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一日之内连杀自己三个儿子?

猫眼观史


我是海浮人,我来回答。

李隆基,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之子。在唐玄宗的统治下的唐朝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进入全盛时期。繁荣的的太平盛世,使唐玄宗开始沉静在开创的功绩中,骄傲淫奢之心渐长,宠信武惠妃,重用奸臣李林甫,朝政也开始衰落,在此期间他在一天之中杀掉了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所谓虎毒不食子,为何唐玄宗要日杀三子呢?

唐玄宗一生有30个儿子,有七子幼年夭折,唐玄宗的的皇后王皇后又没有儿子,因此不存在所谓的嫡子。由于长子小时候打猎又被野兽抓伤了脸,立其为太子有损国家皇族形象,所以太子由唐玄宗的第二个儿子李瑛担当。李瑛当太子已经二十多年了,从来没出过什么大错,然而却连同他的两个兄弟李瑶和李琚在一日之内被他们的父皇废黜杀害。

关于李瑛等三人的死,历史论证都说是唐玄宗的爱妃武慧妃和李林甫的阴谋,意图夺嫡之位,废李瑛太子之位,从而让她的儿子寿王李瑁登上太子之位。对于此论证,史实资料有不同的说法。

唐玄宗为何要的废太子呢?

武惠妃横空出世,谋计助子夺嫡。

据《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李瑛早年因为其母赵丽妃受宠,又年龄在玄宗诸子中较大而被立为太子,赵丽妃失宠乃至病死后,李瑛的地位越来越不稳固,因为武惠妃最得玄宗的恩宠,成为了实际上的中宫之主(皇后位子上无人),她要为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谋夺太子之位。于是李瑛与同样母亲失宠的李瑶、李琚三人常在一起发牢骚,正好被武惠妃及其亲信逮住把柄,常常在玄宗面前吹阴风,打小报告,唐玄宗宗开始越来越反感这三个儿子。

后来,一直支持太子的宰相张九龄被罢相,李林甫成为第一宰相,失去朝臣支持的李瑛越发危险。终于,在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的女婿杨洄又在唐玄宗前面打小报告,说:太子等三人和太子妃的哥哥薛锈常常在一起策划阴谋,意图谋反。

裹甲入宫,甚至他们的阴谋都没有发动,因为杨洄诬告他们“常构异谋”,不过在策划阶段而已,甚至阴谋都还没成型。

但是,在武惠妃和李林甫等人的鼓动下,玄宗终于下定决心,废黜三子,杀了薛锈,而后又将三子赐死。

《新唐书》上说,武惠妃设下毒计,派人引诱李瑛等三人裹甲入宫,骗他们说:宫中有贼,请穿着甲胄入宫。于是,李瑛等人上当,裹甲入宫,被玄宗怀疑谋反,而被废黜。而旧唐书中并没有记载这个阴谋,资治通鉴也采用了旧唐书的说法,记载得比较模糊,没有说到裹甲入宫的事儿。

此两种说法大都认为《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说法更为合理一些。我们都知道一个位高权重的人,居高思威是保位的最佳思想,对于新唐书中武惠妃的阴谋,李瑛不可能没有任何提防猜疑,这种计策背后的阴谋明白可见,若非李瑛真觉得情势紧急是不可能上到的。除非这人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又或者是史料记载不实。

也可能是唐玄宗个人决定(他早就有废太子的想法)

开元二十五年,玄宗即位也快30年了,太子李瑛等人早已成年,甚至形成了威胁玄宗皇位的一些势力,在对古代封建专治制度之下,皇权有任何威胁都会被猜疑,唐玄宗亦是如此,这让他心中很是不舒服,废黜太子的想法早就有了,只不过正好借着武惠妃的夺嫡阴谋来发挥。在这之前,玄宗早已向宰相们透露过自己想废黜太子,却因张九龄的阻止而迟迟未成,不久后,玄宗罢黜张九龄,李林甫成为了宰相,玄宗这才借刀杀人,才有了日杀三子的历史。


浮人结语

中国将近2400年的封建历史,封建专治中央集权不断的在加强,皇权至上的观念贯穿这两千多年。任何威胁到皇权的一切,都会被消灭,唐玄宗三子就是这历史洪流的见证。

我是海浮人,似乎在寻找什么,欢迎关注。


海浮人


三位皇子同日而死,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宫斗,皇子之间争夺皇储之位。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绝情寡恩的父亲,他的儿子不少,除了夭折的几个,长大成人的儿子就有二十多个,而这个问题里提到的三个儿子分别是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

李瑛排行第二,最早被封为真定王,开元三年被立为皇太子。他的生母赵丽妃是艺人出身,相貌好,善于歌舞,李隆基登上皇位之前对她非常宠爱。

鄂王李瑶排行第五,开元二十一年四月加太子太保兼幽州都督,他的母亲是皇甫德仪。

光王李琚排行第八,善于骑射,有才力,很讨父皇的喜欢,兼任广州都督。他的母亲是刘才人。刘才人、皇甫德仪和赵丽妃一样,都是李隆基做藩王时候宠爱的女人,

做了皇帝以后,后宫之中佳丽充斥,李隆基眼界大开,赵丽妃等人慢慢失宠,尤其是在武惠妃进宫之后。

武惠妃得到唐玄宗专宠,生下第十八子、寿王李瑁。武惠妃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成为皇太子,就想法陷害皇太子李瑛。

