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國軍隊的伙食怎麼樣?

鐵血戰史1927


二戰中除了美軍的伙食堪稱豪華外,德軍的伙食也是羨煞了英法聯軍。比起同時期的蘇聯軍隊簡直不能太好。

戰爭講究的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此希特勒要求一定要保證前線作戰士兵的每日需求。希特勒還專門為他的黨衛軍娃娃兵們每天額外配置500克牛奶。從這就可以看出希特勒到底有多重視德軍的飲食了。

早期德軍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飲食方面自然不必多說,到了後期戰事緊張的時候,前線的飲食配置也只是稍微降低了肉的含量,取而代之的是提高了蔬菜的含量。儘管這樣,德軍的飲食包仍是歐洲士兵乃至蘇軍的最愛,裡面不僅包含的有香菸,甚至還有調料包、咖啡包、糖果、巧克力等供消遣的食品。而同時期蘇軍士兵的飲食如果沒有美國的物資援助,真的只能用慘淡來形容。

希特勒認為,德意志的精英階層全都在軍隊裡面,因此軍隊的配置高出平民實在太正常不過了。即使餓著後方老百姓也不能餓著德軍士兵。

雖然德軍的飲食大致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級是前線作戰部隊(戰鬥地域)、第二級是佔領區、第三級本土駐守部隊、第四級國內政府辦公人員。越是危險的地方,飲食配置越是高端。

其中第一級最為豐富,羅列一下:黑麥麵包 750克,香腸或燻魚120克,黃油45克,果醬或人造蜂蜜200克,肉類120克,煮土豆750克,調料15克,蔬菜或動物脂肪45克,咖啡豆或紅茶8克,巧克力或糖果1袋,香菸紙7卷,菸草2卷。當然這只是個基準,德軍還會配置一些其它的作戰罐頭、易攜帶的食品。

良好的伙食配置對應的自然就是良好的後勤保障,德軍的後勤要求是要保障能在二十四小時內把飯菜送到陣地上,這樣一來,德軍的炊事兵可謂死傷慘重。除非出現一天之內多個炊事兵陣亡,會取消當天的送餐外,一般都不會停止對前線的補給。

甚至在長期得不到補給的特殊情況下,德軍也不會因為受餓而失去戰鬥力,他們會在指揮官的示意下食用備用食品,而有些有經驗的老兵並不會一口氣將一次配置吃完。也正因為這樣的後勤保障,德軍才能保證持續的戰鬥力。

德軍的飲食在早中晚的分配也是大有不同,一日三餐中,早餐佔百分之13%,午餐佔50%,晚餐佔33%。非常符合現在的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的科學飲食觀念。如果你光看佔比的話可能不會覺得有多少,那現在將數字轉換為文字可能會給你更為直觀的感受。

早餐一般是烤麵包200g搭配果醬或者蜂蜜食用,還有150g玉米仁粥、150g火腿、20g咖啡、80g人造黃油,還要搭配雞蛋、動物脂肪這樣才能算是完整的早餐。

午餐的話一般都是一些豆類食物加上肉類,除非當地食物緊缺會消耗一些罐類食品和豌豆食品外,一般都是消耗一些麵包還有小麥等穀類食品,還會有咖啡、茶等熱飲以及飯後甜點供應,比如奶酪、糖果、水果等等。這些食品的配置一般在每天250克至750克之間。

晚餐的話,有冷餐也有熱餐,在逆風局的情況下,如果還敢明火做飯,那麼引來的可能就不是一群飢腸轆轆的德軍士兵,而將是盟軍猛烈的炮火洗禮。這種情況之下,德軍都是食用魚類、肉類等罐頭。只有在順風局的情況下,德軍才可以動用炊具車燒製一頓熱乎的晚餐,如果只是一般情況的話是供應300g麵包、200個動物脂肪、120g肉腸。當然,同樣也會配置和早中餐一樣的巧克力、香菸等消遣物品。

