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身居魏相,卻嫉賢妒能,致使人才外流,埋下了國家滅亡的種子

前言

公孫痤,戰國時代魏國的相國,在位二十餘年,歷經魏武侯、魏惠王兩代。公叔痤有知人之明,但為國家利益考慮得相對少一些,為自身的利益考慮得多一些。太史公司馬遷於此特著一筆,“公叔座知其賢,未及進”, 很有深意。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此人身居魏相,卻嫉賢妒能,致使人才外流,埋下了國家滅亡的種子

公孫痤

逐吳起,不擇手段

魏武侯九年(公元前387年),公叔痤在田文死後,依靠貴族身份擔任魏國相國,並娶魏國公主為妻。當時吳起在魏國擔任西河(今陝西渭南合陽一帶)郡守,威望很高,吳起一手打造了威震華夏魏武卒,曾以五萬魏武卒擊敗秦國50萬軍隊,經過兩次河西之戰,魏國奪取了秦國控制的整個河西之地,從而將秦國牢牢壓制在關中,這極大改善了魏國“四戰之地”的不利地緣戰略格局。

公叔痤對吳起非常畏忌,便想害吳起。公叔痤有個僕人對他說:“吳起很容易除掉。”公叔痤說:“如何下手?”僕人說:“吳起為人有節操,廉潔而重視聲譽,你可以先向魏武侯說:‘吳起是個賢明的人,我們魏國屬於侯爵一級的小國,而且和強大的秦國接壤,臣恐怕吳起不想長期留在魏國。’魏武侯必然要問:‘那怎麼辦呢?’你就乘機向魏武侯說:‘君侯可以把一位公主許配給吳起,他如果願意留在魏國就必定欣然接受,如果不願意留在魏國就必然辭謝。以此就可以試探他的想法。’然後你再親自把吳起邀請到你的府上,讓公主故意發怒而輕謾你。吳起看見公主那樣輕賤你,他想到自己也會遭到輕賤,就會辭而不受。”於是公叔痤依計行事,吳起果然看見公主輕謾公叔痤就辭謝魏武侯。魏武侯因而對吳起有所懷疑而不信任他。吳起害怕魏武侯降罪,於是離開魏國而到楚國。從此,公叔痤穩居相位,多年執掌魏國相國。

假不受賞 德行欺世

公元前362年,公叔痤擔任將領率魏軍大敗韓趙聯軍,魏惠王親自郊迎凱旋之師,並宣佈賜田一百萬畝作為公叔痤的食祿,公叔痤倒退兩步,又連拜兩次辭謝,極盡表演之能事。他說,魏軍將士英勇善戰,具有一往無前的鬥志,不避艱險、百折不撓,都是因為吳起當年訓練有方,是吳起的功勞;在戰場上,察看地形,分析敵我雙方形勢,提供決策方案,使得三軍將士心明眼亮,目標明確,是部下巴寧、爨襄的功勞。再說還有魏惠王制定的軍法,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保證了軍隊的戰鬥力。而自己只是看準進攻敵人的時機,便擊鼓進軍不敢懈怠,這算什麼功勞。一番話說得既表達了自己的謙遜,又為身邊的合作者邀功,順帶還拍了國君的馬屁,有理有據,嚴絲合縫,皆大歡喜。魏惠王於是大讚公叔痤的德行,在原來基礎上又加賞四十萬畝土地給他。然後,公孫痤欣然笑納了。

雪藏商鞅 婊子立牌坊

商鞅到魏國後拜在公叔痤門下被任為中庶子,擔任侍從。通過和商鞅的交往,公叔痤直到商鞅有大才,如果舉薦給魏惠王,一定會得到重用。於是他將商鞅留在身邊,不讓商鞅的才能為國君所知。一直到病重臨終時,魏惠王來探望他,他向魏王舉薦商鞅並大讚其才能,並告知魏王要用就重用商鞅,如果不想用,就殺掉他,免為他國所用對魏國構成威脅,真是既盡臣子之道,又為國家操勞。然後又叫來商鞅,把和魏王的對話告訴了他,讓他快點逃跑免遭殺身之禍,既行舉薦的之德又全主僕之義。這一番操作,怎一個老道形容,既保生前忠義,又全死後名聲。後來,商鞅得知秦孝公求賢,於是向西投奔秦國,並得到秦孝公的重用,實施了著名的商鞅變法。

後記

公孫痤明知道吳起的才幹,吳起守西河,以據秦、楚,然而,就因為吳起可能會威脅自己的地位,便不擇手段地將其趕走,使得魏國白白喪失了一個人才。

公孫痤也知道,若過早地推薦公孫鞅,可能會取代他的職位,而在臨終時鄭重託付,博得薦賢之名,對自身利益也沒有什麼影響。

公叔痤作為相國,深受兩代君主恩遇,不思報國,卻為了自己的官位,排賢逐能,假如從人才流失的角度來論魏國的成敗,是應負第一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