另一方面,李瑶和李琚年纪相近,关系亲密。两个人的母亲被皇帝疏远,平时在一起难免会发一发牢骚,皇太子李瑛也是一样。

武惠妃授意她的女婿杨洄搜罗皇太子的言论,跑到唐玄宗面前指责皇太子等人暗中结党,要陷害她和寿王,甚至要对皇帝有所不利。

唐玄宗大怒,要废掉皇太子李瑛,中书令张九龄坚决反对,认为李瑛没有大错,皇太子是国家根本,如果处置不当,会使骨肉相残,朝野动荡,甚至江山易主。

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设计,先派人通知皇太子和李瑶、李琚,说皇宫中有奸匪潜入,让他们前去救援。三个人披挂整齐,匆匆奔向皇宫。

同时,武惠妃又对唐玄宗说,皇太子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谋反,正带着兵器赶往皇宫。唐玄宗派人查看,果然看见三人手执兵器匆匆赶来。

在唐朝,皇子搞政变夺权的先例不少,唐玄宗自己就是政变的高手,因此大怒,也不细问,再次提出废掉皇太子。此时,李林甫取代张九龄主持朝政,他倾向于寿王,以此讨好武惠妃,所以并不反对唐玄宗的做法。

于是唐玄宗下诏:“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同作恶,全部废为庶人。”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三位皇子被赐死在城东驿。时人感叹三个皇子蒙冤而死,称他们为“三庶人”。

这样的结果大概连武惠妃自己都没有想到,所以心存愧疚,经常在宫中看到一些灵异现象。请来术士镇厌,又把杀死鄂王和光王的凶手射死,还为三庶人改葬,但宫中怪象依旧。

武惠妃惊惧交加,很快染病不起,同年十二月病死。


于左


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一日之内连杀自己的三个儿子?(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唐玄宗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娶妻王氏,王氏先祖是梁朝冀州刺史王神念,父亲王仁皎,是个五品五官,兄弟王守一。

此时的唐玄宗还是一个落魄的王爷,伯父李显是皇帝,父亲李旦是王爷,伯父李显和韦皇后像防贼一样防着李旦和李隆基父子俩。

王皇后

一心想当女皇的韦皇后毒死了自己的老公李显,女皇没当成,却被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的唐隆政变给灭了,在这次政变中,将门虎女的王氏表现有有胆有识,不但让父兄参与这件危险的事情,自己还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真实父亲同舟共济,共同创业呀。

李隆基当上了太子,发妻王氏当上了太子妃,李隆基一鼓作气摆平了姑姑太平公主,名正言顺的当上了唐玄宗,王氏顺理成章当上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

作为唐玄宗的贤内助和事业的追随者,王皇后无疑是很优秀的,但是有一点却是致命的,王皇后一直未能生子,这给了其他嫔妃争权夺利的机会。


赵丽妃紧紧抓住这个机会,生下儿子李瑛,顺利当上太子,但是却被武惠妃陷害,和其他两个兄弟一起,一天内被玄宗杀死,一个血腥的家庭悲剧!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虽然“最是无情帝王家”,但是,一天杀三个儿子,唐玄宗也是创造了历代帝王的记录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王皇后没有儿子,也就没有嫡长子,而玄宗的长子因为年少时打猎被野兽抓伤了脸,毁了容,顺位下去就是李瑛了,母亲赵丽妃正得宠,李瑛顺理成章的当上了太子,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就等着当皇帝了,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

武惠妃

年轻漂亮的武惠妃横空出世,很快独得玄宗宠爱,赵丽妃只好靠边站了,这样一来,李瑛的地位难免受到威胁,幸亏老天帮忙,武惠妃虽然得宠,还特别能生孩子,但是生一个夭折一个,一连夭折了三个,这一串打击下来,武惠妃彻底害怕了,等到生下第四个儿子的时候,她都不敢自己带孩子了,送给李隆基的哥哥宁王去养,虽然赵丽妃不受宠了,但是儿子李瑛的地位还是比较稳固的。

但是到了开元十二年,连续发生了几件事:

第一件:王皇后为了生孩子,保后位,听哥哥王守一的主意,霹雳木刻上天地文和玄宗名讳,经和尚做法后配在身上,保佑她生个儿子,结果被武惠妃得知,秘密举报,这就是著名的“符厌事件”,玄宗大怒,王皇后废为庶人,还搭上哥哥一条命,武惠妃加快了争夺后位的步伐。

第二件:开元十三年,武惠妃的儿子李瑁七岁了,过了危险期,迎回宫中,封为寿王。

第三件:开元十四年,太子李瑛的亲妈赵丽妃死了,失去母亲的庇护,又迎来一个强大得多对手,李瑛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很快,太子李瑛就迎来了第一场考验,开元十四年,玄宗要立武惠妃为皇后,这一决定立即遭到大臣们的反对,换皇后,就要换太子,况且太子无罪,如此一来政治成本太大。有人提醒唐玄宗,武惠妃是武三思的侄女,她当上皇后,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呢?吓得玄宗一激灵,立即放弃这个想法,武惠妃的梦想破灭了,李瑛涉险度过第一关。

