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你的孩子更聰明?


怎樣讓你的孩子更聰明?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但究竟是什麼決定著他們智商的高低呢?一般說來影響兒童智力發育的因素主要可概括為三方面的因素。

遺傳素質因素、社會環境因素和教育因素,這三個因素在兒童智力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它們互相聯繫,相互制約,綜合地影響著兒童的智力發展,一個小孩聰明與否就看它的綜合表現。

(1)遺傳素質因素

遺傳是一種生物現象,它傳遞著祖先的許多解剖生理特徵,如機體的構造、形態、感覺器官、神經系統,尤其是神經系統的高級部位——大腦的特徵。這些通過遺傳而傳遞給下一代的解剖生理特徵稱為遺傳素質。

個體遺傳素質的差異構成了人與人之間智力差異的一個方面,這個素質後天的人力可改造,因此,父母們不必悲觀,這個差異對於小孩的聰明程度的影響很小,遺傳素質只是孩子智力發展的物質前提,真正智力的發展是在後天的教育與環境中塑造的,除了患有智障的兒童,絕大多數兒童都具有智力充分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總的說來,個體遺傳差異存在,但不大,絕大多數的兒童,其心理、智力發展差異會很大,但他們的遺傳差異不大。我們見過的雙胞胎,他們大腦的結構和機能並無大的區別,然而他們的智力水平、興趣愛好、性格特徵卻往往差異很大。因此我們要對遺傳有個清醒的認識,並不是嚴格的“龍生龍,風生風”,“將門出虎子”。每一位父母都沒有理由對孩子的遺傳悲觀。

(2)社會環境因素

遺傳素質為孩子的智力發展提供了潛在的可能性,卻不能預示兒童身心發展的方向和成就。後天的社會環境,特別是社會生活條件,提供了兒童智力發展的現實土壤,極大地影響兒童智力發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心理學研究表明,雙生子的遺傳因素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調查表明,如果雙生子生活在差別很大的環境中,他們的智力發展的差異會大得讓人驚奇,難以置信。

一般說來,具有正常遺傳素質的兒童,其智力是隨著大腦的活動而發展起來的。大腦的感知模式能說明一個兒童大腦的發展狀況,如果感知的內容豐富且精彩,對兒童大腦不斷形成新的刺激,激活兒童大腦的機能,使大腦處於積極活躍的反應狀態中,智力的發展會很快;而如果處在一個單調刻板的社會環境中,其智力發展明顯因刺激的減少而受到壓抑。著名的“狼孩”悲劇想必大多數父母都知曉,這就是環境的關鍵性作就兒童而言,社會環境包括家庭、幼兒園、學校、鄰里、夥伴等,但對兒童影響最大的是孩子的溫床——家庭。家庭是兒童最早接觸的社會環境,孩子探索世界的第一站就是家庭。家庭給了孩子這個世界的第一印象,家庭環境對兒童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家庭的結構、經濟狀況,家長的工作性質、社會地位、文化程度,成員的個性特徵都對兒童智力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合理地組織家庭生活,提高家庭成員的素質,為兒童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重要條件。

(3)教育因素

這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重中之重,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家庭的啟蒙教育,對孩子的智力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兒童在5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快的時期。人的智力發展的一般方式是,5歲以前約有50%的能力,5歲到8歲能發展30%,餘下的20%在8歲到17歲時獲得。

現代孩子教育理論提醒每一位初為人父人母者抓住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期0-5歲。在中國許多的農村落後地區,很少有父母自覺地、有計劃地、科學地對孩子進行智力培育,殊為可惜。

“教育比門第更為重要”,家庭是孩子早期教育的關鍵場所,父母是教育的關鍵角色。一個孩子,當他誕生到世界上來的時候,額頭上並沒有標著“天才”的胎記,但是,只要他們不是白痴,只要享受著良好的教育條件,他們可以變得聰明可愛,可以成才。魯迅說得好:“即使是天才,生下來時的第一聲啼哭也決不會就是‘一首好詩’”。教育對兒童智力發展起著主導作用,每一位父母都應堅信這一點,你的努力就不會白流。

怎樣讓你的孩子更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