕的做法
麵粉500克,食油250克,雞蛋5個。
【輔料】
泡打粉15克,白糖750克,飴糖150克,蜂蜜100克。
【製法】

1.將白麵倒入盆內,把雞蛋磕入面內,加適量清水和起,揉勻揉光成蛋麵糰。
2.麵糰餳5--6分鐘後,上案擀成大片,切成6釐米長、竹簾棍粗的麵條,下油鍋炸成米黃色撈出。


3.將飴糖、蜂蜜與250克白糖一併倒入瓢內上火熬成漿(待熬盡水氣,漿汁顏色發青起小泡時,滴入水中成脆珠即成),把炸好的麵條放入拌勻,將木框模型放在案上,抹點油,再把拌勻蜜汁的麵條倒入模型裡,用抹上油的軸槌軋擀結實,上面撒上白糖500克,再用槌砸實擀平。放在烤盤上,入爐稍烤2--3分鐘即可,出爐後切成3--4釐米見方的塊或菱形塊即成。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87adea3aac94449696501e300a9c3d50\

抓妖師木木


推薦一款白糕的做法

原料:米粉、白糖、水、酵母。

做法:

1、取部分米粉,用水兌開後,放火上煮成稀糊狀;

2、稍涼後與剩下的米粉攪勻成厚糊狀,可適量再加點冷水;

3、將提前活化的酵母水倒入,攪拌勻即可;

4、將菊花盞模抹點油,也可以不抹。抹了更好脫模。將麵糊倒入約二分之一位置;

5、發酵漲至與模差不多高時,放入上氣的蒸鍋裡蒸二十五分鐘即可。


辣媽蘭姐煮美食


芙蓉糕的用料有 黃米麵、普通麵粉、麥芽糖、食用油、白糖、清水、果仁、青紅絲、雞蛋

做法步驟

1、將雞蛋加入適量的清水打散攪均勻

2、將黃米麵和普通麵粉過篩到攪勻的蛋液中

3、揉成麵糰,放置一個小時

4、取一塊麵團,擀成寬8~10公分薄片

5、切成寬5毫米長條

6、鍋中燒油6成熱,將麵條下鍋

7、小火炸至成金黃色,撈出

8、在起鍋燒好水,倒入400克白糖,融化後,再放入200克麥芽糖,煮到糖可以拉絲

9、準備容器,撒上青紅絲和果仁,均勻鋪好

10、將炸好的麵條倒入容器,淋上熬好的糖漿,拌勻,找容器將糖漿麵條壓平

11、將餘下的白糖用篩子均勻的灑在麵條塊上

12、掛糖後放置冷卻後切塊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