李瑛

武惠妃绝不死心,时刻准备下一场战斗

皇后当不上,武惠妃退而求其次,为儿子谋取太子位,转眼间儿子17岁了,在姐姐的婚宴上看上了一个大美人杨玉环,玄宗做主,寿王迎娶美人,武惠妃却又一番滋味在心头,儿子都结婚了,自己还没有把那个没有娘的李瑛给扳倒,面对精明的玄宗和一群反对她的大臣,武惠妃感到势单力薄。

事情很快有了转机,野心家李林甫通过太监给武惠妃传信,愿助寿王登上太子位,朝廷上终于有人了。另一方面,女儿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来头不小,他是中宗李显和韦皇后的女儿长宁公主的儿子(另一位安乐公主和韦后一起被杀),杨洄表态,愿帮助母亲为哥哥争个太子当当,如此一来,武惠妃实力大增,经过分工部署,武惠妃负责给玄宗灌迷魂汤,李林甫负责在朝堂上运作,杨洄利用公子哥的身份,紧盯太子的一举一动,随时举报。

终于等到机会了,开元二十四年,太子李瑛和弟弟鄂王瑶、光王琚一起喝酒发牢骚,三个人的母亲都是当年得宠,后来有了武惠妃,先后失宠,三个人都埋怨玄宗太过宠爱武惠妃。

其实,喝喝酒发个牢骚很正常,武惠妃去抓住机会,编造谣言,无限放大,在玄宗面前哭的声嘶力竭:太子与两个王爷结党,要害死我们母子!陛下一定要为我们做主!

玄宗当时就怒了,结党营私,这还得了!中国古代皇帝和太子的关系非常微妙,你想想,天天有个人在等着你死了好继承你的江山、你的财富、你的女人,你对这个人能没有戒心,就算是亲儿子也不行。

唐玄宗

唐玄宗血往上涌,把宰相叫过来,当场就准备废掉太子,李瑛的第二次考验来了,比第一次还凶猛。

宰相是谁呢?刚直不阿的张九龄,对着玄宗,他是讲事实摆道理,引经据典,要不说当宰相呢!就是有才,生生给唐玄宗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最后一句话“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废太子是国家大事,宰相带头反对,玄宗也不敢贸然行事,一肚子火压了下去。

武惠妃沉不住气了,好不容易把皇上的火攻上来,让张九龄给一盆水浇灭了,于是,她主动出击,派心腹宦官牛贵儿去找张九龄,“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话说得很明白,只要你帮忙废掉太子,宰相这个位置给你长期保留,这是要收买的节奏呀!

武惠妃太小看张九龄的政治操守了,以为他和李林甫一样容易收买,张九龄把牛贵儿一顿臭骂,第二天就报告了唐玄宗,唐玄宗这才清醒过来,好家伙,差点上了武惠妃的当,她竟敢勾结宰相,插手朝廷的事儿,唐玄宗可是深深被武则天、韦皇后以及太平公主那个阴盛阳衰时代伤害过的人,就这样,武惠妃的阴谋再次破灭,李瑛的太子之位又一次保住了。

武惠妃釜底抽薪,太子李瑛最终丧命

虽然保住了太子之位,李瑛在玄宗心目中却是逐渐被边缘化了,最要命的是,开元二十四年底,张九龄被罢相了,李林甫当上了宰相,太子李瑛的第三次考验又来了。

张九龄刚走第二天,唐玄宗就召集大臣商议废掉太子的事儿,为什么玄宗又出幺蛾子呢?原来,太子李瑛又出事儿了,头天夜里,武惠妃派人向太子和两个王子假传圣旨,宫内有盗贼,请太子立即带兵护驾,事情紧急,太子三兄弟难辨真假,护驾要紧,太子李瑛、王子李瑶、李琚带着自己的卫队就入宫了,进宫后,武惠妃突然大呼“太子谋反!”,玄宗本身就是政变的行家,立即下令逮捕三个儿子。

第二天,玄宗在朝中提出废除太子,大臣们有些犹豫,但是刚刚当上宰相的李林甫却说了一句要命的话“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立即提醒了玄宗,这句话非常厉害,是有来历的,想当年唐高宗李治要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等人极力反对,李勣就说了这句话,高宗立即定下了决心。八十年后,唐玄宗听了这句话后,立即豁然开朗,让谁接老子的班是我的家事儿,凭什么问你们呢?

家父处置,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立即废为庶人,十五天后,兄弟三人被赐死在长安城东的驿站里,一天之内杀了三个儿子,唐玄宗可真够狠的。

三兄弟毫无过错,李瑛还当了二十多年太子,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可真的不假!

寿王李瑁

李瑛是死了,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依然没有当上太子,不但没有当上太子,老婆杨玉环也被老爹李隆基给抢走了,戴了天下第一绿帽子,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武惠妃害死太子三人,心里有鬼,从此再也不能安宁,多次说看到了他们的鬼魂向她索命,从此一病不起,让巫师做法,给太子三兄弟改葬,甚至是用处死的人为他们陪葬,各种办法都用尽了,也无济于事,最终自己把自己吓死了,年仅38岁,可见,亏心事做不得呀!

失去母亲庇护的寿王李瑁不仅没有抢到太子,老婆也混丢了,真够窝囊的!

