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廢都》的《邪惡之路》

一氣讀完了好幾本書,意大利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格拉齊亞.黛萊達的《邪惡之路》、賈平凹的《廢都》,還有餘秋雨的一系列《文化苦旅》、《雨夜短文》、《餘秋雨歷史散文》、《中國文脈》、《北大授課:中華文化四十七講》,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讀完,雖然不停地在提醒自己帶著思考去讀,實際上還是囫圇吞棗。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就此打住,停下來回味、思考,就像牛一樣開始反芻。

因為《邪惡之路》和《廢都》有點相似,講男歡女愛,而餘秋雨先生的文章都是講文化的事情,所以,分成兩部分說。

看完《邪惡之路》和《廢都》,萌生一個念頭,想把我原來想寫的東西認真寫出來,現在只是有一些素材,真的想寫出來,還需要謀篇佈局,當然更需要臨時發揮,也產生過像賈平凹似的找個安靜的地方利用假期希望一揮而就。

還是先說《廢都》吧,我記得曾經讀過一次,打開QQ空間確認是在2014年1月份讀完了,以莊夢蝶的口吻寫了點東西,也就是寫得玩的,時隔五年,重新再讀,一言難盡。

記不清楚第一次讀的時候有什麼想法,但這次再讀真的感覺書中口氣頗似《紅樓夢》,至於其中的色情描寫好像《金瓶梅》,還記得這本書有很大的爭議,從書的內容看來,爭議也屬正常。也正是因其有點屬於異端,才第二次閱讀。


通往《廢都》的《邪惡之路》


西京城內的一個叫做莊之蝶的名作家,有一個賢良的妻子牛月清,卻因感性、多情的個性,與數個女人發生的情感糾葛。細數下來,唐婉兒、柳月、阿燦、汪之眠的夫人。這不完全是作家的虛構,生活中肯定存在這樣的一個莊之蝶,至少我有理由相信。一個作家,在這本書裡除了寫了黃廠長藥廠的農藥的事情、龔靖元的輓聯以及柳月婚禮上給一個女性崇拜者在文化衫上寫一首詩之外,好像就沒寫啥東西,至於他因什麼成名,成名作是什麼,不得而知,我覺得就是一個大混混,說他文痞,也許有點過,反正在我認為就是不務正業,當然為了生活做些與文化相關書畫的生意,無可厚非。

難忘書中的收破爛的瘋老頭、莊之蝶岳母及奶牛神叨叨的言語,是作家借他們的話說出自己的某些看法。

網上有這麼一段讀後感,我覺得很實在:我會毫不避諱地承認,自己剛開始讀的時候簡直是一頭霧水,“不明覺厲”,起初我並沒能感覺到它的好評所在,更不能體會此書的真正內涵,只是一頁一頁地翻著,像讀故事一樣地讀著。直到讀到了壎音繚繞,牛開始了它的第一次反芻(即它的像人一樣的思索),我似乎能體會到點什麼了——關於人,關於動物,關於自然和文明,關於“鬼魅猙獰,上帝無言”,關於千年文化之城,我也像牛的反芻一樣進行著思考,答案是我和老牛有了共鳴,有了驚人的相似之處。與此同時,我不止一次地因書中佳人和性的描寫而面紅耳赤地勃起,更是不受控制地躲在被窩裡自淫;可是後來,愈讀到後面,便愈發地痛苦,沒有多大快感的手淫,頻繁的勃起,這些雖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情況,但也只是過眼雲煙、冰山一角罷了,而真正像烙印一般刻在腦子裡的,全是些無形的東西——生活的虛假和苦難。