其中德軍伙食又分為行軍伙食和戰鬥伙食,行軍食物不需要加工,即開即用,由各部隊的炊事員做好,每人每次可領取三到四份,包含黑麵包、凍肉、芝士、黃油、咖啡、白糖、鹽等食品。戰鬥伙食也無需烹飪的,此類食物不僅方便隨手攜帶而且包含熱量極高,主要對前線部隊供應,由巧克力、餅乾、糖果、菸草組成。

當然了,特殊部隊的伙食和普通德軍的伙食又不一樣,比如德國潛艇部隊和飛行員的伙食那又是另外一個層次,不過總體來說,德軍的伙食配置在二戰中即使不算頂尖,但也是排得上名號的。


歷來現實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二戰德軍的伙食,在全世界是數一數二的。

德國人從一戰開始,就非常重視軍人的伙食。

德國人認為,軍人是人民的精英,他們的伙食不能低於中等收入市民的標準。

在一線作戰的德軍士兵,伙食待遇很高。

一天的伙食,基本如下:

黑麥麵包:750克

黃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45克

香腸(生罐裝食物):120克 (有時是燻魚)

果醬或人造蜂蜜:200克

煮過的土豆,蔬菜:750克

肉類:120克

蔬菜或動物脂肪:45克

調料:15克

咖啡豆(有時以紅茶代替):8克

巧克力或糖果:1袋

香菸:7支或者2捲菸草。

這個標準很高,不亞於美軍和英軍士兵,蘇德更是無法相比。

德國人和所有歐洲人一樣,早餐是比較簡單的,但午餐和晚餐相對比較豐盛(今天德國人中午吃的很少,但當年不同)。

而中午和晚上的肉類,分別有120克,總重為240克,這相當驚人了。

別說當時的中國,就算中國七八十年代老百姓吃肉,也絕對達不到這個標準的一半又一半。

而且,僅僅麵包就有750克,再加上肉類,一天主食就接近1000克,誇張不誇張。

今天朝鮮人民軍戰士因為沒有副食,所以主食特別高,也不過才800克而已。

另外,還有果醬、蜂蜜、蔬菜、動物脂肪等等,另外還有飲料、糖果、香菸。

戰士需要的就這麼多了。

實際上,德軍盡全力的讓一線戰士能夠達到這個供應標準。

不過,實戰中自然非常不容易。

這倒不是說,德軍沒有這個後勤儲備,主要激戰的時候送到第一線陣地太困難,炊事員往往都要用命去換。

德國人是很喜歡吃肉的。

為了讓士兵吃肉,德軍用心良苦。

摘錄一段:要滿足全師1萬多名官兵日常的肉類需求,屠宰排每天要宰殺大約15頭牛、120頭豬、或240只羊,還要製作3噸香腸。德國人從來不會浪費,剝皮去肉後的動物骨骼、內臟、就連眼珠他們都要充分回收利用。為了完成這些繁重的工作,屠宰排配備了用於吊裝牲畜的車輛和個人屠宰用具,煮肉大鍋、灌腸機等裝備。另外還有裝有製作生薰香腸所用熏製設備的卡車。以及冷凍儲藏肉類所用的冷櫃車,多數設備都需要電力來運行,所以還裝備有10到15千瓦的發電機拖車。


薩沙


二戰時期有三個國家的伙食最好:德國、美國、意大利。

在大家都是把糧食和武器彈藥放一個部門管理的時候,只有德軍和美軍把“吃”這一塊獨立出來,所以他們的士兵狀態要更好;意大利軍則是跑偏了,隊友和敵人都忙著打仗的時候,他們忙著研究吃的。

這裡就重點說一說德軍。

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德國軍隊的伙食水平在平均線以上,讓很多國家的大兵們羨慕;但等到後期敗局已定時,那可就慘了。

做為二戰的發起方,德國是在各方面準備好了之後才開戰的。彈藥補給、糧食供應都比別國要周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