这就是报应吧!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李隆基历史上有名的唐玄宗,在跟杨贵妃邂逅之前还是相当的英明神武,一手打造了开元盛世。那么为何在一日之内废掉三位皇子呢?都是缘于一个女人,说来还巧了,这个女人跟后来的杨贵妃也颇有渊源。

大家都知道唐玄宗为了杨贵妃疏于朝政,最后引发了安史之乱。而杨贵妃还有个身份,在被唐玄宗看上之前,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李瑁的母亲就是唐玄宗的武慧妃。所以当时身为寿王妃的杨玉环跟武慧妃是婆媳关系。而导致唐玄宗一日连续废掉三位皇子,都是因为武慧妃。



唐玄宗的皇后王皇后一直没有儿子,所以就没有嫡子,那么太子人选就只能按长幼有序来选定,无奈玄宗长子小时候打猎被野兽抓伤毁了容,有损国家形象不适合当太子。身为老二的李瑛就被推到前台来了,其母赵丽妃在开元初年正当得宠,玄宗顺理成章立李瑛为太子。

由来自有新人笑,有谁记得旧人哭。母色衰则子爱驰。唐玄宗身边出了个武慧妃,很快就成了后宫专宠,唐玄宗对赵丽妃的感情也就淡了。武慧妃用了种种手段将王皇后扳倒,而太子李瑛的母亲赵丽妃也死了。如果武慧妃当了皇后,子凭母贵,武慧妃所生的寿王李瑁将有可能取代李瑛成为太子。好在大臣们劝说玄宗,如果立武慧妃为后,那么当了多年的太子势必要重立,有动摇国本的危险。考虑到政治成本过大,玄宗放弃了立武慧妃为后。



近在咫尺的皇后之位跟武慧妃擦肩而过。对于朝臣支持太子李瑛武慧妃也是记恨在心。武慧妃生的女儿咸宜公主嫁给了杨洄,为了将李瑛从太子位上拉下马,杨洄和武慧妃设下了一个局,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召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兄弟与薛锈入宫,说是宫禁有盗贼。武惠妃却对玄宗说三兄弟兵变,已经杀入宫内,玄宗大怒,立刻将三兄弟逮捕,薛锈被处死。李瑛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起被废为庶人,十五日后被赐死在驿站。

自从陷害了太子等人之后,武惠妃害了疑心病,屡次看到他们的鬼魂,竟一病不起。请巫师在夜里作法、为他们改葬,甚至用处死的人来陪葬,各种办法都用尽了,可全都没用。最后,还是被自己吓死了,年仅38岁。


居叶佳宜


唐玄宗李隆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之子,唐肃宗李亨之父,李隆基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在父辈们的为政治国基础上开创了举世闻名的“开元盛世”,后因安史之乱而被迫退位。


【黄秋生版唐玄宗】

李隆基留给后世议论最多的有两件事:一是在他在位期间唐王朝综合实力达到最为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二是他复杂的个人情感,尤其是和本是儿媳妇杨贵妃之间的感情故事,流传至今。

但是在杨贵妃之前,李隆基还有另一位极为宠爱的妃子(杨贵妃的婆婆),李隆基所杀的三个儿子也和这位妃子有着莫大的干系,她就是武惠妃。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自幼长于宫中,李隆基即位后,年轻靓丽的她得到了李隆基的青睐,起初被封为武婕妤,而后被封为武惠妃,甚是得宠。

【江华版唐玄宗】

随着武惠妃的得宠,原来受宠的妃嫔便逐渐失宠,这其中就包括太子李瑛的母亲赵丽妃。

赵丽妃在李隆基还是太子时就颇为得宠,而后在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被封为赵丽妃,其子李瑛也在早年被册封为太子,但是随着武惠妃的得宠赵丽妃等妃嫔就处于失宠地位,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赵丽妃薨逝。

在那个“子凭母贵”的时代,母亲的薨逝对太子李瑛来说不仅仅是精神打击,更重要的是影响前途。

果不其然,在赵丽妃薨逝后不久,面对羽翼日益丰满的太子,再加上武惠妃枕边的嘤嘤细语,耳根子软又疑心重的李隆基便越看太子越不顺眼,遂决定废黜李瑛的太子地位,此时多亏贤相张九龄加以劝阻,才使得此事作罢。

【唐玄宗李隆像】

李隆基自打经历韦后叛乱和太平公主叛乱后,对朝中势力多有顾忌,总是担心自己会重蹈父辈们的覆辙,所以变得很生性多疑,看谁都有可能篡位夺权,尤其又以“准皇帝”太子李瑛为首,所以此次废黜太子之事虽草草作罢,但是这却为后来李隆基赐死太子等人留下了祸根。

而受宠的武惠妃也看太子李瑛不顺眼,她与李隆基育有四子,武惠妃想让自己的第三子寿王李瑁当太子,所以武惠妃便想扳倒太子,趁自己得宠之际扶植儿子寿王李瑁。

于是武惠妃便多次在李隆基耳朵吹风,说太子植党营私,而这恰恰是李隆基最顾忌的,所以这才有了上文李隆基欲废太子之事。

虽然武惠妃此事并没有得逞,但是她却一直在等待第二次的机会。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武惠妃派人告知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说宫中有贼人,于是三王便披甲领兵进宫准备擒贼,但是进宫后,武惠妃却像李隆基诬陷说太子李瑛等人密谋造反,夺取皇位,本来就对太子心存疑心的李隆基看到披盔戴甲的太子等人,便信以为真,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三人囚禁废为庶人,随后不久三位皇子被处死。

是年,诬陷三位皇子的武惠妃据说因为屡次见到三兄弟的鬼魂所以自己也被吓死了。而她精心策划扶植的爱子李瑁最后也并没有登基称帝,实在是造化弄人。

我是小明唠史,唠历史,和你唠唠古人那些史,喜欢可以点赞关注哦!


