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只有6個掛載點,且沒裝機炮,導彈打完就只能轉身跑嗎?

範柯左


現在戰鬥機分的越來越細了,你可以認為殲20就是刺客,一擊必殺目標,不論殺不殺的了都往回撤,然後能近身格鬥的再開拔接應或衝入敵機群。不要小瞧這些刺客,頭一輪每個刺客搞你兩三架戰鬥機,心態就崩了,估計來個一輪也不剩多少了。後面其實就是來打掃戰場的。第一,現在不流行狗鬥,每一個飛行員都是金子,不允許做這種危險的動作。第二,隱形戰鬥機最主要的任務還是突破空域,標點有價值目標,後面就是無人機和轟炸機導彈的事了。他的那六枚導彈只是反擊或撤退突破時用的,你還把他當攻擊用那才是大材小用。一位指戰員在畢業典禮上問學員,某某戰機有幾發子彈。標準答案是六發,他說,應該是七發,你和你的戰機,是保衛國家的第七顆子彈。

當殲20打完4枚PL12導彈4比0完滿完成任務就可以返航了,PL10 導彈用於格鬥自衛的,以後輪到殲16、殲11、殲10C打掃戰場了,術業有專攻,如果可以帶空射巡航導彈就更好了,可以來個千里支援,打擊重形目標如導彈基地、機場、港口等。起碼在現階段,後期的戰爭形式,暫不敢瞎猜測。5代機主要作用是臨門一腳。踹開大門,超視距外儘可能的消滅敵在空戰機,預警機等等。剩下的活,由其他機種去幹。戰爭打的是體系。一環套一環。都想有個全能機種。現階段,還不太現實。

凡是說機炮無用論的,都是已單機對單機,固定空域的正面作戰為假象,而現實是體系對抗,目前三代機依然是主力,有了坦克就不需要步兵了嗎?那麼三代機完全可以退役了,因為根本沒用啊,見到4代只能跑。而現實很殘酷,預警機有探測距離,有探測死角,四代機最遠的探測設備依然是機頭雷達,如果昂貴的四代機,不具備遠中近的全面攻擊手段,戰術人員有的是辦法讓4代機腹背受敵。狗鬥不是你想不發生或是主動避免就可以做到的,要不是有各種物理條件限制,美國已經可以佔領世界了,如果20的作用真的是踹門,那麼就意味著空戰中他必須是一個全能高手,近戰就算不是機炮,也要有替代機炮的武器,旦那絕不會是2-4枚的擁有諸多侷限性的格鬥彈。

跟這個問題差不多的意思就是,現在新型智能步槍裝配的時候為什麼大多不裝刺刀。機炮對於戰鬥機來說就相當於刺刀。你讓可以超音速巡航,超視距打擊的殲20去拼刺刀?他不要面子的嗎?拼刺刀這種活殲10綽綽有餘了。機炮對現代戰機來說就是累贅。1、打地會有地面導彈支援,對空有空空導彈;2、敵我戰機速度都很快機動性又高,打空來說命中率低得要命;3、相對火力時間短,受限於載彈量,簡直可以說機炮攻擊時間用秒計算....

殲20內置彈艙是比F22更大,只因為美製空射彈藥小型化,但缺點射程近。殲20新一代有源相控雷達,涵蓋更遠先敵發現發射射程更遠PL系列導彈,不管是敵方F22或預警機都難逃PL系列導彈追擊。


歷史深度揭秘


殲20戰鬥機是我國第五代隱身戰鬥機,他有一個容納4枚PL12導彈的腹部彈倉和2個容納1枚PL10格鬥導彈的側單艙,從彈倉佈局來看,殲20是考慮過面對格鬥空戰的情況的,畢竟他還是保留了格鬥空戰中發揮作用的側單艙和格鬥導彈,不像美國F35戰鬥機那樣,只有腹部彈倉,沒有側單艙,那就是純粹沒有考慮過要格鬥空戰。

