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下鄉收古董?

遺落的舊時光


下鄉收古董,又稱“跑地皮”,必備工具四件套:喇叭、手機、電源、大水杯。

1, 點龍穴:先在十里八鄉中,找出附近曾經有地主或大戶人家居住過的村莊,以前大戶人家門前附近都有一口青石井,現多為村裡老人過腳地,在此放塊四方布,用鎮尺壓四角,引子放上面,小馬紮尾後,仙人坐中間。

2,座地等寶:小攤面前,大喇叭一喊 “破銅爛鐵拿來賣,蟲講的盒子發黴的書、生誘的銅錢有沒有?”這麼一折騰,您就不用急了,不一會的功夫,就會陸陸續續的來人送物件了。

鄉下常見的物件有:銅錢、銀元、菸袋、古書家譜、金銀器、老瓷器、家傳佩玉、佛像、老陪嫁物品等。

此時拿出跑地十招數:一禮,二謙,三人,四不,五眼,六講,七善,八速,九回,十守法。買到真東西,這叫“撿漏”;買到假東西,這叫“打眼”,雙方你情我願的事,都不能稱之為騙人或受騙。現在大家都看鑑寶電視節目,懂收藏的人越來越多,所以撿漏的幾率越來越小,好東西也可遇不可求了。

3,亢龍有悔:在村裡找一家大門造型古樸的人家,最好門梁雕刻有花紋的,用料做工講究的,或有人物花鳥刻畫的,大門口有石獅子把門,或有拴馬樁的地,和他們結成幫扶對象、親戚親傢什麼的。

結束語:現在的鄉下早已不是多年前的鄉下了,村村通工程早已普及,鄉下到處都是樓房小車,即便貧困的小山村,村民們也不是什麼都不懂了,搞不好收東西的反而會被村民套路,現在會有部分村民在家裡放一些高仿的古董,釣跑地皮收東西的藏家們上鉤,有時你覺得老鄉們憨憨傻傻的,小心被老鄉們當猴耍哈…





相約洛陽


如何在鄉下收古董,首先請教一下馬末都,因為他是行家和權威。我們都是半瓢水,弄不好會被聰明的鄉下人給忽悠了。

我到有一次去鄉下收古董的經歷。肚子會笑得痛。一個“老實”的農民,到城裡打工,到處給他的工友此地無銀三百兩,說他們家有一個祖傳的寶貝,旨在發拖,讓其他的工友去給他秘密宣傳。結果通過三四道關係,把消息傳到我這個古董愛好者的耳朵裡,真是煞費苦心。於是我就讓那人回家(農村)等著我。1989年,我真愁到鄉下收野生天麻沒有伴,我將信息買個了一個真正的古董商。那個古董商一路肉酒肉飯招待我,我們一同去了湖北鄖縣小花果鎮60華里開外的大山裡;好在我一路收了六十斤野生天麻;其實我心裡早就懷疑這個“老實巴交”的山民有詐。

到了那個藏寶山民的家,天色漸晚,我建議不急著驗貨,因為那個老鄉的鍋里正燉著一隻老母雞,我擔心古董商看了那隻古董是個贗品,連吃雞的心情都沒有。這個老鄉倒實成,為人花了五塊錢,把我的六十斤天麻連夜送到了鎮裡我指定的地點。

第二天,那個古董商看了那件所謂的古董,是什麼東西我就不去描述,反正,我們兩個人,是笑得打滾下山的……

改革開放後,鄉下的人忽然信息靈通了起來,紛紛把扔在大門外餵豬、餵狗的盆盆罐罐收進屋子,等著城裡的人來收購時買個大價錢,並指望著此物翻身。他們的“精靈鬼怪”不讓“傾家蕩產”才怪!

2005年我在北京大刪欄附近的琉璃廠附近,有些神秘的“古董商”,裝作農村人,遇見遊客便神神秘秘的上前搭訕,問遊客要不要他從鄉下帶出來的“地下”或家裡“珍藏”了很久的明清時期的瓷器。

那天,我也是閒得無聊,在搭訕者樸質的外表和懇求之下,我去了他們在前門附近的出租屋,檢驗他們的“地下”出土的瓷器。結果都讓我大跌眼界。我最後一語道破天機,你們把這麼“貴重”的東西到底京城裡買,不如拿到鄉下去,繼續埋在土裡,然後在土堆上面,找高手刻一個與瓷器年代一致的石碑,引誘城裡傻逼來“開發”,興許會讓城裡的“開發”者,給你一個好價錢。結果那個賣古董的“鄉下人”聽後,眼睛嘰裡咕嚕一轉,一個謝字後,言聽計行,點頭如搗蒜。

你說,鄉下的古董還能賣嗎?!


北望葛湖


每個城市都有賣古董的市場,甚至是城市的角落,也經常有賣古董的人,你可以熟悉瞭解這些市場的交易時間,到時候就可以去隨便選擇了。還可以通過電腦網絡,建立一個收古董的網站,上面每天更新一些古董的鑑別知識什麼的,吸引人們來看,如果有人有古董了,就會和你聯繫的。想要收到有收藏價值的古董,自己就要懂的古董,不斷的提高鑑別的技術,因為古董的範圍比較廣,你需要做精哪一項,然後專門在這一項上面發展。收古董確實可以到農村鄉下去,仔細觀察各家各戶,看看門口村裡有沒有什麼古董,或者在村裡廣播一下,請有古董的人拿出來,可以統一進行收購。很多古董都藏在老輩人的家裡,可以到村子裡,看到老年人進行詢問,用委婉親切的態度和老年人交談,讓他們對你有好感,這樣有了古董,他們會拿給你看,甚至會賣給你。收古董是一件耐心細緻的活計,只要你給出合理的價錢,有一個好的人品,你的名氣就會慢慢變大,這樣有古董的人自然也會找你了。