小何唠史


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一生却犯了三个错误:沉迷女色、重用李林甫、父子反目。

1、武惠妃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可唐玄宗一日之内,却连杀自己三个儿子!

究竟是怎样的深仇大恨,才能让一位父亲把太子在内,三位自己最喜爱的儿子全部杀掉呢?

这件事情,咱们就要从唐玄宗执政中期,一位堪比杨贵妃的绝代佳人——武惠妃谈起了。

咱们都知道唐玄宗宠爱起妃子来,堪称绝世暖男。

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位都曾是子凭母贵获得唐玄宗喜爱的。

比如太子李瑛,他的母亲便是唐玄宗还未登基前,喜爱的一位歌姬。

不过,就如同李白诗中所说的那样: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2、陷害

再美的容颜总有老去的一天,这就是古代妃子们的不幸。

当李瑛的母亲赵姬老去后,武惠妃便成了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这种情况下,太子李瑛在武惠妃眼中便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了。

《新唐书》:时武惠妃宠倾后宫,子寿王、盛王尤爱。林甫因中人白妃,愿护寿王为万岁计,妃德之。

就如同公司传承一样,武惠妃自然想着唐玄宗这位老板能够把公司给自己的儿子李瑁,至于太子李瑛吧,就成了武惠妃一伙的眼中刺。

后来权倾朝野的李林甫,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站了出来,他给武惠妃设计了一套除掉太子李瑛等人的莫须有之罪——谋反。

但李瑛等人自然是不会轻易顺遂李林甫的愿,因而整件事情在操作上,肯定要好好想一下。

武惠妃先是假装宫中有刺客,然后派人去请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带兵入宫捉拿刺客。

3、计中计

这边出了名的大孝子李瑛,自然是赶忙喊人就往宫里走去,可他不知道的是,这宫中正有一张血盆大口在等着他!

刺客之事自然武惠妃自导自演,目的嘛当然是引李瑛等人上钩,至于为何要这样做,原因很简单,武惠妃演这出戏,只是为了让唐玄宗看。

当李瑛上钩之后,武惠妃便装做非常惊慌的样子,告诉唐玄宗,太子谋反了,正带着士兵往皇宫来了。

唐玄宗一开始自然不信,毕竟他儿子是出了名的大孝子,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情?

但武惠妃早有准备,她知道直接说这种话,是没法让唐玄宗相信的,因而,她又让唐玄宗自己派人去看太子是否带人入宫了。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早已有所准备的她,让唐玄宗的使者看到了这出她导演的戏。震怒之下的唐玄宗,便将审讯三人的事情,交给了当时如日中天的李林甫来办理,可李林甫就是整出戏的编剧啊!太子等人这就好比,受了奇冤,而审讯他们的人,正是陷害他们的人。

这也就是唐玄宗一日杀三子,事件的始末了。

《新唐书卷九十五》:岁中,惠妃数见庶人为祟,因大病。夜召巫祈之,请改葬,且射行刑者瘗之,讫不解。妃死,崇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件事情后不久,武惠妃便认为李瑛鬼魂回来复仇,因病吓死了。至于李林甫等人想要扶持的寿王李瑁,也因为李瑁妻子杨玉环被唐玄宗看上,唐玄宗也不可能做出在抢了儿子老婆的情况下,还把他立为太子,来跟自己作对的事情。

这出阴谋,唯一的受益者,大概就是一脸懵逼的唐肃宗李亨了。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新唐书》《旧唐书》


脑洞趣味历史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七月,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除掉政敌太平公主,终于摆脱了自己有名无实的尴尬帝位,结束了大唐近二十年的乱政、篡位、衰退的政治态势,更是一举创造了大唐开元盛世。

继太平公主之后,李隆基对女人的免疫力和警惕性彻底丧失,沉湎在温柔乡不可自拔,上半生属于武惠妃,下半生留给杨贵妃,当然连杀三儿子的事情还怪不到杨美人头上,甚至是李隆基有意为之,至于杨美人的危害安史之乱已经正名。


事情的源头是

武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借着李隆基的宠爱想废掉太子李瑛,让自己的儿子李瑁继位。相比金戈铁马,兵刀相见都比不过女人在枕头旁嘤嘤细雨,梨花带雨。李隆基在一顿香艳、娇嫩的攻势下很快把这件事提上日程,结果在刚正不阿的宰相张九龄的抵制中计划搁浅。

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随着张九龄的失势,武惠妃的废太子计划重新得到了启动,打头阵的是还是她的女婿、驸马杨洄,然后开始熟悉的套路诽谤加诬告。太子李瑛和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密谋造反,而且还顺带着把太子妃的哥哥、驸马都尉薛锈也算了进去。