戰爭期間吃的是由後勤部門做好後送上去的,當時德國軍隊的要求是哪怕一天死了好幾個炊事兵,也必須把吃的送到士兵們手裡。

德軍伙食的基本配置是這樣:半斤餅乾,1罐午餐肉,1罐蔬菜,25克咖啡還有主食,麵包以及肉類。

請注意這只是基本配置,根據兵種及軍階的不同把伙食供應分為了四個級別,越是前線,級別越高待遇越好。

第一級伙食主要包括麵包750克,黃油45克,香腸120克,魚肉30克,土豆750克,調料15克,咖啡9克,糖果1袋,香菸紙7卷,菸草2卷,同時還有不定時的點心供應,比如巧克力。

至於常見的肉類、魚類罐頭,幾乎是放開了供應,要多少給多少。

第二、三、四級也只是少了些貴重的如菸草、巧克力之類,吃飽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有一張伙食清單流傳很廣,據說是1943年在東線基輔附近作戰的德國國防軍第25裝甲師第214營的,大家來看一看:

早餐:200克 黑麥麵包,150克玉米仁粥,150克火腿或豬肉/牛肉香腸,150克奶油青豆/菠菜/胡蘿蔔濃湯,80克黃油,1只雞蛋(可選煮熟或者煎荷包蛋),10克白糖 (可以衝咖啡的糖塊),25克糖塊,20克脫脂咖啡或者20克鮮奶油或者茶(可選紅茶或黑茶),15克巧克力,3到5支香菸。

午餐:300克黑麥/大麥麵包,120克法式大麥麵包,黃油小麥吐司麵包,120克奶油西紅柿豬肉餡燉意大利麵條,250克土豆燒牛肉或者燻魚,80克火腿或風味豬肉香腸,100克蔬菜色拉,50克巧克力醬/黃油/鮮奶油/巧克力糖塊,25克咖啡/茶,1個雞蛋,3到5支香菸,1個蘋果。

。。。。。。難怪很多人感嘆自己吃得還不如他們。

不過,這只是戰爭順利的初期,後來就不行了。尤其是入侵蘇聯時,天氣狀況、蘇軍的抵抗程度都大出希特勒和最高統帥部的意料,本以為短時間內就能佔領蘇聯,結果長久的耗住了,後勤補給完全跟不上,德軍也是逮到啥就吃啥。

等到德國被蘇聯反佔領,就更別說按照上面的菜單供應了,能吃飽就算不錯了。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二戰時,德軍整體的伙食絕不是最好的,只能說能滿足士兵的基本供給,網上流傳的伙食清單很讓人懷疑,因為德國根本不具備如此實力讓每名士兵都能享受高待遇,因為在戰爭初期,德軍還要依靠對佔領區的剝削才能維持部隊的正常供給,所謂豐富的伙食清單隻能是對德軍伙食的一種“神話”罷了。德軍伙食在1942年是個分水嶺,1942年以前可以讓士兵吃飽,僅僅是吃飽而不是吃好,1942年以後的嚴冬影響了糧食供給,美國的參戰讓佔領區開始縮小,到了1944年,德軍已經全面潰敗,石油資源短缺,運輸線被炸燬,德軍士兵能吃上東西就非常不易,向大家介紹下二戰時德軍伙食到底是個什麼樣。

德軍嚴謹的性格也在軍糧的設計上體現出來。雖然伙食不是最好的,但卻是最科學的,可以為士兵提供高熱量、高蛋白質的定量食物。每名士兵每天都要供給“鐵糧”,鐵糧中包含一罐300克的肉和一包125或150克的硬麵包。罐頭肉可以是Schmalzfleisch(豬肉產品),Rinderbraten(烤牛肉)或者Hahnchenfleisch(雞肉)。150克醃製或脫水的蔬菜(Gemüse)或豌豆香腸(Erbsenwurst)和25克鹽。

美軍的單兵口糧中絕對有口香糖、咖啡香菸等,而德軍鐵糧中必然沒有,鐵糧中的肉罐頭是唯一比較出彩的食品。根據美國陸軍實驗室的味覺測試人員所說,豬肉罐頭在外觀和風味上都非常出色,包裝牢固,脂肪填滿空間。牛肉罐頭具有出色的外觀和口,其質量可與優質的美國牛肉相媲美。德國士兵使用開罐器或者刺刀尖打開罐頭,在安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使用爐子對罐頭加熱,罐頭自然不會填飽肚子,剩下的只能交給口糧中的麵包來解決問題。

