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會有純行星的星系嗎?

李辰山


星系的定義是由大量恆星、星雲、暗物質等組成的一個系統,它們都被萬有引力約束在一起,並圍繞著一個公共質點運行。


圖:銀河系以及太陽所在位置,肉眼可見的恆星大都在這個黃圈以內

一個星系有數千萬到上億顆的恆星,橫跨3千到30萬光年之間。其中心位置一般認為都有一個巨大質量的黑洞。例如銀河系的中心就有一個名字叫人馬座A*的有400多萬個太陽質量的超大黑洞。

所以,從星系的定義上來看,就排除了只有行星的星系。

恆星都是從一片巨大的分子云中誕生,其中絕大部分的質量(99%以上)都形成了中心的恆星,其餘部分才形成了行星等天體,所以,從行星的誕生來看,也不可能出現只有行星的星系。

由於星系的巨大(直徑至少數千光年),並都圍繞著一個公共質點運轉。所以,需要有一個巨大的引力源來束縛這些天體。這樣的天體只能是黑洞。黑洞周圍的物質密度很高,在重力作用下,不可避免的會形成恆星。所以,從星系的結構上來說,也不可能有隻由行星組成的星系。

圖:星系分類


講科學堂


宇宙中會有純行星的星系嗎?

純行星的星系理論上應該是存在的,但卻要看規模,因為以行星的質量它最多隻能維持一個行星+衛星的規模,這與行星無法無限制增加質量的要求是想匹配的!那麼問題就出來了,為何行星無法無限制增加質量?

阿塔卡馬大型射電望遠鏡的合成可見光圖像,恆星HL Tau周圍出現的盤狀結構,其同心圓結構表示行星正在形成!這張圖有幾個意思要表達:

一、為什麼是恆星HL Tau周圍出現了盤狀結構

二、為什麼在同心圓結構那裡形成的是行星,不能是恆星嗎?

我們一個個來解答問題,首先是第一個為什麼中間是恆星,不能是行星嗎?當然也可以是行星,但問題是源源不斷的豐富塵埃等星雲物質集中在核心區域,這會讓中心天體的成長失去控制,很快就會超過行星的質量上限!

為什麼行星有上限?

因為行星質量不斷增加,它的引力可以留住氣體,比如氫元素與氦元素,那麼繼續往上增加,其內核出的壓力將會超過氘元素的聚變溫度(氘是氫的同位素,聚變要求比較低,一般要求質量為13個木星質量的內核壓力與溫度即可滿足要求),那麼氘元素就開始聚變了,但如果星雲物質仍然足夠豐富,再往上增加超過80-100倍木星質量時即可誕生一顆紅矮星,這已經能夠徹底邁入恆星的搖籃了!那麼問題來了,有沒有氫元素和氦元素的星雲嗎?

有沒有氫元素和氦元素的星雲嗎?

很抱歉,還真沒有,因為超新星爆發時候最外圍的元素就是氫元素和氦元素,那麼假如呢?也不行,因為無限增大的行星會坍縮成白矮星、中子星甚至是黑洞!但事實上直接從行星坍縮為白矮星的機會都沒有,因為氫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隨便一朵“星雲”大部分都是氫元素!

因此在一朵足夠大的“星雲”裡,中心誕生的肯定就是一顆恆星!

我們再來解釋下,同心圓結構裡為什麼產生的是行星?其實此處一樣可以誕生恆星,很多雙星或者多星就是這樣誕生的,前提如上文星雲中的物質要足夠豐富,但大部分原始塵埃盤同心圓結構中誕生的是行星,因為絕大部分塵埃物質已經被恆星給搶走了!

解決了這個行星的位置和質量問題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會有特立獨行的行星系嗎?

因為行星的質量不夠大,所以不存在圍繞它公轉的恆星,也不可能留住比他更大的天體,因此它的跟班只能是一群小弟,即使是木星那麼大的天體,即使它多大上百顆衛星,但依然是一群“烏合之眾”,因為它們不發光!

木星的衛星,密密麻麻的軌道,逆行的都是後期捕獲的!

太陽系裡另一顆巨行星土星的衛星,是不是像一個毛線球?

但這兩顆有這巨大數量衛星的都是太陽的行星,那麼有獨立的行星系嗎?不依靠恆星的?當然有會有,觀測到即有很多流浪行星,但最大的問題是流浪行星的幾乎就不發光,光學和紅外波段都極為微弱,發現流浪行星已經不容易了,還能計算其衛星嗎?當然能,在2014年NASA就曾發現編號為MOA-2011-BLG-262的流浪行星有一顆比地球大18倍的衛星,當然也有可能這是一顆黑矮星,即在木星的12-13倍能點燃氘元素聚變的臨界狀態!

從理論上來看,這就是純行星系,但其規模就是行星的規模,不可能組成龐大的星系,中心質量是決定其未來規模的唯一標準!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星系是恆星、星雲、行星、星際塵埃的集合體,宇宙中會有純行星的星系嗎?幾乎不可能有這種可能性。

年輕的恆星以氫氦元素為主,夾雜著少量的重元素,在恆星的演化過程中,恆星可以產出重元素,是宇宙中重元素的冶煉廠。

有人問,在天文學上,什麼才是重元素?