帝意决,乃诏:“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同恶均罪,并废为庶人;锈赐死。”瑛、瑶、琚寻遇害,天下冤之,号“三庶人”



在一系列中伤后,李隆基听从了老婆的指示,将李瑛、李瑶、李琚以及薛锈先贬后杀。

李隆基为啥在杀儿子这件事上变得如此果敢?难道武惠妃的美可以当迷药使?从大唐开国起唐朝的太子成了最敏感的身份,李世民给他的子孙开了篡位夺权的好头,事后都纷纷效仿,就连太宗自己的儿子李承乾也没有逃过造反宿命,然后是李显被动造反、太子李重俊、甚至李隆基自己的皇位也使了不少绊子。

在武惠妃第一次把废太子提上日程时,就有杨洄告密:

及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爱与诸子绝等。而太子、二王以母失职,颇怏怏。惠妃女咸宜公主婿杨洄揣妃旨,伺太子短,哗为丑语,惠妃诉于帝,且泣,帝大怒,召宰相议废之。

大概意思是,太子等人看到武惠妃得宠背后说起了李隆基的坏话,杨洄刚巧偷听到。李隆基得知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帝大怒,召宰相议废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可见李隆基对皇位是多么敏感。李隆基一生在政变中挣扎,见惯了太多为了皇位手足相残,宫廷喋血。他更不愿意在立嗣问题上重蹈覆辙。



此时李隆基正值壮年,辛辛苦苦得来的皇位又怎么舍得放手?李隆基除了被美色左右,还存在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心态,只是当时张九龄深得朕心,办事公正,才避免李瑛等人第一次被废黜。

在李隆基心里皇位的分量不可估量,更是他内心深处最脆弱的神经,尽管第一次废太子没有成功,可是终究给李隆基父子留下不可磨灭的间隙,这个间隙也是后来李隆基毫不留手的杀机。

李隆基杀掉三个儿子后,最报应不爽的就是武惠妃了,她不久后死于神经衰弱,而她的儿子李瑁终究没有被选为太子,到底是什么原因了?很简单,李隆基惦记上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了!

我不是易中天,只表达我看到的历史!


我不是易中天


唐玄宗,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代明君,开创了“开元盛世”,然而,就是这样一代明君,却曾经在一日之内连杀自己的三个儿子,其中一个还是太子,“虎毒不食子”呀,唐玄宗和自己的儿子究竟有怎样的深仇大恨,究竟是为什么呢?

话还得从太子李瑛说起,李瑛是玄宗的第二个儿子,开元三年立的太子。按照传统,李瑛是不可能立为太子的。

玄宗的皇后王皇后没有儿子,嫡子根本就不存在,玄宗的长子小时候打猎又被野兽抓伤了脸,有损国家形象,也不适合当太子。

因此嫡子没有,长子又不合适,老二也就有可能成为太子。而且其母亲赵丽妃也正得宠。所以李瑛很走运,顺利地成为了太子。

运气有好的时候,也就有坏的时候。

武惠妃横空出世了,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而且很快就成了后宫专宠,赵丽妃靠边站了。李瑛的地位因为她的出现开始变得摇摇晃晃。

一、第一波冲击

开元十二年,武惠妃动用种种手段,终于扳倒了王皇后,眼看就要成为新一任皇后了。开元十三年,武惠妃的儿子李瑁已经七岁,封为寿王了。

开元十四年,李瑛的亲妈赵丽妃死了。李瑛的地位可危险了,失去了亲妈的庇护,又多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他这个太子还能继续当下去吗?

果然,就在开元十四年,唐玄宗跟大臣提出,要立武惠妃当皇后。大臣说:太子已立,武惠妃又有儿子,如果让他当皇后,难道太子也要跟着换吗?当时玄宗还比较明智,想想政治成本太大,终于放弃了这个想法。

武惠妃几乎到手的皇后之位随风飘散,李瑛的位子才又算保了下来。李瑛政治生命中的第一波惊涛骇浪算是通过了。

女人柔弱,为母则强。只要是为了孩子好,母亲什么事都做得出。武惠妃也是如此。虽然没能当上皇后,但是,她还是想让儿子当太子。

二、第二波冲击

开元二十三年,寿王已经十七岁,眼看儿子长大成人了,武惠妃更着急了,怎么办呢?

就在这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

首先,李林甫悄悄让宦官带话,许诺要帮助寿王,武惠妃在朝廷终于有了支持者。另外,武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也长大了,嫁给了一个名叫杨洄的小伙子,这对夫妻可不简单。

杨洄是长宁公主的儿子。当年唐中宗和韦皇后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长宁公主,一个叫安乐公主。安乐公主被唐玄宗杀了,但是,长宁公主活了下来。

杨家在唐朝可是太出人才了,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后来的杨贵妃都出身于这个家族。所以这小伙子出身于政治世家。

小夫妻两个都表态,愿意帮助母亲给哥哥争当太子。武惠妃自己专心致志给玄宗灌迷魂汤,李林甫在外廷暗中相助,至于杨洄嘛,专门负责盯着太子的一举一动,随时举报不法行为。

俗话说三人成虎,这下太子怕是难逃厄运。

三人配合的相当默契。武惠妃对着玄宗哭了个梨花带雨,说:“太子和两个王爷结党,说是妾身夺了他们母亲的宠爱,想要害死妾母子呢!请陛下千万为我们母子做主啊!另外,他们还对您说了好多不堪的话,太恶毒了,我都不敢跟您说!”