德軍軍糧中還有一種主食是Erbswurst,實在找不到準確解釋,就叫它豌豆湯精吧,這是一種營養食品,被壓縮成顆粒狀,被定量包裝。食用時,將顆粒壓碎並倒入沸水中,一分鐘後,即就可以吃了,在沒有野外廚房的情況下,也可以用濃縮番茄罐頭湯來代替,士兵們經常添加半罐水和半罐牛奶,以使其味道吃起來更好,而牛奶也是用罐頭裝入。

以上都是普通士兵的飲食,絕對說不上好,真正好一些的是精銳部隊的伙食,例如傘兵作戰口糧,在包括上述清單中的食品外還有罐裝奶酪,兩罐火腿塊,一罐奶粉和速溶咖啡,以及糖果。黨衛軍的軍糧就更好一些了,罐頭經過特殊的塗層處理,並塗有防鏽的黃漆。標準配給包括700克的灰色黑麥麵包,170-283克的肉罐頭或香腸罐頭,大約141克的蔬菜,14克人造黃油,果醬或榛子醬,五克糖;奇怪的是,儘管黨衛軍領導層反對吸菸,但還是有六支香菸,其理由是,香菸在戰鬥壓力下可以為部隊提供“神經滋補”。

當德國糧食短缺時,就從佔領或中立國家尋找替代品,例如意大利肉罐頭,葡萄牙沙丁魚,法國餅乾等等,到了二戰後期,德軍就更加慘不忍睹,吃不上飯已經成為常態。

人們對二戰德軍有太多的神話,他們是裝備精良的戰爭機器,擁有大量的虎王坦克,ME-262噴氣式戰鬥機,極為豐富的軍糧供給。而真實的情況是,德國軍隊只能在戰役初期保證士兵不捱餓,而無法做到如美國士兵那樣,可以吃的很開心。


弘毅說歷史


關於二戰時期德國軍隊的伙食情況,我從1945年3月出版的美國戰爭部技術手冊TM-E 30-451:《德國軍事手冊》中“摘取”一部分給大家看。在二戰時期德軍的日定量口糧包括三餐,其中正餐佔總數的一半,晚餐佔三分之一,第二天的早餐佔六分之一。德國武裝部隊高級司令部已經制定了一個總體計劃,具體說明了可以提供的各種口糧的最大數量,如下圖所示,其中食物的數量主要取決於這兩個因素:領取口糧的人的職務等級,以及所指定食物配給的組成類別:
圖中給德軍供應的口糧總共分為四個等級,其中:

一級標準(配給一)主要供應給正在戰鬥的主力部隊,參加完戰鬥後休養的部隊,以及駐紮在北緯66度挪威北部的部隊;

二級標準(配給二)主要供應給佔領地駐軍,以及通信部隊;

三級標準(配給三)主要供應給德國境內的駐守部隊;

四級標準(配給四)主要供應給辦公室文職人員、護士等;

除此之外,根傷兵病情的嚴重程度,他們的伙食可以是上述中的任何一類標準。

每一個類別中最主要的物品如下:(a)麵包;(b)肉類,大豆粉,奶酪,魚和雞蛋;(c)蔬菜;(d)布丁和牛奶;(e)鹽,芥末,醋和其他調味料;(f)胡椒,肉桂和丁香等香料;(g)黃油,豬油,果醬,脂肪和麵包醬;(h)咖啡和茶;(i)糖;(j)烈酒和葡萄酒;(k)菸草。

特殊類型的口糧配給:

1、March ration:一種在連續三、四天內發放給運輸單位或步行運輸單位的冷食配給。它由大約700克麵包、200克冷肉或奶酪、60克麵包、9克咖啡(或4克茶)、10克糖和6支香菸組成。因此,它的總重量約為980克。


