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游泳需要柔韌性,但是大多數人未必理解,你呢?


都說游泳需要柔韌性,但是大多數人未必理解,你呢?

最近給游泳俱樂部的小朋友們做線上游泳體能指導,有家長朋友反應自己孩子的柔韌性不好。我問哪裡感覺不好,他說體前屈下不去。對於這項評估,雖然有它一定的道理,不過在運用方面以及對它的相關概念理解上,我們可能有些誤區,特別是應用在游泳專項上。


如何理解體前屈中的“柔韌性”

都說游泳需要柔韌性,但是大多數人未必理解,你呢?

體前屈可以作為一項測試膕繩肌長度-張力關係或者說髖關節靈活度的評估。評估結果可以反饋出一定下肢活動能力的信息。過於鬆弛,可能在跑步、游泳踢腿這樣的運動中控制能力不足;過於緊張則可能造成活動幅度不足,還有可能增加運動損傷的幾率。

實際上鬆弛的肌肉可以在體前屈這項評估中取得不錯的表現,我們是不是覺得“柔韌性”很好呢?可是這樣的柔韌性真的有用麼?


如何理解游泳運動中所需的“柔韌性”

都說游泳需要柔韌性,但是大多數人未必理解,你呢?

相比其他運動項目,游泳確實對柔韌性的要求較高,畢竟運動在相對“柔”的物理環境中。不過究竟需要“柔韌”到什麼標準才行,行業內並沒有準確的定義。實際上,只要達到我們人類應該有的標準關節活動度,就可以游出標準的游泳技術動作。過於追求“柔韌性”可能已經到了“超伸”的程度,反而不利於我們在游泳時控制好自己的技術動作。


從追求“柔韌性”變為增加“活動度”


都說游泳需要柔韌性,但是大多數人未必理解,你呢?

主動直腿抬高測試

單純的增加柔韌性意義不大,畢竟游泳選手需要在水中有效控制身體。我們可以將追求“柔韌性”變為提升“活動度”。

關節活動度是指我們活動時關節可以主動觸達的活動範圍。體前屈的目標關節是髖關節,對於游泳選手來說,屈曲約80度到90度、伸展40度左右已經可以滿足運動需求。說到這裡,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主動抬腿測試來評估自己的髖關節活動度,而不一定是體前屈。


說說體前屈的常見問題


都說游泳需要柔韌性,但是大多數人未必理解,你呢?

很多朋友其實並不知道體前屈的“標準”是什麼。比如我有一位朋友是瑜伽老師,她的“柔韌性”極其出色,能做出各種優美的動作,一個腿胸相貼的體前屈不在話下。可是除了瑜伽,她無法再做其他的運動,至於為什麼,我們可以再回到體前屈這個動作來分析。在做體前屈的時候,其實她的膕繩肌是非常緊張的,不過為了能把“體前屈”做好,她通過增加腰椎屈曲的幅度來讓胸背靠的更緊。這樣做雖然是“看起來很標準”,實際上對自己的腰椎是一種損害,而且做到這個動作對身體的健康和意義並不大。至今為止,她依然做不了一個正常的屈髖和深蹲動作,運動鏈的發力順序掌控的不是很好。


小結

都說游泳需要柔韌性,但是大多數人未必理解,你呢?

對於“柔韌性”這件事,我們在游泳時可能會經常聽到這個概念,可是大多數朋友們對其的意義知之甚少。我建議大家不要過多關注孩子們的“柔韌性”,而多考慮如何增加“活動度”。一些運動科學的基礎概念有利於我們增加對這項的理解。

今後再有類似體前屈這樣的評估,至少大家可能會有所思考,它其中的意義,以及對我們游泳選手究竟有什麼作用。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感謝大家的支持,有任何建議請您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