圖為殲20打開彈倉,展示他滿掛的空空導彈。

那麼當殲20在中距離打完4枚PL12,近距離格鬥中打完了2枚PL10導彈後,依然沒有擊落敵機,該怎麼辦呢?那當然就是扭頭就跑了。像殲20這樣高價值的戰鬥機,如果陷入了機炮格鬥,顯然是不划算的。不過話說回來,美國的F35戰鬥機雖然沒有考慮過要進行格鬥空戰,但是他卻使用了一門機炮,這主要是因為他對地打擊需要用到這門機炮,而非是格鬥空戰。

圖為殲20打開彈倉飛行,殲20的腹部彈倉內可以容納4枚導彈,但是有擴大為6枚的可能性。

現代空戰已經越來越沒有機炮的位置了,不但是第五代的殲20沒有機炮,很多第四代戰鬥機就已經沒有機炮了,比如歐洲的颱風戰鬥機,一開始也設計了機炮,後來給取消掉了,因為這種機炮不但沒有用,還會增加飛機的造價,因此被替換為水泥配重,當然,後來因為水泥配重價格過高,又把機炮替換回來了,不過替換回來也不會用。

圖為F35戰鬥機測試機炮,F35有機炮,但是主要為了對地攻擊,而不是空戰。

可是殲20的掛載能力確實無法和四代機機翼下動輒10多個掛點比,那怎麼辦呢?其實殲20也可以外掛導彈,而且是重載掛點,他可以攜帶4枚大副油箱進行轉場飛行和快速部署,也可以攜帶更多的導彈在機翼下,只是這樣做就破壞了隱身,所以殲20很少外掛導彈進行測試。對於殲20這樣的戰鬥機而言,一般也很少有飛機能夠和他對抗進入格鬥距離,而一旦出現了這樣的戰機,殲20最好的辦法就是跑。

圖為殲20戰鬥機和殲16、殲10C戰鬥機在一起,他們具備聯合作戰的能力,格鬥空戰有四代機承擔,不需要殲20這樣的五代機自己拼。殲20的機腹彈倉如今可以容納4枚PL12導彈,但是這並不是他的極限,如果對導彈的尺寸略作縮小,那麼殲20也是可以掛6枚導彈在腹部彈倉的,殲20也曾經展示過一種彈翼收縮起來的“鉛筆”導彈,如果有需要,殲20可以在機腹掛6枚這樣的導彈。最後,殲20在實戰中也不會單獨行動,他們在中距離打完導彈撤退後,自然會有殲16和殲10C、殲11B等四代戰鬥機前來進行格鬥空戰,畢竟術業有專攻,沒有必要讓殲20上去拼刺刀。


海事先鋒


打完就跑,我們沒有這個傳統。6枚導彈看似有點少,只能從技術角度去分析。在沒有消滅對方敵機之前,它不會打光彈藥的。最最重要的是,對方數量有多少,殲-20升空,每要量敵從寬,不會單打獨鬥。

自從開啟五代機空戰,變得複雜而容易。複雜的空戰是說遠距離互相看不見,必須加入更多的支援保障飛機,如預警機和電子干擾機等,從最遠的距離上去爭奪空中戰場優勢,比如天空的衛星,地面的遠程預警雷達等,是全面的空天電磁網的對抗。容易指的是,空戰還沒有開始,有了體系支撐,勝負已定。

從這個意義上說,五代機空戰,不只是隱身優勢一項,更不能只以彈藥多少來定乾坤。

就是單論攜帶彈藥,也不能只以數量來分定呀,如空空彈的射程很重要,正能先下手為強,互相發現了又如何?後下手的遭殃。

在交戰空域,力有未逮,莫可奈何,所以彈藥的射程至為關鍵。殲-20可以攜帶4枚霹靂-15空空彈,因為技術限制的原因,我們做不到AIM-120D那樣小,彈體直徑大一些。彈徑大燃料足,增加的是射程和威力,真是讓人感嘆之東隅,收之桑榆了吧。

