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可是,父母們想過沒有,孩子為什麼會不聽話呢

常聽見父母責罵孩子:“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可是,父母們想過沒有,孩子為什麼會不聽話呢?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大人如此,小孩也一樣。當父母對孩子發出指令時,如果孩子認為大人的指令不正確,或不一定正確,或不明確時,便有可能不執行,這也就出現了孩子不聽話的現象。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可是,父母們想過沒有,孩子為什麼會不聽話呢


四種原因引起的:


  1、大人的話本身就不對或不完全對。

  2、大人本身言行不一致,只要求別人做,自己卻不能身體力行,因此說的話毫無威信。

  3、大人的話雖然對,但孩子無法做到。

  4、大人的話是對的,但孩子誤認為不對,所以不聽從。


 第1、2種情況下,要求孩子聽話是毫無道理的。3、4種情況,雖然大人的話有道理,但還要考慮孩子的接受能力,講究語言藝術。

例如,想讓孩子把玩具讓給別人玩,不要簡單地指使孩子讓某人玩,因為不管誰,讓出自己喜愛的東西,總是心疼的。

父母可以用鼓勵性的話說:“洋洋的玩具真漂亮,洋洋非常懂事,再借給婷婷玩一會好嗎?”孩子得到了肯定和稱讚,便會按您的意願去做了。

  當孩子不聽話時,大人應從孩子的立場出發,想想孩子為什麼要聽你的話?若確實需要孩子聽,也要選擇一種能夠讓孩子樂於接受的表達方式。

如果事事讓孩子逆來順受,這種“聽話”教育會限制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的發展,使孩子不敢想,不敢做,沒有自己的見解,這樣不利於孩子個性的發展。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可是,父母們想過沒有,孩子為什麼會不聽話呢


不聽話寶寶應對指南

 指令清楚、實際。

當寶寶把照顧者的指令當作“耳邊風”時,爸媽在提出要求時就要做到指令清楚、實際,內容寶寶可以理解,更重要的是寶寶能“做得到”。


例如,“把房間清理乾淨”就太過模糊,寶寶不知道是清理玩具呢,還是清理衣服,還是把房間掃一掃。“把房間地板上的玩具收到玩具箱裡”,這就明白得多,同時也是寶寶能力可以做到的。


選擇法。當有些事情必須做但孩子不肯做時,可以採用選擇法。

  ·所謂選擇是要孩子選擇“先做”還是“後做”,是“立即做”還是“等會兒做”,而不是要孩子選擇“做”還是“不做”。

比如,頭髮長了,但孩子不肯理髮,父母可以用商量的口氣說:“是你先理,還是我先理?”孩子往往回答“你先理”。 等父母理好發後,孩子就不得不理了。

轉移法。孩子不聽話,有時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

比如,看見一件玩具,孩子鬧著要買,怎麼辦?這時,父母可採用“轉移法”,即不與孩子談這件玩具該不該買,這樣就在不知不覺中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忘記他要買玩具的想法。

接納孩子的情緒。 

·接納孩子的情緒。爸媽雖不接納孩子的負面行為,但要接納孩子的情緒、聽聽孩子的心聲,否則,孩子也聽不進父母說的話。

防患於未然。事前模擬可能發生的狀況並設想解決方案。

例如,父母帶孩子去逛百貨公司,孩子會認為要去買玩具,沒買的話,就會在百貨公司哭鬧,賴著不走。

其實父母在事先就應想到孩子可能有的反應,應先告知出門的目的是逛一逛,不會買玩具。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可是,父母們想過沒有,孩子為什麼會不聽話呢


慎用處罰。

在沒有安全顧慮的前提下,適度處罰五六歲的孩子,讓孩子嚐到不遵守規則的後果,可教導孩子學會責任。

·善於獎勵。

若孩子總是動來動去、安定不下來,父母可與孩子約定,

若他坐20分鐘都沒有跑來跑去(同時須為他安排一些活動),就可以得到一個“小星星”,累積7個“小星星”以後,可以換取一樣他一直想要的東西。如此孩子不但可平穩下來,也有了努力的目標。


使用獎勵時應儘量避免物質獎勵,也不要讓孩子太快獲得獎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