重元素在天文上指的是氦以及氦之後的元素。

宇宙間什麼元素最多?

氫與氦,這個沒辦法了,氫與氦幾乎在宇宙創生時佔到了99%,所以說宇宙間的氫與氦幾乎是到處都是,那麼恆星的形成看起來非常的容易,只要那裡有一塊由氫、氦以及少量重元素構成的星雲,由於引力坍縮,中心必定會誕生一顆恆星。而行星就會在恆星周圍以重元素構成。

所以,個人認為宇宙中不會存在完全由行星構成的星系。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科學船塢


宇宙中會有純行星的星系嗎?到現在來說,科學研究並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無論是從星系的定義來說,星系的誕生來說,星系的結構來說,似乎都不會出現純行星的星系。但是理論上也並不排除有純行星的星系。因為純行星的星系是不發光的,難以被發現。宇宙浩瀚無窮,還需我們不斷探索的研究。

首先,從星系的定義來看待這一問題。星系是由大量恆星、星雲、暗物質等組成的一個協調的系統,它們因為萬有引力而被約束在一起,並圍繞著一個公共質點移動運行。一個星系是由數千萬到上億顆的恆星組成的,橫跨3千到30萬光年之間。它的中心位置一般認為都有一個巨大質量的黑洞。由此可見,從星系的定義上來看,就排除了只有行星的星系。

其次,從行星的誕生來看。恆星都是在一片巨大的分子云中誕生,而其中絕大部分的質量都形成了中心的恆星,剩下的其餘部分才形成了行星等天體。所以,又從行星的誕生來看,也不可能出現只有行星的星系。

最後來看,由於星系的龐大(直徑至少數千光年),並都環繞著一個公共質點運轉。所以,這需要有一個巨大的引力源來束縛這些天體。然而,這樣的天體只能是黑洞。黑洞周圍的物質密度很高,在重力作用下,不可避免的會形成恆星。從這來看,從星系的結構上來說,也不可能有隻由行星組成的星系。

宇宙中會有純行星的星系嗎?至今的科學家也沒有給出比較明確的答案。科學研究也在不斷進行,探究宇宙。宇宙奧妙無窮,探索宇宙任重而道遠。


鎂客網


星系:星系指無數的恆星系(包括恆星的自體)、塵埃(如星雲等)組成的運行系統。

所以,沒有恆星的天體群不稱為星系。

那麼,有沒有隻有行星和衛星沒有恆星的天體運行系統呢?

答案是有的。這種行星稱為流浪行星。宇宙中存在著因各種原因被逐出恆星系的行星。這種行星如果有衛星的話就是題主所說的天體系統了。具體可以參見“流浪行星”。百度一下就行了。


雲水謠66062289


沒有恆星的都不能叫星系,現在好像還沒有專門的詞來稱呼這種行星結構,宇宙太大了,不能確定是否有這種獨特的流浪行星存在,以人類現在的技術還無法觀測到!我們現在所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都不是直接觀測到的,都是通過該行星對它公轉的恆星產生的光譜干擾發現的!恆星跟行星的質量差距是碾壓級的,質量最小的恆星可以輕鬆的捕獲質量最大的行星!行星如果通過捕獲星際物質達到最小恆星質量,它就很可能會點燃自己成為一顆恆星!


強子90902


應該能有,但行星不發光,不好發現。


少校長久2



劍蘭修竹


根據我的理論,是沒有純行星的星系的,我的理論很荒誕,但是絕對區別於其他的理論,看我發表的圖文吧。我簡單說一下,就是所有星系都是有一定數量的行星組成,而每個行星都有自己的引力場,由足夠的引力場彙集摩擦的位置產生能量電弧場,就是恆星。因此每個星系,不論大星系還是小星系,中心位置都是恆星。即使是三體星系,也是由於是三個匯集點所造成的三個恆星,不然憑藉之前的理論,三體星系的三顆恆星早就互相撞擊合併了!不知道我的理論只是胡編亂造,還是蒙的對了,總之區別於之前的理論,能開闢一個方向,另外這樣也很好的解釋宇宙的起源問題,並非之前的荒謬的大爆炸理論!


梵塵子


那要看星系的定義了。目前對於星系的定義就是以恆星為中心的星際物質群,可以有一顆恆星,也可以是兩顆恆星組成,還可以是三星四星以及多星系統。可以是裸星,也就是沒有行星只有恆星,也可以是有一到多顆恆星。除恆星和行星外還可以有其他處於恆星引力範圍的星體以及一些微小碎塊塵埃等。

在恆星系之間是空曠廣闊的空間,其中也有一些漂流物,不屬於任何恆星系,有些還很大,有的之間還互相圍繞,形成小集團。但這些不叫星系,而是星際漂流物。

許多恆星系組成一個河系,中央是類似黑洞的存在,吸引著許多恆星系圍繞它運動。不同河系之間也不是絕對空曠,也有一些流浪恆星,或者其他流浪星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