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夏金元一二事(三)“消失”的漢族人

看看今天的世界,對照中國和其它國家與地區,就會發現世界的紛亂和中國的安全與穩定所形成的巨大反差,總會讓人有一種瞠目結舌之感,並由衷地感慨一聲:此生無悔入中華。

現在的國際形勢與幾百年前中國混亂時代可能在表現與發展形式上不同,但本質是相同的。但對老百姓來說,不管是沐浴陽光還是身處硝煙中,其內心最大的渴望無疑還是和平。

戰爭面對和平、征服面對反擊,無可避免地會有無數的生靈慘遭塗炭、家破人亡。連同人一起被毀滅的還有自上而下幾代人積攢起來的財富和社會各階層形成的關係的存續。

讓我們的眼光再次回到北宋以後至明朝的那段時期。

無論是遼、西夏還是金和蒙古,實行的擴張主義在實施的過程中免不了會發生流血事件,但人作為產生物質財富的基礎條件,征服者不會因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而斬盡殺絕。這樣,對失陷區的百姓來說,對統治者的認識更多地可能是由“此”換成了“彼”。這在北方政權進行南擴的過程可以看出來:遼國與西夏國對所處地區在爭端中造成的破壞最小。如遼國,取得土地的方式無疑只不過是通過談判就和平接收了燕雲十六州的土地與百姓,流血事件不可避免,但比起通過發動大規模戰爭取得土地,這種方式讓征服區的百姓避免了家破人亡的處境。

西夏的破壞也最小,他們本就是紮根在中原王朝的土地上發展起來的,以党項人為主結成的,包括眾多漢族人在內的多民族聯盟似乎是原封不動地從中原王朝手中接管了今天甘肅的大部分土地。但金在對遼的征服中,卻使北方地區經受了多年的殘酷戰爭,物質損失巨大,社會分裂嚴重。

在這個時期的見證者岳飛想必內心是無比沉痛的,儘管他率領著岳家軍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作戰,且所向披靡。可如果他進入過金軍營帳,發現騎兵是女真人等外族人外,步兵大部分是漢族人會做何感想。

他可能永遠不會想到,蒙古混雜著眾多漢族人的步兵有一天會踏著金國的屍體,對北方地區進行懲罰性的蹂躪和殘害,屠戮民眾,企圖將這片地區變為他們效忠對象的放牧場,並最終滅了他的南國,止步汪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