2、Iron ration :總定量配給時:包括250克餅乾、200克冷肉、150份醃製蔬菜、25份咖啡和25份鹽;總重量為650克(無包裝)或者是825克(有包裝)。半定量配給時:由250克餅乾和200克肉脯組成,其總重量為450克(無包裝),或者535克(有包裝)。


3、Combat Package和Close Combat Package:德國為作戰部隊配給的口糧,包括巧克力棒、水果條、糖果、香菸、可能還有餅乾。


哨兵ZH


二戰時期德國軍隊的伙食有其一定的標準,此外還有行軍食物、攜帶配給、戰鬥口糧等。當然,在實戰中會根據補給情況有所不同,到了戰爭後期,那標準就一再降低,很多時候是有什麼吃什麼了。

在二戰初期,德國陸軍有專門的炊事連或者野戰廚房來為部隊提供飲食,野戰部隊每個士兵一天的伙食標準是:黑麥麵包700到750克;鮮肉200到300克,或者是香腸160克,有時候也會用魚或者奶酪代替;土豆320克,豆類80克,新鮮蔬菜或者水果250克,;果醬、楓木或果仁麵糰15克,煉乳25克;油脂或者黃油60克;食鹽25克,調料15克;奶粉和速溶咖啡10克,糖粉10克;巧克力或者糖類40到50克;香菸7支或者是相應的菸絲和捲菸紙。

在戰爭期間,炊事連會盡可能的按照這個標準去採購並準備食物,畢竟一頓熱菜飯對於士兵來說是最好的體力補充劑。

軍迷扮演的二戰德軍炊事班,這肚子果然好油水

如果是野戰條件下無法做飯的時候,炊事連會提供便於士兵攜帶的行軍食物。行軍食物包括黑麵包700到750克;罐頭肉200到300克,或者是以香腸、乾酪替代;醃菜150克或者脫水蔬菜50克;調味料一包;速溶咖啡5克,砂糖5克,糖塊20克,香菸6支。

士兵身後背的就是黑麵包

此外德軍還有一種裝在罐頭裡的攜帶配給,攜帶配給和行軍食物最大的區別是用250克的罐裝餅乾代替了黑麵包,使之更便於攜帶。攜帶配給的基礎上還有一種簡化配給,也就是隻有餅乾罐頭和肉罐頭而取消了其他配給。

德軍的攜帶配給

德軍也有類似美軍的戰鬥口糧,一般只供應一線戰鬥人員,一種是戰前使用,包括錢哦顆粒或者燻脂油100克,甜餅乾或者果仁條100克,香菸6支。還有一種則是戰鬥時應急充飢,包括巧克力100克,糖類200克,香菸6支。

當然,這一切都是基於補給正常的情況下,如果補給跟不上,那麼就只能有什麼吃什麼。特別是到了戰爭末期,德軍前線不斷敗退,這個時候就已經沒什麼標準可言了。

黑麵包和軍用巧克力


不沉的經遠


二戰時期,德國士兵的伙食相對於別的國家士兵的伙食對比,那是相當不錯的。

二戰德國士兵的口糧以東線德軍為例,伙食分為4級,伙食內容也分4種,其中包括行軍口糧和戰鬥口糧。

四級口糧為:一級,戰鬥地區;二級,佔領區;三級,本土駐守部隊;四級國家辦公機構人員。其中一級口糧數量最多,一下逐漸減少。

伙食包括:黑麥麵包、黃油、食用脂肪、香腸、果醬、土豆、肉類、蔬菜、調料、咖啡豆、巧克力、香菸、菸草和牛奶等。

伙食又分行軍食物和戰鬥食物:

行軍食物:供應行軍中的部隊,這種伙食不可烹飪。行軍中的士兵沒人每次可領取3-4分。(凍肉或芝士、黃油、咖啡、砂糖、菸草)這些食物用罐頭和紙包好放在紙箱內。

戰鬥食物:戰鬥伙食也是無需烹飪的特殊食物。此類的食物方便攜帶和含有高熱量,其中又分為:大型戰鬥食物和近距離戰鬥食物兩種,只供應前線作戰部隊。食物內容主要包括:餅乾、糖果、巧克力和菸草。

二戰德軍四號口糧內容:

