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爭之55:裝甲戰車

美國五、六十年代開發而現在仍然在役的裝備中,最有名的就是B52,U2跟C130名氣稍遜。此外柯爾特1911用了74年直到八十年代才退役,是陸軍裝備中的古董,而陸軍另一個東西也從六十年代一直用到現在,在同類產品中產量最大但名氣卻比前面的幾位小很多:M113裝甲運兵車。

而且有意思是,跟洛克希德、波音、萊茵金屬、克虜伯、川崎三菱這些巨頭沒法比,設計生產這戰車是個人畜無害的食品機械公司。所以,M113雖然產量巨大,但卻是真正的寒門出身。

俺喜歡從很久以前說起。

越南戰爭之55:裝甲戰車


1883年,64歲的化學家、發明家John Bean退休沒事幹於是開了個公司,生產噴霧器的手泵。那是自己的專利產品,壓力比其他產品都高,所以生意不錯。嗯,嚴格來說,這公司倒也不是“人畜無害”-------那噴霧器是殺蟲用的。

創業之初,他就是在自己後院買產品而已,但到了1928年(當然,這時的John Bean應該已經去世了),公司發展壯大一氣買下兩個罐頭機器廠,成了世界最大的食品機械生產商。同年,為了對得起“最大”這稱號,公司改名為FMC(Food Machinery Corporation,食品機械公司)。

越南戰爭之55:裝甲戰車


1883年,連接布魯克林跟曼哈頓的紐約布魯克林大橋建成,憑著1834米的長度它奪得了“最長懸索橋”的桂冠。懸索橋的設計者是老老老羅布林(John Augustus Roebling),總工是他兒子老老羅布林,孫子老羅布林沒幹工程,是個銀行家,重孫羅布林(Donald Roebling)是個發明家。

老羅布林一家住在佛羅里達州,佛羅里達陽光明媚氣候宜人但就有一點不好:颶風時常引起洪水氾濫。氾濫的後果就是船會擱淺而汽車會陷入泥沼中拋錨,所以,做個不會擱淺也不會拋錨的玩意豈不大賺?羅布林是這樣想,也是這樣乾的。

1926、28、32年三次大洪水之後,羅布林在1935年做了個履帶行走同時內藏螺旋槳的東西,羅布林自己管它叫“短吻鱷”。這東西是鋁殼材質,水陸兩用不會擱淺也不會拋錨,90馬力。新東西相當實用,自然就引起了社會關注,1937年10月4日,《生活》雜誌介紹了這東西,叫做“兩棲拖拉機”。

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司令Edward C. Kalbfus看到這文章之後,將這東西介紹給了艦隊的陸戰隊總指揮,然後這總指揮報給了陸戰隊總司令…….1938年3月,陸戰隊派人前往佛羅里達考察,考察結果非常理想,便打報告到海軍要求弄個原型機。

海軍的答覆相當爽快:沒錢。

沒錢,但陸戰隊有自己的招。同年十月,陸戰隊的裝備部長Emile P. Moses赴佛羅里達親自考察,然後對羅布林的“拖拉機”也是相當滿意,要求羅布林根據陸戰隊的要求做個原型機。費用問題麼,陸戰隊使出了萬年商業史上最無恥的一招:店大欺客。

“要錢俺沒有,自己看著辦”

沒脾氣,羅布林只好自掏腰包花一萬八造了個陸戰隊的原型機,1940年5月落地。“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羅布林也知道這道理。

他賭贏了。隨著歐亞局勢的惡化,國會終於批了兩萬讓他做第二個原型機,當年10月落地。又做了一些改進之後,海軍跟他訂了100輛,這“東西”也有了正式的名字:LVT(履帶式登陸艇)

羅布林自己沒有廠,所以海軍將生產合同給了前面的FMC,1941年7月,第一輛LVT下線。這就是M113的老祖宗。

越南戰爭之55:裝甲戰車


整個二戰期間,LVT跟LVTA(裝甲型)共有7個型號,總產量為18347臺。大致上,各型號重量從8噸~18噸不等,長度7~9米,乘員20人左右;裝備1~2門.50機槍,最強火力是75mm炮;絕大部分動力為150千瓦的汽油機。

所有型號中,FMC包攬了5個型號14935臺,佔壓倒性的多數。

二戰中尤其是太平洋戰場上,LVT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瓜島、塞班、塔拉瓦等所有登陸戰中都有LVT的身影。兩棲作戰之父、陸戰隊中將霍蘭.史密斯(Holland M. Smith)的說法是“作為艦艇到灘頭的運輸載具……..沒有LVT的話,太平洋上的兩棲攻擊不可能進行”

二戰之後的1951年,通用動力推出M41裝甲運兵車;次年,國際收割機公司(International Harvester Corporation)推出M75裝甲運兵車。比起LVT,這兩運兵車都沒有水面航行能力,涉水的話就是硬幹:從水底下過。所以,兩車都採用了全封閉的車體。

但事實證明這兩型號都不是很成功,生產千餘輛之後就被1953年的M59取代。具有水面航行能力的M59相當受歡迎,生產了6000多臺。而M59的製造商,就是FMC。

看來,薑還是老的辣。

1960年,FMC推出新的裝甲運兵車M113,1961年入役。基本參數是車重14噸,車長5.3米寬3米;乘員11人,操作員兩名分別是駕駛員跟車長;裝備.50機槍一門,備彈2000發,裝甲12~38mm。

M113強在通過能力:正面爬坡坡度為60%,側面通過坡度為30%,臺階通過能力為60公分高度,塹壕通過能力為1.7米寬。陸上最高速度為66公里/小時;水面最高速度為5.8公里/小時。

這樣的通過能力,對付佛羅里達的沼澤地毫無問題,而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沼澤地也就是沼澤地而已,沒什麼特別的。而越盟游擊隊沒有重武器,這本用於運兵進出戰場的裝甲運兵車,在越南就成了主戰的裝甲戰車,不論是南越政府軍還是之後赤膊上陣的美軍,都對M113青睞有加。

1962年4月肯尼迪軍援南越,M113就是兩大主力裝備之一,另一主力裝備是“飛行香蕉”H-21,下一節再說。提這兩裝備,是因為南越在擁有這兩件利器的情況下,1963年初仍然遭受了Ap Bac戰役慘敗。

儘管越戰失利,但美軍卻沒輸一場戰役,M113大受歡迎,至今依然在役。到現在,各型號的M113加起來總產量超過八萬臺,是產量最大的裝甲運兵車。

FMC讓俺想起《How I Met Your Mother》,有一集裡面伯尼的公司主打產品是人見人愛的小黃鴨,但鏡頭一轉,真正賺錢的產品是飛機大炮。那編劇的靈感,俺估計就是從FMC的M113來的,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