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新冠肺炎:聊聊中國人吃野味簡史

中國人啥都吃?

英國作家扶霞·鄧洛普上世紀90年代來到中國,在廣州的清平市場,她記錄了自己的見聞:

「肉類那片區域的籠子裡關著獾、貓、貘等動物,它們的樣子都相當痛苦。藥材攤上擺著一麻袋一麻袋曬乾的蛇、蜥蜴、蠍子和蒼蠅。晚飯給我上了牛蛙乾鍋和爆炒蛇肉,肉邊上還留著一點皮,能看出是個爬行動物。有些菜還真是出乎意料的美味,比如那道爆炒蛇肉。有的嘛,就像那道噁心的皮蛋,無論味道還是口感,都讓我全身發麻。」


關注新冠肺炎:聊聊中國人吃野味簡史

許多年後,扶霞寫了一本關於中國飲食文化的書籍《魚翅與花椒》,序言的主題就是《中國人啥都吃》。她說,在中國人的概念裡,很少有東西不能拿來作為食材,其實吃狗肉、驢鞭的人很少,從來沒吃過的也大有人在。從觀念上來說,吃這些東西也不是什麼禁忌。

關注新冠肺炎:聊聊中國人吃野味簡史


在古代,中國人都吃什麼?

渺遠的上古時代,人類的生存充滿艱辛。和身邊的動物一樣,人們從大自然裡索取原始形態的食物和飲料。《莊子·盜蹠》言:「古者禽獸多而人民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慄,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人們吃的,大多是鮮果、堅果,稚嫩的樹葉,充滿澱粉的植物的塊根、塊莖,以及森林中的菌類,也採集一些鳥蛋或某些爬行動物的蛋卵。樹上的巢居不能躲避一切,人們要時刻提防兇猛的獸類和蟒蛇的襲擊,生活極其不安定。

關注新冠肺炎:聊聊中國人吃野味簡史


從生食到熟食的轉化,是人類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人類以動物相互區別的顯著標志之一,也是人類飲食文化的起點。

有了火,人們開始改變一百多萬年來形成的茹毛飲血的飲食習慣,開始熟食。這樣不僅擴大了食物的種類和來源,同時也增強了人們的體魄,引起了人類的生理的變化。

學會用火烹飪食物的一個後果是,古代的人們把食物種類的界限又擴大了許多。

關注新冠肺炎:聊聊中國人吃野味簡史


夏朝時期,有個叫劉累的官員,給夏王孔甲飼養蟒蛇,有條蟒蛇死了,他擅自將蛇肉做成肉醬送給夏王,孔甲吃了之後,感覺味道鮮美,就讓劉累再獻一點,劉累害怕,只好辭官不做,逃跑了。

更豐富的食材來自大詩人屈原的記載,我們可以通過楚辭來了解一下春秋戰國時期的菜譜,詩裡倍陳美食,以招楚懷王的魂靈:

關注新冠肺炎:聊聊中國人吃野味簡史


胹鱉炮羔,有柘漿些。

鵠酸臇鳧,煎鴻鶬些。

露雞臛蠵,厲而不爽些。

什麼意思呢?這裡有大量的野味美食:燉甲魚,烤羊肉,配上新榨的甘蔗汁;醋烹的天鵝,煮野鴨子,大雁煎得很香;清燉整雞和大海龜,濃而不膩。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正是彼時中國人的飲食主張。

關注新冠肺炎:聊聊中國人吃野味簡史


吃野味的心理因素

著名美食家蔡瀾曾說,野味是最沒個性的肉:

「鄰居紅燒豬肉,隔幾條街都能聞到;家裡炆牛腩,也令人垂涎羊肉那種羶味,吃了上癮,愈羶愈好吃,這些都叫有個性的肉,都好吃。」

關注新冠肺炎:聊聊中國人吃野味簡史


而像鱷魚肉這種野味,反而是最沒個性的,吃起來就像雞。蔡瀾說起有一次在澳洲吃燒烤,盤子上有三塊肉,每塊上插一支小旗,教你分辨哪塊是鱷魚、哪塊是袋鼠、哪塊是鴯鶓,把旗拔掉之後,根本分不清哪個是哪個。

在蔡瀾看來,野味之所以是野味,正是因為沒個性,不夠好吃,否則早就被馴養成家畜,沒有珍稀之處了。他反對吃野味,即便只是隨便嚐嚐,也是浪費工夫,因為烹飪是經驗的累積。

關注新冠肺炎:聊聊中國人吃野味簡史


「中國人煮豬羊牛肉煮了幾千年,當然燒得好吃,何必冒險試沒把握的食材」;其次,即便吃了,也吃不出好吃,因為沒吃過,或者很少吃,缺乏比較和參照,沒形成成熟的味覺品鑑體系。

即便從味覺享受上講,野味也並無什麼特別的優勢,然而中國人對食野味的興致卻從未衰減。

廣東(包括香港)向來是好食野味的大省,除去南方溼瘴地區本就多蛇蟲鼠蟻的自然因素,以及受中醫文化影響崇尚藥膳保健的文化因素之外,食用珍奇野味也是經濟發達、商業往來頻繁的地區炫耀型消費的一種。


關注新冠肺炎:聊聊中國人吃野味簡史

隨便打開一個搜索網站,點擊關鍵詞「野味」或者「穿山甲」等詞眼,你會發現諸如吃穿山甲、吃蝙蝠等將食用野味作為炫耀的新聞屢出不窮。2017年年初,一條「廣西考察吃穿山甲」炫耀的新聞引發了各界人員的關注,而其中,「公職人員」與「野味」兩個關鍵詞更是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正如專家所說,人愛吃一點新奇的食品,本來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明知道野生動物瀕臨滅絕且食用野生動物是法律禁止的,卻還忍不住要吃野生動物甚至是被保護的動物,這就說明,除了心理不成熟外,這個群體人往往有喜歡自我炫耀的心理。

關注新冠肺炎:聊聊中國人吃野味簡史


結語

我國最嚴厲的一次禁食野生動物運動,發生在2003年SARS肆虐期間。林業局和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頒佈禁令,禁止捕獵、販售、購買、運輸、進出口全部野生動物,用於科學研究的野生動物除外。這一禁令的初衷,不僅是保護野生動物和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為了切斷SARS的傳播途徑,控制疫情蔓延。


關注新冠肺炎:聊聊中國人吃野味簡史

就在幾天前,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舉行閉幕會。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和關於推遲召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的決定。


關注新冠肺炎:聊聊中國人吃野味簡史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對濫食野生動物的突出問題以及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的巨大隱患,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儘管全面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還需要一個過程,在現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盡快通過一個專門的決定既十分必要也十分緊迫,目的就是在相關法律修改之前,先及時明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為打贏疫情阻擊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的立法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