唐玄宗一听这话就怒了,他生气的倒不光是太子对武惠妃不敬,而是太子居然敢对他不满!第二天一上朝就跟宰相提出来了,太子和两个兄弟结党,擅自议论皇帝,应该废掉!

皇帝这么一说,李瑛政治生命中的第二个大浪可又打过来了,而且来得比上次还猛,看来太子这次怕是要让座了。

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了太子。

这时的首席宰相还是张九龄,张九龄刚正不阿,喜欢跟皇帝叫板,何况是废太子这样的大事。

张九龄说:“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

表明态度之后,张九龄还给唐玄宗上起历史课来了,讲了一大堆历史上因为听了女人的话,改换太子引发的祸害,矛头直指武惠妃。

唐玄宗哪里听得进这些呀?越听眉头皱得越紧。可是,废太子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没有宰相认可,玄宗不敢、也不能贸然行动,怎么办呢?

李林甫则在一旁暗中助力,他对着玄宗身边的宦官嘀咕了一句:“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他知道,宦官肯定会把他这句话报告给玄宗。

当年,唐高宗想立武则天当皇后,长孙无忌他们反对,李勣不就说了这么一句,帮高宗下了决心吗。唐玄宗一听李林甫这么说,豁然开朗,让哪个儿子接班,这是我们李家的私事,你张九龄管得着吗!干脆抛开宰相算了!可是,转念一想吧,唐玄宗又有点负罪感,毕竟,在内心深处,他觉得张九龄还是对的。

武惠妃沉不住气了,她派了心腹宦官牛贵儿去找张九龄,告诉他,只要在这个问题上高抬贵手,武惠妃绝对亏待不了他!她太低估张九龄的政治操守了。

她不知道,张九龄是有原则的人,这样的人可能被打倒,但是决不能被收买。就这一步,武惠妃把一手好牌打烂了。

第二天一早,张九龄就把这件事原原本本汇报给唐玄宗了。

唐玄宗一听,简直像兜头泼了一瓢冷水,一下子把他浇醒了。现在看来,这个女人的心机不简单啊!更要不得的是,她居然想对外廷插手,跟宰相勾结,这可就触犯了唐玄宗的底线了。

他可以宠爱一个有政治头脑的女人,但是,绝不能接受一个有政治野心的女人!就这样,因为武惠妃的失着,也因为张九龄的保护,李瑛的太子之位又保住了。

上次风波之后平静度过了十年的安全期,这次大风大雨之后,紧接着一场更大的狂风暴雨骤然来袭。

三、第三波冲击

前面说三人成虎,武惠妃和李林甫都已经发力了,还有杨洄没有发挥作用。

三兄弟并没有吸取上次的教训,还是经常混在一起,搞小集团,乱发牢骚。被杨洄抓住把柄了。

唐玄宗对这个儿子早就不感兴趣了,一看儿子屡教不改,就又动了废太子的念头了。

更糟糕的是,开元二十四年年底,张九龄罢相了,而且在开元二十五年四月远贬荆州,彻底离开了长安城的政治舞台。

失去了强有力的宰相的保护,李瑛人生的第三次危机出现了。就在张九龄离开京城之后第二天,唐玄宗再次召集宰相,商量要把太子李瑛废掉!

此时的首席宰相已经是李林甫了,李林甫还是那句话:“这是陛下的家事,我们当大臣的不宜过问。

您就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吧。”这种说法貌似不表态,其实就是支持啊!一看宰相没有意见,唐玄宗的决心也就定了。

他直接派了一个宦官到宫里宣制,把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都废为庶人。

十五天之后,太子李瑛兄弟三人被赐死在长安城东的驿站里。

一日之内杀三子,这可是唐玄宗当皇帝以来最大的冤案。

李瑛当太子已经二十多年了,从来没出过什么大错,李瑶和李琚更是以学识著称,三个人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好多人都替他们惋惜。

皇帝集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于一身,“伴君如伴虎”,靠近政治中心的每一个人都如履薄冰,随时有可能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甚至性命难保。而这一切的根源则在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岳飞的飞


虎毒尚且不食子,唐玄宗却能一日之内连杀三子。帝王之家,什么兄友弟恭,父慈子孝,都是假象,玄宗杀子,其实事出于武惠妃,而决于玄宗自己。




自古皇帝多风流,唐玄宗自然也不例外,据说他的后宫有佳丽四万人。在唐玄宗的风流一生中,有三个女人对他最为重要,她们是武惠妃、梅妃和杨贵妃。而玄宗一日之内连杀三子的人伦惨剧,正是和武惠妃有莫大的关系。

武惠妃的家世很显赫,她父亲是恒安王武攸止,母亲是郑国夫人杨氏,她还是大周皇帝武则天的侄孙女。在唐玄宗一生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当中,武惠妃得宠最早,但也是死的最早的。



早在唐玄宗即位之时,青春靓丽的少女武氏便为了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以乖巧可爱、善于逢迎的性格很快就得到了玄宗的宠爱,玄宗一度想封她做皇后,但朝廷上下当时正展开声势浩大的反武运动,身为武三思的侄女,唐玄宗只得把她封为惠妃,但礼节轨仪皆等同于皇后。

