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德塞說的全球大流行病,意味著什麼?


當地時間 3 月 9 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表示,當前新冠肺炎在全球 100 多個國家地區蔓延,病例數超 10 萬,新冠肺炎成為全球性大流行病的威脅已變得非常現實。

譚德塞說的全球大流行病,意味著什麼?

此前,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 3 月 2 日的媒體通報會上表示,如證據確鑿,世衛組織將毫不猶豫地將新冠肺炎宣佈為全球性大流行病(Pandemic)。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顯然已席捲全球。而此前,世界衛生組織一直堅持使用流行病(Epidemic)的提法。

儘管在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遏制,但韓國、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國出現多起聚集性感染,確診病例快速增加,其中與伊朗和意大利相關聯的病例已向多國輸出,意大利總理孔特 9 日晚間宣佈,10 日起意大利將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封城禁令。

譚德塞說的全球大流行病,意味著什麼?

全球性大流行病是什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全球性大流行病是一種 " 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地人傳人的新疾病 "。

美國喬治城大學全球衛生法教授勞倫斯 · 戈斯丁表示,通常情況下,當疫情在某個特定國家或特定地區變得相當普遍時,它會變成一種流行病(Epidemic);而隨著其在世界許多地方、許多大陸廣泛傳播時,就變成了全球性大流行病(Pandemic)。

此外,全球性大流行病還具有能夠進行持續傳播的感染路徑——雖然中國的感染人數得到了遏制,但其他國家相繼出現聚集性感染,且越來越多地被證明與中國沒有明確的聯繫。

世界衛生組織上一次宣佈全球性大流行病(Pandemic)是在 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暴發時。

2009 年 6 月 11 日,時任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宣佈,根據現有證據以及專家們對證據的評估,甲型 H1N1 病毒的傳播情況已經達到為流感大流行設定的科學標準。

譚德塞說的全球大流行病,意味著什麼?

從 2009 年 4 月 25 日世衛組織宣佈美國和墨西哥甲型 H1N1 流感疫情為 "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PHEIC)到 6 月 11 日定性其為 " 全球性大流行病 "(Pandemic),歷時一個半月,當時 H1N1 流感已在 74 個國家報告了近 3 萬起確診病例。

此前世界衛生組織於 1 月 30 日晚宣佈將新冠肺炎疫情列為 "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PHEIC),到如今首次用到 " 全球性大流行病 " 一詞,也將近過去了一個半月,但新冠肺炎病毒的全球感染人數已遠超當年的 H1N1 流感。

截至歐洲中部時間 3 月 9 日上午 10 時,中國境外共 104 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確診新冠肺炎 28674 例,死亡共計 686 例;全球累計確診超 10 萬例。

" 全球性大流行病 " 意味著什麼

新冠肺炎演變成 " 全球性大流行病 ",不僅意味著疫情嚴重程度的升級,也意味著抗 " 疫 " 難度的升級。

約翰霍普金斯健康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詹妮弗 · 努佐表示,當疫情蔓延到全球時,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必須在比流行病(epidemic)時期更大的地理範圍上分配資源,這將使全球性大流行病(Pandemic)情況下的防控工作更加難以調控。

" 對付這種病原體的方法也可能發生變化。如果病例無處不在,當局可能會停止阻止它進入另一個國家,而是集中精力治療疾病本身,減緩病原體的傳播,保護弱勢群體。" 詹妮弗. 努佐說道。

雖然在新冠肺炎成為全球性大流行病的當下,世界衛生組織還未發佈正式的官方防控指導文件。但此前,出於對 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的經驗教訓和總結,世衛組織曾於 2017 年發佈過 " 流感大流行風險管理指南 "。

根據該指南,在全球性大流行病的任何時間點,可能有一個或多個成員國正在應對國家級的流行,而其他成員國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都不會受到影響。因此,鼓勵每個成員國建立自己的風險評估,以確定國家和地方各級採取行動的時間、規模、重點、強度和緊急性,同時考慮全球風險評估的結果。

" 國家行動應從全球階段裡分離出來,全球風險評估並不能代表個別成員國的情況。"

同時,該指南還呼籲成員國在流感大流行防範框架(PIP)下的國際責任感,為流感大流行利益共享系統(GISRS)作出貢獻,包括與相關的公私機構、組織和實體進行合作。

" 各國基於國家和地方風險評估、資源和需求,評估是否需要國際援助來滿足人道主義的需要。或者考慮向正在經歷大流行性流感暴發的國家提供資源和技術援助。"

考慮到新型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差異,這份指南並不一定準確適用。但其中的理念是一以貫之的:在應對 " 全球性流行病 " 時,不僅需要各國因地制宜開展防控工作,更需要國家間的精誠合作。

全球性大流行病對全球經濟影響有多大?

新冠肺炎成為全球性大流行病之時,對全球經濟的打擊程度也是令世界擔憂的重大議題。

參考同樣是被定義為全球性大流行病的甲型 H1N1 流感,據墨西哥央行報道,其導致首發地墨西哥當年 GDP 縮減比例大約 5.3%,經濟損失數百億美元。

回顧同樣蔓延至全球的 SARS,據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統計,當年 SARS 給全球經濟造成了約 400 億美元的損失。

而與之相比,新冠病毒更為狡猾——傳染性比 SARS 強,致死率比流感高,這使得此次疫情在全球影響面會更為廣泛。

新冠疫情本身的嚴重性,加上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使得這場 " 全球性大流行病 " 更加來勢洶洶。

穆迪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此前表示,若新冠肺炎發展成全球性大流行病,可能導致美國和全球經濟在 2020 年上半年陷入衰退。

2 月 22 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 G20 財政會議期間表示,假設中國經濟能在二季度回到正常水平的情境下,今年的全球經濟增長將較 1 月的預期下調 0.1 個百分點至 3.2%。

而隨著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升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將重新評估全球經濟增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