書中有三條線索可尋:第一條是莊之蝶和六個女人的故事;第二條線索是西京四大名人的遭遇和命運了。四大文化名人,曾經何其輝煌,隨隨便便一個便能讓城中的平頭老百姓肅然起敬、豎起拇指,而再偉大再有名的人,也是實實在在有七情六慾和與凡人一樣的血肉之軀;第三條線索是那頭有了思想能夠反芻的牛了。不管是六個女人、四大名人還是一頭奶牛,都沒有善終。我雖沒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但也頗有體會;鬼哭狼嚎般的痛苦,像夢境一般恍惚,卻又那麼真切,我是一個很容易動情的人,讀小說的時候也容易入戲,彷彿這個虛構的故事實實在在地存在,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個角色,甚至莊之蝶就是我,真真切切地置身於這個世界裡。我並沒有猜測設想著故事的結局,更沒企圖這個故事能朝著一個圓滿美好的方向發展,我成了莊之蝶或者那頭奶牛,在一聲不響的翻書聲中無可奈何地結束了,讀完又不勝唏噓,那首哀樂或者壎音還在耳邊迴響。

站在西京這座城市街道上,放眼望去確確實實成了廢都一座。

回過頭來,仔細想想,莊之蝶和這些女人的關係基本都是女性愛慕他的名聲,進而發生性關係,不客氣地講沒有什麼愛情,完完全全是性慾,是一種動物的本能,此時我不由想起費洛伊德說的人有兩大沖動:動物的本能和被尊重的感覺。莊之蝶在動物的本能得到滿足的同時,也許又有了一種被尊重的感覺,他是有了,那六個女人我想並不完全獲得了被尊重的感覺,或許唐婉兒能有一點。不過在現實生活中,真正做到靈與肉的完美結合好難好難,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說過大部分人搭夥過日子而已,我不敢說現在離婚率那麼高,離婚者都是在追求靈與肉的完美結合,估計愛慕虛榮追逐名利者居多吧?

不僅是中國如此,外國也這樣。


通往《廢都》的《邪惡之路》


《邪惡之路》是一個女人和兩個男人的故事,描寫的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撒丁島的風土人情,優美的文筆飽含著對故鄉深沉的摯愛。故事並不複雜,但是主題深刻。作家似乎想表現出,愛和慾望是如何改變了善良的人性;或者說,在慾望面前,人對真愛的堅持、對善良的堅守是如此艱難。黛萊達的語言風格是詩意的,優美流暢,有帶你追憶往昔的魔力,小說家憑藉這部《邪惡之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最引起我注意的也是我想借鑑的是,這個故事不怎複雜,主要人物也不多,也就瑪利亞.諾伊納、彼特羅.貝努、尼古拉大叔、路易撒大嬸、佛藍切斯科.羅薩納、齊祖、科羅卡以及薩碧娜,但故事情節曲折、驚險,環境描寫生動、自然(這也是我特別喜歡的),人物性格及內心描寫細膩,入木三分(我由此想到我也該這麼描寫內心活動,所思所想)。人對愛情的追求、對慾望的追求,本是美好的東西,通過正當的渠道卻得不到,因為地位、貧富差距而導致物質和社會倫理基礎缺失,愛情是需要依附的這話說的沒錯。慾望是人的行為的原動力,人的思維、決策往往受到慾望的驅使,彼特羅對金錢和愛的慾望、瑪利亞對虛榮和愛的慾望的追求,最終導致他們走向痛苦和矛盾,尤其是瑪利亞在隱約感覺到彼特羅殺死他的前夫,也不敢說出來,只是在心中存疑,這種痛苦和掙扎,著實令人同情。

道德是壓抑慾望的工具,這一點在我們這樣的國度更加突出。五千年文化的中國,儒家、道家包括佛教時刻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旦不再受此約束,虛榮心、攀比心、嫉妒心膨脹,追逐名利、地位、金錢,突破道德防線,就會不可救藥忍受著痛苦和煎熬,自己釀下的苦酒自己喝。關於這個理念我想用我將要寫的來說明。

愛而不得果然引人瘋狂。如果沒有得到回應,沒有燃起不實際的希望之火,又怎麼會蔓延成最後的災難?所以,一人走上邪惡之路,兩人卻都要揹負罪惡。

因為那麼多的人,走上了這條邪惡之路,所以曾經文化燦爛、光芒四射的古都也就變成了了廢都。


通往《廢都》的《邪惡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