武惠妃得玄宗专宠,再次求封皇后,但当时的太子李瑛不是她所生,于是就转变策略,希望能让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就是杨贵妃的第一任丈夫)当太子,只要自己的儿子当了太子,她自然而然就能成为皇后。



早在玄宗即位之前,他的宠妃赵丽妃、皇甫德仪与刘才人,就分别为他生下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武惠妃得宠,三妃相继失宠,她们的儿子自然也不受玄宗待见。武惠妃独霸宫闱,日夜在玄宗面前诽谤构陷太子有谋反之心,玄宗不明是非,盛怒之下欲废太子,幸好宰相张九龄以骊姬、江充、贾南风与独孤皇后等人的故事力谏玄宗不要做千古遗恨的事情,废太子之事才不了了之。

不久,张九龄罢相,武惠妃阴结新任宰相李林甫,重新发起对太子的陷害。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驸马杨洄再一次向武惠妃构陷太子、鄂王、光王,言他们与太子妃之兄薛琇欲共谋举事颠覆玄宗的统治,武惠妃大喜,觉得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派人去召三王进宫,言宫中有贼,叫王爷们进来捉賊,三位王爷还是太年轻了,不知利害便匆匆往宫里去。



另一边武惠妃火速向玄宗报告,说“太子与光王、鄂王准备造反,他们已经穿着甲衣提着剑入宫了。”玄宗惊诧,派人调查事情真伪,不料派去的人已被武惠妃收买,得到的答复自然是三王造反了。玄宗大为恼怒,找了宰相李林甫商量,李林甫只是淡淡的回答说:“此乃圣上家事,臣等无权干预。”这一次,玄宗不再犹豫,废太子、鄂王、光王为庶人,薛琇被处死。不久,三位庶人皆同日遇害。此事《新唐书》有记载:帝意决,乃诏:“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同恶均罪,并废为庶人;锈赐死。”瑛、瑶、琚寻遇害,天下冤之,号“三庶人”。




不过,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武惠妃设计害死三位王爷后,疑心病越来越重,总觉得太子等人阴魂不散要来索命,最终武惠妃还是受惊吓而死,年仅38岁,她的儿子寿王李瑁自然也当不成太子。而玄宗的无情寡义,狠辣毒肠也让后世所唾弃。


大国布衣


唐玄宗这辈子与别人都还过得去,可偏偏不知道为什么这位仁兄与自己的儿子还真是过不去,不是杀儿子就是给儿子戴绿帽子。

意外成为太子

由于皇后没有儿子,身为长子的李琮本应该被立为太子的,可是这小子小时候打猎被野兽抓伤了脸,有损国家形象(谁以后要是跟你讲颜值不重要,你可以扇他一巴掌),就没被立为太子。幸运的次子李瑛由于母亲赵丽妃此时正得宠,毫无疑问的被立为太子,这可就把李瑛喜坏了,毕竟成为未来的帝国继承人了,是个人都会开心到飞。


危机的道来

生活为什么总是充满乐趣呢?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很快武贵妃的横空出世将把李瑛推入万丈深渊。不知道是不是武氏家族有什么特殊的基因?总是能把李氏皇帝迷的神魂颠倒。很快李隆基就移情别恋专宠武贵妃,李瑛也感到了危机感,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武贵妃连续三个儿子都夭折了,这让武贵妃都失去了信心,但生活总是充满变数的,第四个孩子竟然好好地活了下来。不久之后这个孩子就被封为寿王,也就是未来被唐玄宗戴绿帽子的李瑁。

李瑁的平安成长又给了武贵妃扳倒李瑛的信心了,想要李瑁当太子,武贵妃就必须先要把王皇后扳倒。于是使用总总手段最终扳倒了王皇后。之后赵丽妃的死让武贵妃更加有把握了。


逃不掉被废的命运

李瑛也隐隐感觉到唐玄宗想要废了他的太子之位,于是就和两个弟弟李瑶、李琚在一起发了点牢骚。没想到这些话被武贵妃的女婿杨洄知道了,随后武贵妃就向唐玄宗说这几个孩子经常在一起发表对皇帝的不满言论,唐玄宗当时就怒火冲天。第二天上朝唐玄宗就把这件事和大臣讲了,主要想表达一个意思――废掉太子 李瑛。但这一想法立马就遭到了以宰相张九龄为首的大臣们反对,张九龄引经据典给唐玄宗上起了历史课,听了张九龄的分析之后,唐玄宗也慢慢消气了,这事暂时平息了。




这次废太子没有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张九龄。后来由于张九龄的刚直不阿,不会甜言蜜语导致唐玄宗越来越疏远他。此时最受宠的是李林甫,最后李林甫与武贵妃一拍即合确定了合作关系。很快唐玄宗再次提出了废太子李瑛,这次没有人帮助李瑛了。唐玄宗认为两个弟弟与李瑛是一伙的,于是将他们三人废为庶人,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废太子能够自然死亡的,几天后李瑛三兄弟被赐死,这三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父亲杀死。

唐玄宗功地戴上了“史上最冷血皇帝”的桂冠。由于坏事做的太多,武贵妃也在同年见阎王去了,而李瑁不但没当上太子,连老婆都被唐玄宗抢了,或许这也是报应。最终被三子李亨捡了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