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郪虎符:它是漢武帝時政治鬥爭的遺物,也是流傳千古的藝術珍品

虎符在歷史上一直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令牌,由青銅或黃金做成伏虎形狀,且一分為二,劈為兩半,一半皇帝親自保存,一半交與將帥。當兩個虎符合二為一時,持符者才可獲得調兵遣將的特權。其中,現存於是較為著名的有杜虎符、陽陵虎符、東郡虎符等。

新郪虎符:它是漢武帝時政治鬥爭的遺物,也是流傳千古的藝術珍品

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很多關於虎符的傳說,比如著名的信陵君竊符救趙,還有就是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兵敗北退,諸葛亮則趁機命趙雲奪城並俘獲守將陳矯,取得虎符,然後憑藉小小的虎符,兵不血刃地奪取了三處城池。可見,虎符的作用之大!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被法國私人收藏的一枚虎符,它的存在不僅印證了漢武帝時期淮南王劉安謀反的事實,也因其端莊秀美的銘文流傳於世。

這就是新郪虎符

新郪虎符:它是漢武帝時政治鬥爭的遺物,也是流傳千古的藝術珍品

新郪虎符,長8.8cm,前高3cm、後高2.2cm,重95克,和大多數虎符一樣呈伏虎形,前後腳平蹲,頭前伸,豎耳。

虎符身上有錯金銘文39字,記載了虎符的雙方持有者及其功用。現為法國陳氏私人收藏。

  • 政治鬥爭的“謀反物”

虎符盛行於戰國、秦、漢時期,關於新郪虎符的鑄造年代也一直存有爭論:

新郪虎符:它是漢武帝時政治鬥爭的遺物,也是流傳千古的藝術珍品

清朝學者王國維根據其上銘文與戰國金文對比,以及銘文內容所載地理名稱進行考究,確認其為秦符認為這是一枚秦符。王國維先生為此曾作《秦新郪虎符跋》記載此物:

新郪虎符,文四行,錯金書雲: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雖無會符行殹。羅叔言參事得其影本,臨以寄餘。其文甲作,兵作,在作,與秦陽陵符同;凡作,與散氏盤同;敢作,也作殹,與詛楚文同;餘字皆同小篆。餘謂此秦符也。新郪本魏地,《魏策》,蘇秦說魏王:大王之國,南有許鄢、昆陽、邵陵、舞陽、新郪……。

而當今著名學者韓自強則在援引《史記正義》中文獻的記載,系統地考究“新郪”地名,並將此與漢淮南王劉安“謀反”私造之物“浚遒虎符”進行對比,確認兩符無論形制還是銘文書體均相似,應為同時期所鑄。

新郪虎符:它是漢武帝時政治鬥爭的遺物,也是流傳千古的藝術珍品

現在,由於了韓自強先生縝密的考據,大家也逐漸認同了新郪虎符為漢武帝時期淮南王劉安的自制的野心之物,是當時政治鬥爭的產物。

  • 流傳千年的藝術珍品
新郪虎符:它是漢武帝時政治鬥爭的遺物,也是流傳千古的藝術珍品

新郪虎符作為古代調兵遣將的令牌,有著極其重要的政治、軍事意義。忽略掉其政治鬥爭的本質上,它還是一件流傳千古的藝術珍品。

其實,單從虎符本身優美靈動的造型和精緻的做工上來說,它就是一件難得的藝術品。更何況上面的錯金篆書,不僅佐證了歷史史實,還是當時漢字或者說書法形態的真實代表,有著極強的藝術性。

新郪虎符雖鑄為伏虎形,但這並不影響上面銘文的佈局與結構。虎符周身有銘文39字,這在同時期盛行長篇銘文的青銅器中並不顯著,但其銘文沿襲秦國的小篆,結體整飭,寬博端莊。與之後東漢時期篆書代表《袁安碑》極為相似,凝重渾厚、端莊秀美,極為好看。

新郪虎符:它是漢武帝時政治鬥爭的遺物,也是流傳千古的藝術珍品

王國維先生也曾在《秦新郪虎符跋》中將其銘文與戰國時期著名的散氏盤、秦陽陵符等比較,雖二者字體有異,但它們代表了不同時代古文、篆書兩種書體的延續與發展,古樸大氣,呈現著當時的書法特點,為歷代書法愛好者所追捧。


小結:

私鑄的謀反之物也好,錯銀的銘文歷史也罷,新郪虎符更是一枚承載中華文化的藝術珍品,向世人講述著自己的故事。雖然它已不在華夏土地,但依然有華夏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