一號口糧(戰地部隊):麵包700、帶骨鮮肉136、黃豆粉7、魚肉30、蔬菜水果250、馬鈴薯320、蘆筍80、布丁粉20、煉乳25、鹽15、點心3、辣味品1、奶油60、咖啡9、糖40。

二號口糧(佔領地駐軍):麵包700、帶骨鮮肉107、黃豆粉7、魚肉30、蔬菜水果250、馬鈴薯320、蘆筍80、布丁粉20、煉乳25、鹽15、點心3、辣味品1、奶油與脂肪50、咖啡9、糖35。

三號口糧(國內駐軍):麵包700、帶骨鮮肉90、黃豆粉7、魚肉30、蔬菜水果250、馬鈴薯320、蘆筍80、布丁粉20、煉乳25、鹽15、點心3、辣味品1、奶油40、咖啡9、糖30。

四號口糧(國內軍政單位):麵包600、帶骨鮮肉56、黃豆粉7、魚肉30、蔬菜水果250、馬鈴薯320、蘆筍80、布丁粉20、煉乳25、鹽15、點心3、辣味品1、奶油35、咖啡9、糖30。

德軍的伙食是一日三餐,以德國人午餐為中心的生活習慣來用餐。其中午餐佔50%,晚餐佔33%,早餐佔13%。


但對於德軍的非洲兵團來說,糧食就成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了。很多從歐洲運往北非的食物,因天氣炎熱的因素會很快編制,因此德國被迫把馬鈴薯和白麵包換成黑麵包和乾口。因為德軍的主食是麵包,但炎熱的天氣導致黃油無法派上用場,只能用橄欖油代替,因此德軍怨聲載道。

而且因運輸問題,經常出現食物短缺,且短缺的食物中最為缺乏的就是蔬菜和水果,許多的德軍因為沒有水果中的維生素而出現了敗血症的症狀,這就大大的影響了德軍的戰鬥力。

(附上一些食物照片)


大國布衣


德國軍隊的伙食可能不算是最好,但絕對是遙遙領先的,德國軍隊的伙食是得到許多人認可的。

當時德國軍隊的配置是按照等級劃分的,在所有級別之中,待遇最好的應該就是第一線士兵的伙食。

其他士兵的基本配置是:半斤的餅乾,一罐午餐肉,一罐蔬菜,25克的咖啡還有主食,麵包以及肉類等。

第一線士兵的伙食配置

主要包括麵包750克,黃油45克,香腸120克,魚肉30克,土豆750克,調料15克,咖啡9克,糖果一袋,香菸紙7卷,菸草2卷,同時還有不定時的點心供他們食用比如巧克力等。而且還有一部分用新鮮食材製作成的罐頭食物,尤其是肉類罐頭,更是沒有任何顧忌地供應給前線作戰部隊食用。

食物是由後勤部門做完成之後由炊事員員送過去的。

不過我想比起這樣高配置的伙食和生活水平來說,他們更希望能夠待在自己的國家,享受安寧和平的生活,而不是希望向他們當時那樣受著高配置的伙食,在各個戰場作戰,懷揣著不知道自己也會死在哪個地方的恐懼。


微鑑歷史


戰爭除了武器裝備以外,最關鍵的還是人的因素,那麼,是人都需要吃喝拉撒,這些都安排到位了,官兵們吃得飽、吃得好,都是妥妥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

因此,戰爭打到後面,事實上就是後勤的綜合保障工作,糧彈、燃料等補給及時到位,就能持續耗下去。

德國人最終戰敗,除了人力資源以外,畢竟勢單力薄難敵眾手,由於遭遇了美英的戰略大轟炸,最主要的後勤保障就跟不上了。

上千架最新型的噴氣式戰鬥機,由於缺乏航空燃油,都趴在地下一動不動,其戰鬥力就難以發揮了;包括有許多坦克和自行火炮,也因為缺乏燃油而趴窩,和廢銅爛鐵沒什麼區別了。

戰時,德軍對官兵的伙食非常重視,其食物主要構成是全麥麵包、紅腸、罐裝牛奶,以及從歐洲各地搜刮來的紅酒,靠著這些食物德軍從從挪威打到希臘,再打到莫斯科,曾經一度攻城拔寨,所向披靡。

