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古董收藏中的“旧器如新便是宝”

在古董艺术品收藏中有一句话“旧器如新便是宝”。大多人印象中的古董都是旧旧的,包含时光的苍桑和岁月的磨砺,这样的认识也没有错,对于传世的古董器物,一方面,由于年代久远,常处富氧的环境,传世器物表面的氧化包浆,时间越久,氧化包浆就越厚重凝重;除了氧化包浆,器物在世间流传的过程中,会受到人为有意或者无意的磨损和消耗,同时,器物在不同人手中转辗,不同程度的都带有不同人的气息和烙印,器物上的信息也会变得驳杂和混乱。

闲话古董收藏中的“旧器如新便是宝”

另一方面,传世器物,一般多见民间实用器,常有使用过的痕迹,和年代相对不是很久远之前的器物,因为受客观历史环境的影响,千年之前不入土能传世至今的实属凤毛麟角,很多传世的千年器物,也是几经出土入土,而后能流传至今。凡传世器物的器表老化特征,从事文博收藏和古董经营的专业人士,历来研究已经相当透彻。现在常见的一种主流论调,民间器物95%以上都是赝品,往深层次去想一想,有一点实在是受拘泥不化的古板思维的束缚,本能的对新出现事物和现象的排斥和否定,而不是去积极探索和了解,不得不说是体制内的遗憾。

闲话古董收藏中的“旧器如新便是宝”

千年以上的器物传世,必然是少之又少的,但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和文化传承,厚葬之风和窖藏之风是一种社会文化习俗,也是一种文明传承的方式,几千年来历代帝王将相总是把一个时代最精髓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出于不同的原因和目的带入地下世界,秘密保存,然后在一定的时候通过不同的方式重现于世。如果是国家层面的考古发掘,出土的器物是国家财富,来历明晰,传承清楚,自然是作为国家宝藏被妥善保存。但如果在民间被有意或者无意的发现或盗掘,那这些器物必然大多是流入民间,而且实际情况的确是数量可观。对这些器物的鉴别,在现如今的主流机构面前,由于可说和不可说,可知和不可知的原因,目前是不被承认的,但这类器物有别于传世器物,多有用料考究,工艺精绝,器物如新的外在特征,艺术审美高价值而吸引了一批眼光独到的民间藏家的收藏和研究。

闲话古董收藏中的“旧器如新便是宝”

以瓷器为例“旧器如新便是宝”,这些或墓葬出土,或窖藏出土,或遗址出土,或江河湖海出水的器物,多年代久远,器物的时代特征明显,由于器物制作之时就用料考究,制作精研,在密闭缺氧稳定的环境下保存,大多器物的表面有一层类似薄膜的氧化层保护,光泽柔和清亮,温润如新,但又和现代新器物表面的生涩火气,高亮浮光不同,和现代化工做旧的器物更是差别巨大;由于这些器物出土环境单纯,有些在制作之初就被深藏,没有使用过的痕迹,这些器物相比传世器物所含信息更干净纯粹,能非常清晰的传递出时代气韵和特点,且不乏有新器型,从不见于馆藏和传世,也不见于文献记载,但器型比例协调,用料考究,有很高的工艺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这些器物和现代工艺美术仿古作品相比,无论在材质,工艺,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和文化内涵上都是棋高不止一着,从审美艺术价值上来判断,其制作水平超然于现在这个时代之上,但其在市场上的价格大多却是远远低于它的实际价值。

闲话古董收藏中的“旧器如新便是宝”

当然墓葬出土,窖藏出土,遗址出土,和江河湖海出土的器物在器物表面也是有不同的特征和印记,这些都有待于今后有机会再细细道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