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誤殺》影評

人眼前的波濤,都是海底深處我們一無所知亂象的表現

故事講述了一個父親在法治不全的小鎮為了保護妻子女兒的“誤殺”與警局展開了一場遊離人性和法治邊緣的高智商對抗,劇情來回反轉十分精彩,結局兩家互相開示得到解脫,迴歸到了人性真善的主旋律。

從人性的角度上來講,李維傑雖然有正義的初衷,但走的時間長了,就忘了為什麼要出發,只記下了走這件事,一念成魔,一念成佛,為了妻子孩子不受侵擾,殺了素察,佈置下了所有的事情,利用了所有可利用的人,後來內心自責不安,祈福也沒能得到寬恕,最終在結尾與拉韞的坦白中放下了心中執念,並主動向公眾還原了事件經過,接受了法律的處置。拉韞夫婦完全是惡的設定,對孩子溺愛、對法治的蔑視、對權利的追逐和睚眥必報的兇狠體現淋漓盡致,最後也沒得到好的結果。說句槓精的話,惡的有點徹底了。還有一個鏡頭很有意思,當記者問民眾這件事怎麼看時雜貨店老闆頌恩張了張嘴沒有說話,留了一個意味深長的表情,電影到這裡就戛然而止了,留給人更多的思考。彩蛋裡,李維傑越獄,發現黃毛死在一個棺材裡,又發現惡的爪牙伸到了邊上,這是拉韞夫婦的報復,細思極恐。

剛看完電影的時候,我問身邊的朋友,如果是你,在那種環境下,你會如何處理?朋友想了一下,張了嘴沒說出話。按照電影中的邏輯下,這個父親做的是正確並且唯一能夠保護自己家人的選擇,這就是法治混亂的悲哀吧,在一個法理淪喪之地,如何去尋找正義?電影后段民眾的激憤和暴亂更是說明了在這個民眾被長期壓迫的地方,執法者的公信力可憐到什麼地步,可民眾代表的就是正義了嗎?李維傑在最後一次進警局的時候交代人聯繫了政壇對手,才有了輿論的曝光,才有了洶湧的民潮,才有了事件在公眾面前的還原,契合邏輯的同時又讓人有些無奈和傷感,當民眾的申冤都已經被政治利用,這樣的社會真的讓人看不到期待。李維傑遵守自己內心追求了真的善,缺並沒有得到群眾認可,相較而言,群眾更願意去維護那個被欺凌的李維傑而不是去抗爭的李維傑,連最關係親密的頌恩都不置可否,究竟什麼才是真善?對個人,對民眾,對社會,真善的概念恐怕都不一樣。這讓我不經想起句話,《烏合之眾》裡說,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