再有就是,殲-20的彈艙本來就不小,不比任何人的小,隨著導彈技術的進步,我們也會做得越得越小,亦可根據需要加裝更多的導彈,導彈數量不足的問題自可迎刃而解,因是用不著更多擔心。

致於有無機炮,仍然關係空戰概念的討論,把五代機空戰的事琢磨透了,就可理解機炮取消,非關狗鬥,而涉及五代機的定位問題。

五代機制空的大幕,不過剛剛展開,多一層理解,即能多一份勝算。歡迎網友們踴躍討論,魂舞大漠的看法,不過一家之言。


魂舞大漠


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殲-20高調展示彈倉,在隱身狀態下能夠攜帶近距格鬥彈×2+中距導彈×4,但是殲-20並沒配備有機炮。也就是說,殲-20打完這6枚導彈之後就沒啥可以攻擊敵人的武器了,這時候再不跑路就挨敵人地對空導彈追著打。

對於隱身戰機殲-20來說,主要任務是和殲-10、殲-11、殲-16等三代機打配合。殲-20打頭陣,依靠隱身性能擔負起“踹門”的任務,幹掉敵方的空中預警機、地面雷達、防空系統等重要設施,為其他戰機掃清障礙;而後殲-16這樣載彈量大的戰機進一步擴大攻勢,對其他設施進行攻擊。

殲-20作為一款隱身機型,在某些性能上必定有得有失。既然追求了隱身性,那麼就必須放棄一些載彈量,畢竟載彈量可以由殲-16、殲-11來彌補。現在裝備隱身戰機的國家也並不多,即使有數量也是較少的;殲-20遇到同級別的對手的幾率還是比較小。如果遇到其他戰機,殲-20可以進行超視距攻擊。

殲-20並非只有一架。前段時間中國空軍公佈的一張殲-20的照片顯示,中國空軍已經裝備相當數量級別的殲-20戰機。如果這是戰機一次性出動,帶給敵人帶去的打擊也是毀滅性的。一架不夠我去兩架,再不夠去四架,這樣來算的話,有沒有機炮已經無所謂了。

現代以及未來的戰爭都是打炮,超視距攻擊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能在最遠的距離將敵人幹掉絕不會等近了再打。特別是空戰,有空中預警機在高空偵察指揮,能夠引導戰機發射導彈攻擊,這樣一來機炮就沒什麼用,還不如多裝一些燃油,增加隱身性。

如此看來,眼睛都看不到的地方,要一些炮彈還有何用,殲-20沒有機炮對作戰能力並沒有太大的影響。相反,用機炮和炮彈省下來的重量,還能提高其他方面的性能。(圖片來源網絡)


軍見


資訊所長為您解答問題。J20是世界上第三款正式服役的標準第五代戰機,所以關於J20的話題一直都很多。題主的問題應該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來回答分析:

J20的掛點

從報道出來的消息來看,J20採用的是內置武器掛點,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隱身的需要,但是J20的真的只有六個內置掛點嗎?答案是否定的,它有十個。J20同樣擁有普通戰機的外掛點,從流傳出來的圖片來看,J20可以外掛副油箱,比如說下圖:

J20既然可以外掛副油箱,就可以外掛武器,所以J20的武器掛點應該說至少十個。

J20的機炮

這應該算是關於J20的最大懸案了,到目前為止,沒有肯定的消息說J20到底有沒有裝機炮。按照道理說J20需要裝機炮的,畢竟世界其它五代機都裝了機炮,比如F22和F35戰鬥機。我個人覺得J20肯定會裝機炮,可能目前的早期機型沒有,應該預留了位置,其實不管是多先進的戰機,可能都需要近距離交戰的,這就和軍艦需要裝火炮一樣。

