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歸來》:敘事風格行雲流水,劇情太過直白

張藝謀在02年開始轉型拍攝商業片,在此之前《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等作品,讓他三次提名奧斯卡、五次提名金球獎。在轉型拍攝商業片《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及《金陵十三釵》後,雖然這些商業大片更符合現代觀眾的觀影需求,可是也意味著過於迎合觀眾,這些商業作品的藝術性的確欠缺。

《歸來》是14年張藝謀導演拍攝的文藝電影,這部電影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編劇鄒靜之將小說改編,截取了小說後面的部分,由陳道明、鞏俐、張慧雯等主演。

影評《歸來》:敘事風格行雲流水,劇情太過直白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知識分子陸焉識與妻子馮婉瑜隨著時代變遷的際遇的故事。該片是張藝謀再次迴歸文藝風格後的首部,首次採用了4K製作技術,是中國電影史上真正意義上的首部IMAX文藝片。

三十多年前,中國文壇流行一種叫做"傷痕文學"的獨特文學類型,這種類型的文學作品多數是描寫文革的小說,這些小說有很多都被改編成了電影劇本,比如《芙蓉鎮》。這些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就被稱為"傷痕電影",而張藝謀的《歸來》,就是一部典型的傷痕電影。

其實"傷痕文學"在大眾認知和評價上來說,都是有著時代的侷限性的文學作品,因為它是針對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展開的文學創作,很多作品的侷限是十分明顯的,現在能夠流行於市面上的傷痕文學作品,大多都是思想上較為膚淺的作品,這些作品對這一歷史時期的認知不夠深刻,或者說受限於此,而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也因為某些原因,不在大陸流行,這些作品對於歷史批判的略顯過激,雖然打破了局限性,但是又陷入了主觀意識之中。這一類作品在海外較為流行,也獲得了很多的國外獎項,但是對於國內來說,是很少有這些作品的。

由於劇本本身對於歷史事件的思考不夠深刻,所以在電影作品的表現上就顯得較為幼稚,很多的小說甚至連語言都未擺脫時代影響,更無法說對於現實的客觀看法。而《歸來》這部作品所依據的原著是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這部作品顯然與那些作品不同,張藝謀成功地把故事的殘酷拉低,更突顯傷痕文學的氣質,在這一背景下,反其道而行之,用煽情的手法贏得了很多觀眾的喜愛。

影評《歸來》:敘事風格行雲流水,劇情太過直白

不得不說電影在技術層面是可以的,把這樣的一個殘酷的故事,從情感的角度出發,利用老練的手法更加凸顯情感的可貴,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一時期對於文人的壓迫,大環境之下總有一些人是身不由己的,但是仍可以看到張藝謀的藝術修為,總有幾個鏡頭可以透過屏幕刺痛你,讓觀眾無法不被電影中的情感影響著。

例如陸焉識讀自己過去寫給馮婉瑜的信,這些信很遺憾的都是沒有寄出過的,信裡寫的都是他那些年想要分享給她的故事。有一封信是講述春天來了,母馬生小馬駒的故事,當小馬駒從地上站起來時,陸焉識感到春天來了。春天從小時候就一直是生機的代表,無論是從書中還是人們對於春天的描述,而電影裡對春天的描述,似乎是最生動的描寫。

不過電影的確是做了一些改編,這些改編或許是刻意的,雖然在這個構建的歷史時期來說,是經不起推敲的。例如說勞改的犯的家屬有多居室住房和鋼琴,老陸平反回來居委會安排一間空房給他,馮婉瑜夜不閉戶等他回來,當時的環境下,我國城市治安或許達不到這個水平。這些細節上是精心設計的,或許是為了這個電影的溫情主題,儘量為這部影片抹上溫暖的色彩。從過去的血淚中還能看出人們之間存留的溫情。

影評《歸來》:敘事風格行雲流水,劇情太過直白

《歸來》是一部浪漫的"愛情戲",國產電影在很多時候都喜歡用跌宕起伏的經歷來塑造人物,為了追求戲劇上的衝突,使主人公受盡苦難,每個主人公總要經歷常人所不能經歷的,這些苦難落到普通人身上簡直是誅心的災難,在主人公面前,總是在一番痛苦掙扎後成功逃離這一困境,再向著下個困境進發。煽情總要情感上的碰撞,人物也需要臉譜化,好讓衝突過於激烈,吸引觀眾目光。好人就好到底,壞人就無惡不作,雖然近幾年來說,人們對黑化的主人公表達出了極大地寬容和喜愛,對於曾經的影片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生活其實有太多微妙之處,舉報父親的女兒是孝順的女兒,在路邊水窪裡洗臉的男人,是彈得一手好琴,說得流利法語的優雅男人。人生是充滿變數的,每個人的身份、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不斷變化的,如何定義自己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生活或許比藝術更加充滿戲劇性,所以我們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不高於生活。

