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族傳統美食—饢(上)

今天開始,我們寫一下美食文章,讓吃貨們感受一下新疆民族傳統美食。說句實話,我也是一個資深吃貨,起碼在新疆我是一個資深吃貨。作為一個資深吃貨,對吃還是深有研究。這次就帶領大家瞭解這些美食的來歷以及製作過程,還有美食在我們民族兄弟的當中地位。

新疆民族傳統美食—饢(上)

饢的歷史


說起新疆民族傳統美食,第一個要說的是樸實無華的饢。饢,在古代有胡餅之稱,是我們很多民族兄弟的主要食物,也是最喜歡的麵食之一。在新疆,饢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在我們考古發掘過程當中,發現了2000年前的饢餅,這個就是最直接的歷史佐證。常見的饢按照形狀來分有片饢、窩窩饢、異形饢,按照製作材料來分有發麵饢,奶子饢,肉囊,芝麻饢等,林林總總可以分為50多個品種。目前在烏魯木齊有一個饢產業園文化中心,展示出各種饢,有興趣的可以到那裡去參觀,更為直觀的瞭解饢的文化。

新疆民族傳統美食—饢(上)

烏魯木齊水磨溝食品工業園饢文化館


說起來饢來,你的腦海裡是不是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饢在新疆這麼流行,在內地不流行呢?其實這個跟我們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關係,新疆在歷史上是西域的代名詞。地處天山南北,距離海洋2000多公里內陸地區,乾旱少雨,空氣乾燥。適合儲藏食物,因為乾燥不易變質。

新疆民族傳統美食—饢(上)

民族團結萬歲


目前饢在新疆到處都可以見到,每個地方又有不同的特色。喀什在民間窩窩饢最流行,在和田肉饢比較流行,在庫車大饢比較流行,而在我們哈薩克族當中,饢的形狀又不一樣,是一種個頭比較大,比較厚的一種形態。當然了,也不是說這些地區其他的饢就沒有了,按照生活的需要,各種饢兼容幷蓄的存在。目前全國各地基本上都可以看到我們維吾爾族兄弟在打饢和賣饢,在內地主要是嚐鮮和當時吃,跟我們熟悉的燒餅類似,但是製作過程是有很大區別的,下一篇我會講關於製作的過程的。

新疆民族傳統美食—饢(上)

窩窩饢(蘋果饢)


在我小的時候,偶爾我會見到一塊沒有吃完的饢被放在路邊,並且是那種不容易被碰到或者弄髒的那種。那個時間小不理解怎麼回事,後來瞭解到,那些都是維吾爾族人在看到地上掉的饢,就過去撿起來放好,目前是留給需要的人。後來想想這個習慣跟我們新疆地域遼闊有很大關係,特別是在以前,人口不多的時間,走很長時間見不到一個人,口糧就顯得很重要,如果在沒有口糧的情況下,突然發現有那麼一小塊饢,那個感覺就跟見到救命稻草一樣,那時給一塊黃金都不會跟你換。經歷過飢餓的人會深有感觸到這個感覺,而從90後開始基本上都不會對重要的行為有什麼感覺,因為他們是沒有捱過餓的人。這個行為,不僅僅是體現在饢上,在夏天吃完的瓜皮都不會隨便丟棄,而是整齊的擺放在一起。這個就是對食物的起碼尊重和敬畏。

新疆民族傳統美食—饢(上)

同呼吸,共命運


現在人們生活好了,各種蛋糕麵包也受到很多少數民族的青睞,但是饢卻依然沒有退出它的歷史舞臺。不論是逢年過節還是平時生活,家家戶戶都會在餐桌上擺高高的一摞子饢,就好像漢族人家米缸裡總有吃不完米,房樑上掛著吃不完的包穀一樣。也許這就是人們長久以來,內心最深處尋找的一種“安心”吧。

新疆民族傳統美食—饢(上)

愛祖國,愛新疆


饢,是我們生活在新疆民族美食中最普通的食物,也是我們平時不可或缺的食物。要是幾天沒有吃到饢了,總感覺缺少點什麼,這個就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懷念。特別是當年支援邊疆的兵團人,現在退休後很多人都落葉歸根了,心裡時常還唸叨著這種民族傳統美食,總是讓還留在新疆的老友給郵寄一些饢,通過饢一起回憶那些過去的記憶!

新疆民族傳統美食—饢(上)

饢製作(打饢)


下篇我們介紹饢的製作過程,需要那些工具和那些材料,歡迎有興趣的持續關注轉發評論。


(本人是旅遊工作者,在新疆從事旅遊工作,根據掌握資料和自己經歷撰寫文章,全部為原創作品,你要是喜歡文章,你需要使用請聯繫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