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的举措

导语:

19世纪中期,正当西方国家在工业文明之路上快进前进时,日本经济的黄本主义国素有所成长, 但在幕府间关错国政策主导下, 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线慢,基府政权成为日本社会发展的障碍。日益壮大的断音族和青产阶级不满幕府在政治上的专权,以“还政天皇”为旗号,掀起了声势洁大的倒幕运动。与此同时,广大农民不堪幕府政权的沉重生制、 掀起了规模宏大、范围广阔的反抗斗争,1853年 黑船来航”事件后,日本被强什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民族生存危机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争夺,使日本有识之士意识到只有推翻幕府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才能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这样,一部分原属于幕府统治集团的中下级武士借助天皇的权威,利用农民的革命斗中,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这就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推翻了幕府统治,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破除旧政治体制

新政府在倒幕胜利进军过程中,就着手制定政治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以便在推翻幕府后进行改革。1868年。新政府以天限的名义公布了《五条哲文》,要求广兴会议, 向西方学习,改革各种封建旧制度,上下一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不久,又公布了《政体书》,以整顿充实政府的组织机构。

五条誓文:

1.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2.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3.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务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

4,破旧有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

5.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倒幕胜利后,新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彻底破除旧的政治体制。首先,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1869年,新政府通过向西南强藩施加压力,剥夺了各藩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让他们担任藩知事,成为天皇政府的地方官。为应对日益激化的农民起义和士族叛乱,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1871 年8月,新政府断然实行废藩置县的改革,在全国废除封建领主制,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县,府、县知事由中央任命;被罢免的藩知事到首都东京定居,以便控制其活动。在此过程中,新政府发布了建立天皇亲兵法令,组建了“御亲兵”,使新政府有足够的武力来保证这一措施的施行。 “废藩置县”剥夺了落主的权力,削弱了地方封建制据势力,初步加强了天皇新政府的中央集权,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击土地所有制,成为雄新运动中一次深刻的革命性变革,使日本在政治上向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故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筒,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

——《废藩置县诏书》

其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幕府时代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使个人身份不能随便发生变化,这限制了人民的自由,成为新政策实施的障碍,也破坏和动摇了尚不稳固的新政权。废藩置县后,藩主与藩士的主从关系完全消失,农民对领主的从属关系也不复存在,过去的“四民”等级差别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政府着手改革等级身份制度,旧藩主和旧公卿改称“华族”,仅次于皇族;幕府直属的家臣、各藩的藩士及一般的武士改称“士族”;农、工、商和僧侣、神官改称“平民”。新政策允许华族、士族和平民之间自由通婚,允许人们有就业和居住的自由,在兵役、纳税方面完全平等,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后来,新政府又剥夺了武士垄断军职、佩带刀剑的特权,通过赎买方式,取消武士的俸禄制度。曾经是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的武士阶层彻底瓦解并发生分化,一部分成为资本家,另一部分则成为普通的劳动者。

明治政府还派出了使节团考察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1871 年11月,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使节团前往欧美考察,途经12个国家,历时22个月,耗资达百万日元。每到一国,使节团便广泛接触各国首脑、政府官员和各阶层人民,考察了政府机构、工厂、兵营、学校等,从各个方面加深对西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认知,找出差距。

岩仓使团的欧美之行,学到了许多有助于日本实现独立和富强的经验,找到了一条适合 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岩仓使节团访问的国家:

1871年11月,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48人使节团前往欧美考察,先后访问了美、英、法、 比、荷、德、俄、丹麦、瑞典、意、奥、瑞士12个国家。

明治维新的举措

(岩仓具视使节团)

殖产兴业

明治政府在废除封建旧政治体制的同时,大力实行殖产兴业政策, 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保护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明治政府最初采取大力创办官营企业来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方针。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后来又成立内务省,与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行殖产兴业政策。明治政府先后接管了“关口制造所”、“长崎制铁所”、 “石川岛造船所” 等军工企业,并对这些企业不断改造和扩充,为日本军队提供先进装备。通过接管幕府诸藩建立的军事工业,日本逐步形成了近代化的军事工业生产体系。同时,这些军事工业也为工矿企业生产一些机器设备,促进了日本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次,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动用国库资金,设立“模范工厂”。针对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的状况,由政府出资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聘请外国技师,创办近代工业,如铁路、矿山。机器制造、纺织厂等作为示范,引导民间兴办企业,推动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实行“功业资工,通球向私人发收无总贷款、补助金年,突庙私人发资工矿业等近代企业。

明治维新的举措

(明治天皇在铁道开通仪式上)

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日本民间经营的近代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开始出现了少数拥有一定资金和经营、管理近代企业经验的新型资本家。日本国内的自由民权运动提出了“自由经营”的口号,反对政府以官营为主的经济方针。政府经营的企业已经完成了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以及培养技术工人等历史使命。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开始将官营企业带动和示范的方针改为“处理”官营企业和大力扶持、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殖产兴业政策进人新的发展阶段。