影評《歸來》:敘事風格行雲流水,劇情太過直白

在這部電影中,不得不說鞏俐和陳道明真的是好演員,和老戲骨對戲一直都是小鮮肉們的噩夢,先不說能不能接住老戲骨遞給他的戲,現在很多演員連背臺詞都成了問題,又怎麼要求他們在臺詞上表演給觀眾戲劇的張力。看這些老戲骨對戲就是非常過癮的地方,在演戲上收放自如,記得有一場戲是陸在彈鋼琴,馮聽到琴聲而來,眼中似乎充滿了感情,下一秒又恢復了冷漠。整個電影的基調就是收得多、放得少,文藝片很多時候也不喜歡用太多的臺詞。壓抑人性的時代遭遇了不公的待遇,但是一生是值得的。 愛情可以稱得上是"信仰",電影裡久別重逢,兩個白髮老人靜靜擁抱著,不會說那些情愛,也不會有太多情感的爆發,時間已經過去了那麼久,再見彼此已是白髮蒼蒼,千言萬語不及一個擁抱。

其實這個故事真正矛盾的是馮婉瑜對陸焉識的感情,她對他的歸來是既期待又害怕。馮婉瑜被陸焉識專案組成員逼迫,兩人的關係持續了一段時間,因此丹丹的心理也是有一些問題的。她們母女對老方和陸焉識都有一些記憶和思想的重疊,對於馮婉瑜來說,這兩個人都與自己有關係,雖然不是出於自願,可是生活記憶還存留著,在被他傷害有也有了一些創傷。

所以馮婉瑜失憶後弄混了這兩個人,而丹丹排斥陸焉識,是一種正常的感覺,畢竟小時候他記憶中的形象不是陸焉識。其實這雖熱沒有著重筆墨,可是這殘酷的故事,並不能像電影裡那樣被淡化到若有若無。矛盾衝突被抹平,殘酷自然就被溫情消解,《歸來》用失憶消解文革,從而使這一敏感的歷史時期變得虛化,整個故事裡和這個歷史事件有關的情節,直觀的只有陸焉識跑回來的那一段戲。張藝謀選取《陸犯焉識》的這一小段情節,不得不說是精心挑選過後的,這個歷史時期是吸引人的,也可以吸引一大批經歷過這段故事的觀眾,也可以吸引一些對這段諱莫如深的歷史感興趣的觀眾。張藝謀聰明的一點就是把它拍成一出即使失憶,也不忘愛情的感人故事,這既符合了那些年長觀眾對於那一代人的感情,也符合了年輕觀眾對於愛情的神聖期盼。很多影評人批判這部電影是在玩弄傷痕,接著幌子來成就自己的文藝歸來。

影評《歸來》:敘事風格行雲流水,劇情太過直白

這部極簡主義風格的電影,是一部具有濃郁悲劇意味的作品。雖然它是用了含蓄的手法揭示一段令人難忘的創傷歷史,導演自己也在這段歷史中感悟許多,所以他比任何一個人都明白,經歷過這段歷史的人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都會以自己的記憶來填補這段含蓄與簡約。當然,對於年輕觀眾來說,可能會因為故事設置的簡略性,接受這段單調的故事線。很多的外國觀眾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個知識分子會有這樣的經歷和遭遇,雖然他們對這段歷史也很感興趣,但多數都是帶著有色眼鏡來審視,無法正視這段歷史也是他們無法理解的一個原因所在。

影評《歸來》:敘事風格行雲流水,劇情太過直白

《歸來》是一部典型的張藝謀作品,在劇情的設計上和故事橋段的把控上,都能看見張藝謀的用心之處。但這部作品與他的早期作品相比,還是缺少了那種灼熱的情感。電影一開始把環境設置在火車站,這是一個代表性的建築,雖然不缺緊張感,可是故事是可預測的,甚至是無新意的,情節設置得非常機械化。對於電影來說,這段劇情是毫無意義的,作為一個文藝電影,就在這一出躊躇許久,浪費了整整20分鐘,這是很可惜的,有那麼多好的故事可以拍,為什麼浪費在這個地方。

馮婉瑜兩次表現出的猶豫情緒,或許是在像觀眾傳達一個問題,她與陸焉識之間的愛情是珍貴的,可是對於忠誠二字的定義,卻無法斬釘截鐵的回答,因為他們在這段時間遇到的故事,在很多人眼中已經玷汙了愛情與忠貞,這個問題其實是矛盾的,在很多藝術作品中,這個問題都是一個矛盾的存在。

影評《歸來》:敘事風格行雲流水,劇情太過直白

這部電影的敘事風格行雲流水,只是劇情方面太過直白,沒有太多深刻的主題使電影很難讓觀眾習慣靜下心來觀影,藝術片本身就是需要節奏和劇本來支撐,過度的刪減使得這個作品讓觀眾集中看下來,是比較困難的。

張藝謀近年來的作品,已經讓人看不到曾經《紅高粱》、《活著》這些優秀電影帶給人們強烈的價值衝擊。現在的電影除了商業片就是一些淺白的作品,這並不像我們最開始看到的張藝謀,內心熾熱,現在的他表現出的隱忍、低調、平淡究竟是保守還是退步,都很難用幾句話來概括評價,《歸來》的給人的感動是短暫的,回味也略顯寡淡,不過這部作品還是要強於商業片,7.9分是這部作品最好的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