九字山人—王三傑


下鄉收古董,如果這個古董定義為歷史文物,我想說的是:完全沒有必要了。現在的古董在鄉下也並不多見,即便有,由於當今信息發達,也不會輕易的讓你撿漏。

如果收老物件,比如老牌電子產品、瓦缸粗盆,這倒是可以的。



一曲新詞一壺酒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聲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為了更好、更直接地與各位瓷友溝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經開通了“西瓜視頻”,已發“蚯蚓走泥紋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窯何以成為五大名窯之一,應該如何鑑定”等視頻,歡迎喜歡探討瓷器鑑定真諦的朋友觀看、評論,後續我會開通“西瓜視頻直播節目”,方便與有瓷器鑑定鑑賞需求的同道溝通,敬請期待!


如何下鄉收古董?


下鄉收古董也叫“鏟地皮”,是到最基層收集有價值的古董的意思。想要去下鄉收古董可不是人們想象中那麼愜意、那麼輕鬆、那麼如意的事情,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精神準備、意志準備、能力準備、金錢準備和物質準備,否則,一準半途而廢。


所謂“思想準備”,就是事先一定要有“萬里無一物,精華聚一處”的充分思想準備,也就是“走過一村又一寨,醜婦刁民葫蘆歪;雞爭狗鬥貓鵝拽,雁過拔毛怨你衰。普品當做傳家寶,一磚一瓦寄情懷;借問古董何處在?牧童遙指雲天外!”


所謂“精神準備”,就是要經受得起打擊,經受得起訛詐,經受得起排擠,經受得起擠兌,經受得起折磨,經受得起誆騙,經受得起狂扁,無論是精神上的,還是品格上的,亦或是身體上的你都要有充分的精神準備,尤其是在窮山惡水醜婦刁民之處,無處說理之時,更是如此。


所謂“意志準備”就是下鄉收古董可是超長的“馬拉松”,而絕對不是短暫的“百米賽”。雖說是“河下千層網,網網都有魚”,但具體到你這個網裡究竟能網到什麼魚,能夠網到多大的魚,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沒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力,是不適合下鄉去收古董的。


所謂“能力準備”就是下鄉去收古董一來你必須對所有古董的品類都有涉獵,至少要精通幾種,不至於被打眼而不自知;二來要有與凡人甚至是低俗之人溝通和打交道的能力;三者要有“處突”的能力;四者要有“自保”的能力。這四種能力缺一不可。


所謂“金錢準備”就是一定要準備一定量的現金,現在很多人都習慣於一部手機走天下,但你若是去鄉下收古董,必須要有一定量的現金準備,否則你將寸步難行。


所謂“物質準備”就是指你去鄉下收古董究竟打算以怎樣的身份去,就必須要有與你身份完全相匹配的配套物質準備,因為如果你身份不當,非但收不到古董,反而會招惹到很多沒有必要的麻煩事情發生,得不償失。


如果你確信,你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精神準備、意志準備、能力準備、金錢準備和物質準備的話,你就可以按你既定的身份去開啟你的“下鄉收古董”之旅了,畢竟“機會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提前預祝你一帆風順、財源廣進、馬到成功!


上幾件古董圖片,以證上言,以餉同道。


以瓷惠友


做古玩生意的人,除了需要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外,還要有一顆八面玲瓏的心。古董生意人好歹也算是一個文化人,雖然能看出某些東西值多少錢而故意壓低成交價,但是在許多人眼中,古董商人就是忽悠人的騙子。 同時,在大眾眼中,古董商人就是花超低價去從一些不懂古董的農民手中買下寶貝,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有時候古董商人下鄉去農村尋找和收購古董,自己才是被坑的那位。

確實,現在一些農村人手中還有一些老物件兒算是古董,但是不要以為農村人就不識貨。隨著生活水平越來越好,絕大部分人通過手機、電視等了解到古董的價值。 但是,許多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只是知道一些粗淺知識,當古董商人去收購時,他們的防範心理很大,比如一個東西本來按照市面上的價格就值幾百塊的,當商人說願意花幾百元收購時,往往會招致一頓臭罵,說這是他們家的傳家寶,至少值十幾萬,幾百就想買走,騙子滾遠點。

甚至有時候商人們還會被“下釘子”,比如這種民國時期的粉彩瓶子,商家問多少錢願意賣,結果別人張口就要30萬,可是這就是一個民國時期的粉彩瓶子啊。商人好說歹說,給賣家普及民國陶瓷在歷史中的地位,終於說動賣家願意700元出手。結果等商人要走的時候,賣家說家裡還有些寶貝也打算賣了,老人又搬出幾個瓶子說願意出手。這個時候才明白,這才是被套路了,趕緊走吧。

在農村收到假貨是一些老手也會遭殃的事,而且農村一些人說的話會讓你欲哭無淚。他們總是張口就是幾萬的高價來試探你,而當你不買的時候,他們就會挖苦你說錢都出不起還來收什麼古董。

而且還價也挺為難的,價格低了,他們就說是不是看不起農村人,專門欺負他們騙錢來的,遇到這樣的情況還能怎樣,要麼漲價,要麼走人,畢竟是他們的地盤。所以想抱著撿漏的心態去農村收購古董的人,欲哭無淚才是他們的真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