按德國人的生活習慣,一日三餐中,早餐佔17%、中餐佔50%、晚餐佔33%,以中餐為每天膳食的重點。

平常配給餐,包括麵包750克、餅乾250克、罐頭肉200克、罐頭蔬菜150克、咖啡25克、鹽25克。

行軍食物,是供應給行軍途中部隊的伙食,不可進行烹飪,由各部隊的炊事員做好一日一份套餐式。

軍中的士兵們每人每次領3份,包括黑麥麵包700克、凍肉或芝士200克、黃油60克、咖啡9克或紅茶6克、砂糖10克、菸草6卷。

攜帶食物,包括餅乾250克、凍肉200克、乾燥蔬菜150克、咖啡25克、鹽25克。

在北非戰場上,由大利負責供應德軍食物,包括咖啡、食油、果醬,及肉罐頭,德軍士兵戲稱意大利牛肉罐頭為墨索里尼的老驢,因為食物中缺乏新鮮水果和蔬菜,導致士兵牙齦出血,德意軍對伙食都不滿意。

德國軍隊上至元帥下到列兵,吃的都是同樣的食物,不存在軍官優渥的情況,有“沙漠之狐”美譽的德國非洲軍團司令隆美爾元帥,生活非常簡樸,每天只吃麵包和罐頭,從而患上了嚴重的胃病。


國平軍史


都說二戰德軍伙食好,其實在戰爭中,能正常吃到一定量的食物已經是不錯了。二戰中和別的國家軍隊伙食比較來說,伙食好一些。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非常重視為前線提供食物。德國小心地維持了部隊的食品生產和分配。

德軍野戰廚房

德國的糧食狀況在戰爭初期相對較好,部分原因是佔領區被掠奪。進口商品(香蕉、咖啡、巧克力、柑橘類水果和菸草)很難獲得,但基本食品很容易獲得。到了1944年,食物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德國在東線遭受了慘敗,盟國又解放了法國。再加上盟軍的遠程戰鬥機護對德國城市和運輸系統進行密集轟炸,石油的短缺意味著,即使有食物,也很難運送。

以前看過一篇資料,寫的是1942年二戰中的德軍野外廚房食譜,裡有很少的肉做成的伙食:主要食物大概是馬鈴薯,洋蔥,扁豆,芹菜,胡蘿蔔,韭菜配合一部分麵條,通心粉或意大利麵,以及少量的大肉,牛肉或者肉湯。這些原料互相搭配做成的戰地伙食。

真正比別的國軍隊伙食好的是,二戰德軍單兵野戰口糧,這主要得益於德國的強大工業。

德軍的口糧是科學設計的,以提供高熱量、富含蛋白質的,這些口糧可以讓步兵度過艱難的一天。此外,還有幾種咖啡和糖果可供選擇,以在需要時提供能量。每日配給的基本組成部分由每個德國士兵攜帶。配給包括一罐肉和一罐硬麵包。還有多達五六種不同的罐裝肉類配給,和一些咖啡,糖果等。

糖塊,調味和增加能量

薄荷糖

單兵罐頭肉和麵包

口糧罐內物品

德軍傘兵戰鬥口糧(2罐裝的火腿塊,2罐奶酪,1塊巧克力,6塊麵包,一個裝有兩袋咖啡和牛奶的包,1包固體燃料,1包烤麵包)

德國空軍包裝,將沖泡約半升的咖啡

柑橘包是國防軍和德國空軍作為能量食品或補充配給品

傘兵攜帶的緊急食品,也是德國空軍的救生包。一包含有3份口糧,每一份口糧與水一起食用時,將給一名士兵6個小時的食物能量

專門為黨衛軍準備的燉肉和蔬菜罐頭

專門為黨衛軍準備的牛肉罐頭

專門為黨衛軍準備的速溶咖啡和奶粉

專門為黨衛軍準備的營養餅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