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清代文學家紀曉嵐弟子書法,節臨廣州《伊秉綬書光孝寺祠碑》

學習清代文學家紀曉嵐弟子書法,節臨廣州《伊秉綬書光孝寺祠碑》

不知先生(語默)書法日課:節臨清代隸書《伊秉綬書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伊秉綬是清代造詣頗深的碑派隸書大家,在取法方面深得秦漢古碑之精髓,亦對顏真卿書法深有研究,竟能用顏體楷書筆意寫隸書,更絕的是還能用隸書筆法寫顏字。伊秉綬學顏真卿得到的是內在的“骨力”,更為可貴的是能學到顏體的“變化”。伊秉綬的隸書看似筆畫平鋪直敘,猶如清代書法乏味的“館閣體”,實則上在微妙處是獨具匠心的對“變”的發揮。總得來說,伊秉綬的隸書極具空間感、金石味、廟堂氣。在清代書法篆、隸兩種書體中,篆書當首推鄧石如,而隸書領域伊秉綬為最佳。)士、即(士、即)(書寫日期:1994年2月10日-13歲)

學習清代文學家紀曉嵐弟子書法,節臨廣州《伊秉綬書光孝寺祠碑》

不知先生(語默)書法日課:節臨清代隸書《伊秉綬書光孝寺虞仲翔祠碑》(清代金石學的興盛源於考據學的興起,這是自宋代以後研究碑刻金石風氣的又一高潮。清代金石學著作可謂是汗牛充棟,重要著作有朱彝尊的《曝書亭金石文字跋尾》、翁方綱的《兩漢金石記》、孫星衍的《環宇訪碑錄》、顧炎武的《金石文字記》、吳大澂的《愙齋集古錄》、黃易的《小蓬萊閣金石文字》、陳介祺的《金石文字釋》、阮元的《山左金石志》與《兩浙金石志》以及王昶的《金石萃編》等等。)將、不(將、不)(書寫日期:1994年2月11日-13歲)

學習清代文學家紀曉嵐弟子書法,節臨廣州《伊秉綬書光孝寺祠碑》

不知先生(語默)書法日課:節臨清代隸書《伊秉綬書光孝寺虞仲翔祠碑》(東漢中後期的隸書碑石多有“字形規範、波磔分明、蠶頭燕尾”等特點,而研究東漢多為無書寫者姓名的碑石隸書,更需要參考西漢至東漢期間的帛書與竹木簡牘,對於隸書進一步深入的學習是大有裨益的。隸書在西漢與東漢達到了頂峰,而魏、晉、南北朝則是隸書發展的轉變階段,此後的隋、唐、宋、元、明幾個朝代隸書步入衰微,直到清代乾嘉年間因文字學與金石學興起,隸書再度得以復興。)西、去、固(西、去、固)(書寫日期:1994年2月12日-13歲)

學習清代文學家紀曉嵐弟子書法,節臨廣州《伊秉綬書光孝寺祠碑》

不知先生(語默)書法日課:節臨清代隸書《伊秉綬書光孝寺虞仲翔祠碑》(按書法史料記載,漢代碑刻大致有300多種,而所有碑刻都極盡變化,或古峭、或拙樸、奇譎、或縱肆、或雄渾、或平整、或典雅、或秀逸,完全不同於唐代楷書的“中規中矩”。代表碑刻有《石門頌》、《西狹頌》、《張遷碑》、《禮器碑》、《曹全碑》、《乙瑛碑》、《華山碑》、《史晨碑》、《夏承碑》、《尹宙碑》、《孔宙碑》、《衡方碑》、《郙閣頌》、《韓仁銘》、《鮮于璜碑》等,主要墨跡如具有代表性的長沙馬王堆帛書、銀雀山帛書等,竹木簡牘主要出土於敦煌、居延、武威等地。)衕世(同世)(書寫日期:1994年2月13日-13歲)

學習清代文學家紀曉嵐弟子書法,節臨廣州《伊秉綬書光孝寺祠碑》

不知先生(語默)書法日課:節臨清代隸書《伊秉綬書光孝寺虞仲翔祠碑》(清代隸書在漢代碑刻與墨跡的基礎上發揚光大,並在隸書的風格、意境、個性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在清代以隸書見長的名家有500多人,這些書家或取篆籀之筆勢、或參以唐楷之筆法、或並魏碑之筆態、或融行草之筆意……清代隸書雖遠宗漢隸,卻能自有一番面貌。清代初期隸書大家主要有王鐸、王澍、王時敏、傅山、鄭簠、朱彝尊等,清代中期隸書大家主要有伊秉綬、桂馥、金農、鄭板橋、錢泳、陳鴻壽等,清代晚期隸書大家主要有何紹基、楊沂孫、趙之謙、楊峴、吳大澂、徐三庚、吳昌碩等。)漢文(漢文)(書寫日期:1994年2月14日-13歲)

學習清代文學家紀曉嵐弟子書法,節臨廣州《伊秉綬書光孝寺祠碑》

語默(不知先生)生活照

語默,號不知先生,字以少,齋號:不知齋。生於河南滑縣,居於四川成都。詩人、思想者、書畫篆刻研習者。十四歲輟學,賣過菜、擺過地攤、鋪過路、做過建築臨時工與推銷員及美術教師,曾任藝術門戶網主編、出版社社長助理及某實體書店創業人。現以哲學思索為己任,主攻詩歌、小說、戲劇,旁涉散文隨筆、文學理論,兼習書法、國畫及篆刻,自修古琴、茶道。文章散見於國內外各類報刊雜誌,著有《語默文集》(書法墨跡限量本)。代表作《世界就在這裡》(共三卷)、《思想末世論》、《道德黑洞》、《未來歷史》、《貝希摩斯》、《我是誰?》、《我不是蘇格拉底》、《解構思想的思想》、《落日的遺書》、《古老的謎語》、《死亡設計師》、《死亡筆記》、《符號王國》、《天空的肖像》、《傾斜》、《黑堊紀》、《黑眼睛》、《精神分裂》(《虛無的聖經》、《骨灰盒》)、《幻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