J20的作戰方式

J20的作戰方式,主要是利用它的隱身特性、雷達優勢和機動性等特點,進行偷襲突擊,一般不會進行近距離的空中格鬥,在執行對空作戰時候,J20會利用其先進的相控陣雷達,探測到遠距離的目標,在中遠距離就會發射導彈進行攻擊,由於J20不擅長近身格鬥,會在敵機近身之前,會脫離戰場。

以上為所長原創回答,大家有問題可以在下面評論,一起交流,歡迎關注資訊所長。


資訊所長


殲20屬於一款制空型戰機,主要任務是進行空戰,空戰的關鍵點從不是掛在的導彈多才行,多掛幾枚導彈對空戰沒有什麼決定意義,更不是決定因素,不管怎麼樣,6枚導彈足夠用了,而且在理論,殲20應可以掛8枚。

殲20可以完成任務,掛六到八枚導彈沒有區別,已經完全夠用,這個規模實際上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效率,一架戰機一次出動,擊落一架敵機就不錯了,從歷次實戰的統計來說,戰機的出動一架次可能擊落二架以上敵機的機會相當低,可以不計的水平,往往多少架次才擊落一架敵機,即便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空張王牌兒,實戰當中一次擊落2架敵機以上的機會也少之又少。

這個大家可以研究一下相關的資料,這是歷史實戰統計的結果,不是憑空編造出來的,也因此殲20加掛多少導彈,都不是缺點,其實不等發射完,戰鬥就結束了。


麥田軍事觀察


四代機的特點就是打完導彈跑得掉。這是本事,不是膽小。

二代高速機和三代跨音速機基本是不具備超音速逃跑能力的。以幻影2000為例,在1.8馬赫左右,只能拉2g的加速度,最大轉彎角速度只有3度每秒,也就是說不減速掉個頭要一分鐘。一分鐘什麼概念?3馬赫的導彈可以飛60公里。你在超視距開始掉頭,轉過身剛好對方中距彈到達。

不是說飛機可以做9g的機動嗎?對不起把速度降到亞音速才行。你低速高g掉個頭,人家高超音速衝過來,你還沒完成加速,還是跑不了。

因此二代機和三代機打完中距彈基本就進入格鬥距離了,理論上還要再混戰一番。

四代機憑藉矢量噴口或者優異的氣動佈局,可以完成超音速機動,這和航空表演中原地翻跟頭的超機動——過失速機動可不一樣。f22在1.5馬赫附近可以做6g機動,在兩馬赫附近還可以做5g機動,因此可以在發射中距彈以後幾乎不減速地完成掉頭迅速撤離,不給對手留下進入格鬥距離反擊的機會。

在歷次演習中f22超音速中距離作戰幾乎沒有敗績。隱身是一方面,超音速機動,佔據有利勢態,是另一個方面。至於f22被擊落的記錄,基本是在格鬥中,屬於導演部強行加戲,實際作戰中會盡力避免進入格鬥的。

殲20的飛行員也說過,進入超音速,就是殲20的天下了,說的也就是這個意思——“進入格鬥,不是因為你有超機動,是因為你傻”。殲20在演習中曾經按保守戰法,先後發射4枚導彈打擊對方預警機的護航編隊,結果進入格鬥距離被擊落。後來總結的戰法就是充分發揮裝備性能,同時攻擊多個目標,一次把導彈打光——跑。

因此,沒有導彈了,能跑得掉,就是極大的戰鬥力。

當然實際吊打低技術水平的對手時,具有雷達電子戰優勢的戰機耗盡彈藥也不會馬上退出戰場。會憑藉自己的信息優勢通過數據鏈為友機友軍提供信息支援。

阿富汗和伊拉克地區的治安戰有戰例。當空軍的飛機臨空時,地面部隊也能收到完整的敵情通報。空軍燃料耗盡拍屁股走了,老陸就兩眼一抹黑了。因此空軍即使沒有彈藥,也會盡量延長滯空時間,甚至發起俯衝,嚇唬地面敵人。


味冷


是不是可以完整的回答題主的問題了呢?