1880年,政府颁布处理官营企业的条例,将除铁路和军工企业外的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拥有特权的“政商”以及少数经营近代工业的新型资本家,如三井购买了三池煤矿、新町纺织所等,三菱购买了长崎造船所、佐渡金矿等,并对他们免征商业税,为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转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而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明治政府所实行的扶植和保护大资本家的政策,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是一种制造厂主剥夺独立劳动者,使国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用暴力方法缩短由旧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期的人为手段。

因为当时的日本,资本家阶级还没达到独立经营的程度,依然有政府保护助长之必要。不过保护助长的方法和性质,都不同从前官营模范工厂制度的封建式.了....变化是更加趋向全面实行保护政策。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富国强兵■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认为,“强兵”是“富国之本”,只有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证国家的独立与发展。因此,明治政府实行了以发展军事力量为目的的近代化军事改革。

19世纪70年代初,明治政府颁布了天皇诏书,宣布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洲模式着手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常备军。1873 年,日本颁布了第一个征兵令,在“国民皆兵”的口号下,强征大批青年人伍,并聘请外籍教官,按照德国方式训练日本军队。日本还对官兵灌输武土道精神和忠君爱国思想,使日军官兵把效忠天皇作为军人的天职。从民众中征兵、实行征兵制是日本军制上的革命,由此废除了武士垄断军职的特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常备军,解散了在维新初期由诸藩军队改编的旧式军队。明治政府就是依靠这支新型的、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平定了多起旧士族发动的叛乱,并进行了一系列对外侵略扩张。

在建立近代化军队过程中,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日本注重对本国军事人才的培养,设立了专门的军事院校,为日本军队培养了大量的高级军事人才。在原幕府和各藩军舰的基础上,日本按照英国模式建立了近代化海军。

日本在军事机构改革中学习德国经验,逐渐形成了陆军自、参谋本部等军事机构,这些机构隶属于天皇,直接对天皇负责,为以后军部独断专行奠定了基础。

此外,日本政府鼎力扶植军事工业,建立兵工厂和造船所,引进新技术,发展军工生产,极力改进军事装备。在当时,日本军工厂已经能够生产适合日本人使用的步枪和各种口径的大炮了。

为了维护国内治安,明治政府还逐步建立起了近代警察制度。1873年,川路利良赴欧洲考察回国后,提出了“以警治国”的改革方案。明治政府以内务省统一指挥全国各地的警察,建立了以东京警视厅为首、中央集权的“国家警察”制度。初期的日本警察完全由封建武士出身的士族充任。

富国强兵政策使日本能够依靠自身的实力,逐渐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的自立自强。但是,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军国主义

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国家生活的各方面都为军事侵略目的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制度。军国主义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的恐怖统治,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殖民主义、侵略和战争政策。

明治维新的举措

文明开化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明治政府开始推行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传统文化习俗,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从而实现近代日本的文明开化。

教育改革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治政府成立后,首先整顿旧的教育机构,设立文部省,统辖全国的教育事业,培养建设资本主义国家所需要的政治人才、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和军人。1872年,文部省颁布了教育改革的发令——《学制》,明确宣布普及初等国民教育的方针。日本参照欧美国家的教育制度,迅速建立了小学、中学、大学三级近代学校体制,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明治政府设立师范学校,培养合格师资,还招聘大批外籍教师来日任教。同时,还创立各种专业技术学校,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成效显著,普及小学教育使国民素质得到提高;实业教育的发展为日本培养出了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在教育改革中,明治政府大肆宣扬天皇的权威,要求人民无条件地服从天皇的命令。1890年,天皇下达《教育敕语》,推行军国主义教育,宣扬“大和魂”、武士道,树立以天皇神权为中心的皇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明治维新的举措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新式学校)

在政府的文明开化政策影响下,一些传播西方启蒙思想的先驱者于1873年成立了研究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学术团体“明六社” 积极宣传改革思想,提倡自由主义和欧化主义,对日本人民进行启蒙教育。

集合有志之士,商讨办法,以谋我国教育之进步,并集合同志,交换意见,扩大知识,明确见识。

——《明六社章程》

为改变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中的陈规陋习,明治政府废除了一些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实行“断发”;宣传、奖励以至移植西方的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欧化”运动,如鼓励空西服、 吃西餐、盖洋楼。明治天皇和皇后带头穿洋服,政府机关的各级官吏和军警以及学校师生等都按规定穿西式制服。社会上穿洋服、吃西餐的人逐渐增多。

明治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一系列改革,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但是,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

明治维新的举措

(电信的开通)

总结

◆通过“废藩置县”的“破旧”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

◆通过“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等“立新”措施,发展成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