其實呢,以殲-20為代表的第五代戰鬥機本身就不是去群毆的。

帶上六枚導彈就已經是比較多的了。

現代空戰並不是像我們想象的一樣是一個彈幕美學的差事。

這種想象中的彈幕也僅僅出現在遊戲中。往往真正的戰爭都是奔襲半小時,戰鬥30秒。

持續不斷的邊開火邊運動的可能性並不大。

所以戰機往往只帶少量的導彈。

再有一個問題就是——現代導彈飛行速度可以達到4-5馬赫,過載可以達到40G以上,如果在這個條件下都不能擊中的敵機。難道要靠最大過載9G的飛機飛到跟前,在用3馬赫初速度的機炮打下來嗎?難度可比用導彈難多了吧?


那麼為什麼掛6枚導彈呢?

在殲-20上實際上有效的導彈也只有四枚,也就是機腹彈艙中所配備的四枚遠程導彈。

如果能用這四枚導彈擊中目標根本就沒有必要使用近距離格鬥導彈。

雖然說有傳聞改進後的殲-20機腹彈艙可以攜帶多達六枚導彈。

但這也是一個個例情況,並不代表真實狀態。

我們看一下現在的空戰戰例。

目前戰機出動率最高的就是以色列空襲了。

往往以色列對某個空襲目標會派遣十幾架戰機一窩蜂似的進攻。

但在這種空襲來臨的時候往往是地面防空火力進行攔截。並不會出現自己的戰機參與空戰的局面。

地面上的導彈就已經可以擊毀目標了

如果是戰機起飛攔截,那麼也會起飛相對應數量的戰機。對方飛來兩架,我們起飛兩架或四架、那麼導彈的數量的確是夠的。

如果是如果是美俄基本上都是這樣處理的:

人家連導彈都不用。

話說這種小規模的空中遭遇,如果想打的話,那兩枚近距離格鬥導彈真的就夠了。


再有,還有數據說,殲-20也是有機炮的!


軍武數據庫


有些人還在拿越南戰爭的觀點看問題,認為戰機打完導彈就應該上去機炮PK,或者某某時刻敵人突然殺到近距離,必須拿機炮PK,實際上這是種極為落伍的觀點。

越南戰爭中,美軍早期的F4“鬼怪”不時遇到北越米格17和米格21的阻截,因為過於相信導彈的能力,沒有安裝機炮的“鬼怪”遭遇了很多尷尬的局面,讓越軍眼睜睜的擊落。這件事情從此成了機炮支持者的聖經,覺得飛機果然是沒機炮不行。

然而,在科技日新月異,戰爭模式和科技不斷變換的今天,還拿20世紀60年代的戰爭經驗當“聖經”,這個就實在不可取了。

20世紀60年代,受制於電子系統能力,戰機的戰術和裝備演變還處於剛剛開始的階段,無論是美軍的AIM-9“響尾蛇”,還是越軍的蘇制AA-2“環礁”都屬於今天看來比較低端的熱尋的技術,可靠性極低,以今天的標準甚至不具備作戰適用性。那個年代的“高科技”,早已與今天天差地別,再將之作為今天的經驗還行得通麼?

越戰結束以後,戰機已經發展了2、3代之多,戰機的電子技術和導彈技術也進入了大發展時代,當年的AIM-9與今天的AIM-9壓根不是一路貨,而且戰機還有豐富的各種中距彈使用,早在超視距範圍就把戰鬥解決了。

這也是為什麼如今的戰機發展越來越趨向於隱身、超巡和強大的數字化能力,單純的高機動戰機紛紛蒙塵的原因。空戰格局一直在改變,如今已經形成了依靠躲避雷達戰術、電子戰戰術隱蔽,依靠索敵偵察方式深度偵測,依靠先進超視距導彈攻擊的模式,過去那一套已經越來越不合時宜。

而且,機炮作為“保險”的能力其實也很雞肋,實際上戰機上的機炮是個大型累贅,它能用的次數極少,還相當佔據空間。

與許多人概念中狂噴不止的機炮不同,現實中的現代機炮打不了幾下,它們的載彈量過低,射速卻超高,千多發彈藥頃刻就完,根本無法支持一場戰鬥。比如美軍的M61火神炮,極限射速7200發/分鐘,常用射速4000發/分鐘,美機載彈量在1200發左右,你覺得能射幾次?

現代機炮說是做“保險”,其實多半是作為攻擊巡航導彈、直升機、低速飛行器或廉價戰術目標的一種便宜解決方案,基本誰都不指望這東西能奏功,只是因為一些根深蒂固的思維爭辯,現階段誰也不敢將機炮徹底剔除。

不過呢,關於“殲20是不是真的沒有機炮”的問題,目前尚有許多爭論,有種說法是殲20實際具有機炮,或者說預留了機炮位置,這方面有保密需要我們就不要妄自猜測了,不過某次中航工業公開展示的殲20座艙顯示中,確實在機體上存在一個“150”的圓形圖標,它被部分軍迷認為是殲20的機炮餘彈顯示。

實際上美軍對機炮這玩意兒也早就不感冒了,只是一方面頑固主義作祟,誰也不想擔擔子,另一方面機炮也確實是個廉價的武器解決方案,拿來打便宜東西,或者執行低警備情況的戰術再好不過了。

但我們需要注意到,近年來美軍一直在試圖進行機炮改革,特別是雷神、波音等幾家武器公司,已經很早即推出了基於飛行器的激光炮系統,它們的功能比單純的機炮更有用,可以進行從反導到空戰等各種戰術,甚至在未來的構想裡,還能通過頻段進行代替無線電的電子通訊。這種未來的機炮趨勢如今已經無限接近成熟化了,說不定未來哪天就會碰上。

至於“導彈打光是不是轉身跑”的問題,我們同樣需要明白個概念——空軍與陸軍是不同的,飛機不是拿鼠標扒拉到天上就飛個沒完的交戰工具,它們需要按照空戰規則,來嚴格的制定出擊任務、載彈載油以及出擊範圍。

通常情況下,無論是不是隱身戰機,如果彈藥打到只剩下機炮了,那麼返航是一定的。因為在僅有機炮的情況下,根本無法維持現代戰場環境的戰鬥,再上都是白白送死。在格鬥彈的打擊下,再好的超機動性也無法擺脫。


王司徒軍武百科


先說明一下,殲-20主彈倉有最多6個掛載點,它還有兩個副彈倉各能掛載一枚導彈,也就是說殲-20是有8個掛載點的,這在五代戰鬥機中是掛載數第一的存在。

殲-20是我國第一款成熟的第五代隱身制空戰鬥機,同時也是世界一流的第五代戰鬥機。五代機主要體現在其4s的作戰性能,即超機動性、超音速巡航、超隱身性、超視距打擊能力。超機動性和超音速巡航,這兩個能力的作用的確體現在來去快、逃跑快、躲閃快的優勢,但殲-20作為一款優秀的五代戰鬥機,特別是以隱身性和航電系統(即超視距打擊能力)為突出,它幾乎就不會遇到需要逃跑的時候,超視距也就是說,在敵方戰機遠遠看不到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它,並鎖定發射導彈攻擊它。隱身性就很容易理解,就是擁有之後對方根本很難發現殲-20,即使發現了也未必能鎖定打擊它。

所以,殲-20本身具有很強的載彈能力,而且在一般戰機對抗中,能夠佔據絕對的戰場主動。這樣下來,它把導彈發射完了,距離實際近身交戰空域還非常遠,機炮用不上(所以沒有設計裝備機炮),也就只是理所當然地飛回基地,而不是逃回去的啦。

(圖片所示主彈倉掛載4枚導彈並非最大掛載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